全部藏品

探索44個藏品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茜地山水松鶴紋印花布
九州國立博物館
本品是蘇門答臘島楠榜省禮儀時用的傳世牆壁裝飾物。 將用極細的線織成的兩米多寬的棉布整面染成深茜色,表現山水花樣。瀑布從用多層重疊矩形所表現的多石的山上流下來,其水流變成水池。聚集在水邊的仙鶴和水鳥、粗大的松樹和長著苔蘚的岩石等,印花布由具有東亞風格的基本圖案所構成。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前田家傳世名物裂折本
九州國立博物館
名物裂泛指在鐮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從中國等地帶回來的染織品中,被大名家及神社和寺院等收藏的極品布料,或是用於作名茶具袋及包茶器的袋子,亦或是作為掛軸的裝裱用布而倍受珍視的布料。本品是傳入加賀前田家的名物裂的一部分。
色繪藤棚紋大盤
色繪藤棚紋大盤
九州國立博物館
這件大盤描繪的是以雲狀花紋為背景,從竹架上垂下來的白色藤花隨著微風輕輕搖曳的圖案。 描繪雲形時,為了與盤子內側的下部進行區分,採用了染付輪廓線和淡彩描繪手法,而上部的白色底色則照原樣充分地加以運用。
觀音菩薩立像
觀音菩薩立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日本自飛鳥時代起製作了許多佛像,得到了人們的信仰。其中對認為將眾生從疾病和災害等危難中拯救出來的觀音菩薩,特別是對十一面觀音的期待尤其大。為此,不同時代和地區都有受歡迎的觀音菩薩像和十一面觀音像。
雕刻唐津茶碗 銘 五葉
雕刻唐津茶碗 銘 五葉
九州國立博物館
以旋制工藝製成的陶質碗,從底座旁開始水準旋起,腰部呈圓形,但基本上是垂直立起的。碗體上部微微向內收縮,口緣部稍稍打開直到口唇部。從碗體腹部到口緣部,從五個不同方向用力將碗扭彎,但雙手握住碗的側面時,彎曲的部分會很自然地合到手上。底座遒勁削出,作出了剛健的雙重底座。
奈良三彩壺
奈良三彩壺
九州國立博物館
在日本,模仿唐三彩製作而成的首個三彩陶器就是這個奈良三彩陶器。胎土為略帶黃色的灰白色陶胎,燒制得比較堅硬。成體顯示,它是先用粘土條盤築成型,然後再進一步以旋制工藝整形,最後用刮刀將表面刮光製成的。容器的肩部較寬,下擺為縮窄的扁平球形,整體風格顯得落落大方。
地藏菩薩遊戲坐像
地藏菩薩遊戲坐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許多以朝鮮半島為創作之地的美術品傳入了以九州北部為代表的西日本。特別是在高麗時代的佛教美術中不乏優秀作品,朝鮮半島的佛教美術史的行間因日本傳入品而得以填補的情況並不少見。這裡介紹的本像也是直到近幾年在長崎對馬島內精心地呵護下傳下來的寶物,在講述朝鮮半島的佛像雕刻史上,是一個多次被介紹過的著名範例。
綠釉四足壺
綠釉四足壺
九州國立博物館
該壺為猿投窯產的綠釉陶器,在短頸壺上裝有支腳的四足壺。呈現白色軟質陶胎,使用旋製成形工藝薄薄地旋制而成,器形端莊而整潔。壺的口部略微外翻,口沿部分較短。壺體作成球形,但壺體下半部分略有些變寬,為平底。
古今和歌集卷第二、第四斷簡殘編(龜山切)
古今和歌集卷第二、第四斷簡殘編(龜山切)
九州國立博物館
《古今和歌集》是十世紀初獻給醍醐天皇(885~930)的日本第一本敕撰和歌集。正如紀貫之的「假名序」裝飾在其卷頭那樣,人們積極地採用由漢字演變而來不久的假名文字,誕生了以日語語序書寫的和歌和詞書這一劃時代的和歌集。
唐詩殘篇
唐詩殘篇
九州國立博物館
《唐詩殘篇》是一部以無卷頭無卷尾的狀態流傳下來的唐朝時代的逸名詩集。平安時代的某個時候被帶到了日本。當時,十分寶貴的紙張得到了再利用,在其紙的背面,以平安中期以後的日本式書法風格書寫了《白氏長慶集卷第廿二》。 由六張紙構成的本詩集斷簡殘編,書寫了二十七首從初唐到中唐時期的詩。
