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99個藏品
綠釉耳杯
綠釉耳杯
國立歷史博物館
青白瓷執壺
青白瓷執壺
國立歷史博物館
劉杜缸神
劉杜缸神
國立歷史博物館
象牙米
象牙米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件象牙米粒極為精巧,面上微刻《養心歌》共125字,為黃老奮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近代從事微雕者,多倚賴特殊燈具或放大鏡輔助,惟黃老奮往往靠著高度專注力只憑肉眼和手感來完成作品。
龍柱博山銅爐薰
龍柱博山銅爐薰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器以素面盤形為底,盤上一螭龍盤柱升起一鏤空蓮花花苞形仙山爐體,全器穩重中亦見動感,頗具巧思。
睡貓
睡貓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幅彩墨畫是趙二呆先生作品。畫中央下方有一隻貪睡的黑貓,曲捲四肢伏臥在地,從其旁剩餘的魚骨看來,似剛吃完餐飯,正暢然酣睡。其後方有一大袋束口食糧,旁有兩隻黑色的老鼠,正咬破糧袋,啃食流洩而出的穀粒。畫家在畫的左方,署有「睡貓。
蘆菊雙鴿
蘆菊雙鴿
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書旂擅長花鳥畫,尤以畫鴿最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巨幅畫作《百鴿圖》贈予羅斯福總統祝賀就職大典,此為中國畫進入白宮之創舉。他與徐悲鴻、柳子谷曾有「金陵三傑」(或金陵三畫家)美稱。
銅鎏金鎏銀酒樽
銅鎏金鎏銀酒樽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件為漢朝之酒器,形制精巧華麗,以銅胎鎏金鎏銀,蓋頂正中裝飾一隻象徵祥瑞之朱雀為鈕,其尾部鳥羽呈現華麗開屏之姿,其外圍尚有3隻身形略小之鳥形環繞其周圍,蓋內有彩繪一朱雀,由雙重圈形圍繞,圈外採3隻龜形圖案。
漢代畫像磚拓本─烹飪圖
漢代畫像磚拓本─烹飪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四川成都出土漢畫像磚拓本。此幅描繪漢代庖廚景象,魚鴨滿架,顯示出人們烹飪時忙碌的實況,有的人在洗菜,有的在切菜,有的則負責升火烹食,亦可廚房內兩隻家犬,畫面形象鮮活生動。
「冬官第」橫匾
「冬官第」橫匾
國立歷史博物館
漢人使用的傳統家具,多以木材質為主,結構堅實、用材簡潔為其特色。例如踏進漢式宅院之前,映入眼簾的往往是掛於橫樑上、表示建築物名或旌表勵志的匾額,有時在廳堂亦會出現匾聯(橫匾下又有中堂和對聯), 融入字畫藝術之美。
漢代畫像磚拓本─博奕圖
漢代畫像磚拓本─博奕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為四川成都出土漢畫像磚拓本。畫面上四人分坐席上分成兩組對奕,相對博飲,右上一人俯視局勢,欲動其箸。圖下部份,有一案,案上有一耳杯,案前有一盂,兩人似在飲酒對博。
風獅爺
風獅爺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件陶製風獅爺,造型為一武將跨坐於吼獅之背,武將雙手做拉弓狀,身披獅頭戰甲,座獅表情猙獰吼叫、身呈武裝待發姿態。
繆塞夫人來華護照
繆塞夫人來華護照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為美國護照,由美國駐四川重慶的領事館於民國11年(西元1922)所簽發。護照底紋,由上方“PASSPORT”與下方”UNITED”兩排字合成一個橄欖型,每個橄欖紋又左右相連、上下交錯,具基礎防偽效果。圓形朱紅鋼印下方的英文,則是列有供查驗身分時需要的特徵,如年齡、身高、髮色、眼睛顏色等。
漢代畫像磚拓本─舞蹈圖
漢代畫像磚拓本─舞蹈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
