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天目

油滴天目

典藏者
九州國立博物館
容器形狀為被稱為建盞的獨特的天目形。有一個口緣向內側塌陷的「甲魚口」。碗的腹部略微膨脹,收腰,底座矮而小,底座裡面被削得既淺又平。胎土為鐵分較多、雜質較少的灰黑色,被燒制得十分堅硬。釉子為漆黑色,粘乎乎地掛得很厚,腰身以下為露胎。釉面內外幾乎毫無縫隙地密佈著小油滴,而且分佈得不規則,整個油滴略帶青色,閃著銀色的光,形成了油滴天目獨具韻味的釉色。這種油滴天目的主要生產窯以中國福建省建陽縣的建窯比較出名。 本品形狀規整,絲毫沒有歪斜之處,油滴的釉色也很美麗。可與傳入日本的本品相媲美的油滴天目當數收藏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的國寶油滴天目(酒井家世傳)了。 室町時代記載有關將軍家書院裝飾物的《君台觀左右帳記》中記載著茶葉罐和喝茶用的茶碗等唐物是如何裝飾書院的,又是如何被使用的等情況。其中的極品乃是曜變,其次便是油滴,由此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 關於本品的傳入,據說內箱的蓋上題寫的「ゆてき(油滴)」為千利休或古田織部的墨蹟,此後,傳到土井利勝、木下長存處,江戶後期成為以大名茶藝人而馳名的松平不昧的收藏品。外箱蓋上題寫的「油滴」為不昧的筆跡。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油滴天目
典藏者
九州國立博物館
內容描述

容器形狀為被稱為建盞的獨特的天目形。有一個口緣向內側塌陷的「甲魚口」。碗的腹部略微膨脹,收腰,底座矮而小,底座裡面被削得既淺又平。胎土為鐵分較多、雜質較少的灰黑色,被燒制得十分堅硬。釉子為漆黑色,粘乎乎地掛得很厚,腰身以下為露胎。釉面內外幾乎毫無縫隙地密佈著小油滴,而且分佈得不規則,整個油滴略帶青色,閃著銀色的光,形成了油滴天目獨具韻味的釉色。這種油滴天目的主要生產窯以中國福建省建陽縣的建窯比較出名。 本品形狀規整,絲毫沒有歪斜之處,油滴的釉色也很美麗。可與傳入日本的本品相媲美的油滴天目當數收藏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的國寶油滴天目(酒井家世傳)了。 室町時代記載有關將軍家書院裝飾物的《君台觀左右帳記》中記載著茶葉罐和喝茶用的茶碗等唐物是如何裝飾書院的,又是如何被使用的等情況。其中的極品乃是曜變,其次便是油滴,由此可見其受重視的程度。 關於本品的傳入,據說內箱的蓋上題寫的「ゆてき(油滴)」為千利休或古田織部的墨蹟,此後,傳到土井利勝、木下長存處,江戶後期成為以大名茶藝人而馳名的松平不昧的收藏品。外箱蓋上題寫的「油滴」為不昧的筆跡。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尺寸: 

高7公分、口徑12.6公分

材質: 

陶器

類型: 
技術: 

天目釉

重要性: 

重要文化遺產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南宋時代
創建時間: 
12~13世紀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中國 建窯
識別碼
G1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