伊勢集斷簡殘編(石山切)
伊勢集斷簡殘編(石山切)
九州國立博物館
《伊勢集》是平安時代十世紀的和歌作家伊勢(生歿年不詳)的家集。她服侍過宇多天皇女禦溫子(872~907)的女官。這個「石山切」,當初為粘葉裝冊子,是《本願寺本三十六人家集》(國寶,京都西本願寺收藏)的一部。
油滴天目
油滴天目
九州國立博物館
容器形狀為被稱為建盞的獨特的天目形。有一個口緣向內側塌陷的「甲魚口」。碗的腹部略微膨脹,收腰,底座矮而小,底座裡面被削得既淺又平。胎土為鐵分較多、雜質較少的灰黑色,被燒制得十分堅硬。釉子為漆黑色,粘乎乎地掛得很厚,腰身以下為露胎。
北條時宗書信
北條時宗書信
九州國立博物館
此信為鐮倉幕府的將軍輔佐執政官北條時宗(1251~84)的信件。收信人地址被省略。是時宗在信中告訴收信人十分高興所委託的「祈禱異賊投降」的實施期間已於「昨天」(6月18日)結束,今後也要用心祈禱的書信。
文琳茶葉罐 銘 薩摩文琳
文琳茶葉罐 銘 薩摩文琳
九州國立博物館
採用旋制工藝製成,從平底的底部處開始在擴開的同時向上立起,中央處為罐體的最大直徑。罐形近似于寬鬆豐滿的球形。罐體上部慢慢收縮,做成蘋果狀外形。所謂的文琳就是來自於蘋果狀外形的命名。罐頸較細向上直立著,口緣部略微向外敞開,口唇部為圓形。底部留有左線切痕跡,腰部進行了細緻的削刨。
榮華物語
榮華物語
九州國立博物館
所謂的《榮華物語》,是一部按編年體形式用假名編寫的歷史故事,記載了宇多天皇(867~931)到堀河天皇(1079~1107)間的朝廷歷史。全書共四十卷,由三十卷正編和十卷續編組成。
對馬宗家文書
對馬宗家文書
九州國立博物館
對馬宗家是在從鐮倉時代到明治時代初期的大概長達六百年的期間裡,一直統治著漂浮在玄界灘上的國境之島對馬(長崎縣對馬市)的一族,對與在中近代的日本和朝鮮間的外交及貿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祖傳到這個宗家的歷史資料群是對馬宗家文書。
女神坐像
女神坐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在佛教傳來以前就開始為人所信仰的日本固有的神明長期沒有來表現其形象的具體造型。到了八世紀以後,在佛像的影響下人們開始製作神像,從九世紀後半葉左右開始人們嘗試著對神像進行獨自的表現。這裡介紹的女神像,是日本確立神像獨自表現的十二世紀之作。
釋迦菩薩立像
釋迦菩薩立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尊在頭巾上戴著寶冠,低頭凝視著前方的菩薩立像。菩薩舉到胸前的右手為施無畏印,左手貼在腰間。寶冠前面的人物好像手捧著彩綢(花環)跪著。菩薩佩戴著許多裝飾品,有耳飾、項鍊、胸飾、裝飾上臂和手腕用的臂釧、腕釧等。下半身裹著裙子,腳穿涼鞋,左腿(支腳)用力支撐著身體重量,右腿僅輕輕點在地上(遊腳)。
松樹叭叭鳥和柳樹白鷺圖
松樹叭叭鳥和柳樹白鷺圖
九州國立博物館
本作品是二零零八年重新被發現的以前由原三溪(1868~1939)所收藏的狩野永德(1543~90)真跡花鳥圖屏風。屏風由左右兩扇組成,右邊一扇是在土坡上強有力地隆起的巨大松樹上畫有十三只目光尖銳的叭叭鳥,左邊一扇則是在彎曲的大柳樹周圍畫有正在嬉戲著的十六只白鷺。
色繪花鳥紋六角壺
色繪花鳥紋六角壺
九州國立博物館
六角罐的六個面,分別重複畫著相同的鳳凰紅葉樹、梅樹、鳳凰松樹圖案。罐肩與蓋子處畫著一圈花蔓草圖案的花紋。裝飾花紋所用的添繪水彩顏色與乳白色地兒配合得恰到好處,營造出了一種異國情調的幽雅氣氛。 本作品是在肥前有田製作而成的,屬柿右衛門風格的六角罐。使用陶板技法將粘土板貼合到一起製作成形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