原畫像磚為四川成都出土,表現宴會席間的歌舞和雜耍場面。圖的右上方,一赤膊男子左肘「跳瓶」,右手持劍「跳丸」(劍丸),其左一赤膊男子雙手「跳丸」,丸有五數。右下方一個頭上梳雙髻的女子,手持長巾,婆娑而舞。其左一人右手握搥,擊鼓伴奏。再其左有兩個捧排簫的樂人,正在吹奏。左上方一男一女,席地而坐。
磁州窯白地鐵繪張家瓷枕
磁州窯白地鐵繪張家瓷枕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件呈六面長方形,除了枕底,五面都有施紋;最上段如意式開光內施騎馬人物和風景,左右側面設竹葉,前後正型內則是施吉祥紋,並以珍珠吉祥紋做地紋。磁州窯是北方名窯,流行於北宋、元、金時代。磁州窯器形、紋飾、技法和種類繁多,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繪瓷為主。
宋徽宗造像
宋徽宗造像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作繪宋代著名的皇帝畫家宋徽宗,摹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宋徽宗坐像》,惟與原作相比,色彩配置略有更動,且原作椅子之如意雲頭搭腦改換為龍頭,或有強調徽宗皇帝身分之意。畫幅左側題:「故宮博物院藏宋徽宗像,金勤伯摹。」
黑釉茶碗
黑釉茶碗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件宋代茶碗圓唇,口微侈,斜腹,矮圈足。施黑釉幾近圈足處,胎呈紅褐色,胎和釉皆厚。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提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戾家」外行之意)」,反映出當時流行的四件雅事(亦稱「四事」或「四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已日常化、專業化,幾乎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美學的一環。
漢代畫像磚拓本─庭院
漢代畫像磚拓本─庭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拓本為拓印漢代畫像磚表面的圖像,是一個田字形的四合庭院的俯視圖。四邊由長廊形的五脊平房接連組成,左下端有屋門,進門後即為前院,院中有兩隻雄雞正昂頭相斗;再上為後院,院中有兩隻展翅的鶴,相對佇立。兩側有東西廂房,上面是一座有台階的五脊房屋。堂上二人若賓主相對而坐,席間有盂和耳杯,正飲酒作樂。
「響山」古琴
「響山」古琴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件明代館藏古琴以木雕刻而成,顏色呈黑色,七弦,弦後各附一吊飾。響山為中國古琴譜響山堂之名,由清代康熙元年徐常遇撰輯。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自古以來被視為文人之必備和必修。
竹夫人
竹夫人
國立歷史博物館
竹夫人,又名「竹夾膝」、「竹姬」,以竹篾編成,一般由竹條編織成四周鏤空、上下封閉的籠狀物體,或用一段竹子雕刻鏤空,打通中間的節製作而成,呈長筒狀。有的筒中有一圓球,亦以竹篾編成,做裝飾或玩弄之用。
乾隆十六年宛平縣賣契
乾隆十六年宛平縣賣契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為清乾隆年間王姓與龔姓買賣雙方簽訂的賣屋紅契。由於龔姓立賣契人欠銀使用,故出售廣寧門外自宅予王姓買主,文中簡述「房五間」、「門窗戶壁俱全」等屋況,最後加註「永遠大吉」四字吉語。
松鷹
松鷹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作中,松樹以簡筆皴法呈現,枝節儼然,樹葉以細筆作骨,再以青綠敷色。蒼松虬龍般的枝幹於畫面中蜿蜒伸展,向天際與畫外突出。工筆孤鷹獨立枝幹之間、仰天長嘯,振翅欲飛。作者溥心畲常畫孤鳥,多少存有自己的投影在內。溥儒,字心畬,為國民政府渡台後藝術界稱「渡海三家」之一。
青白瓷執壺
青白瓷執壺
國立歷史博物館
執壺又稱水注,唐代漸定型,以敞口、鼓腹、有流和執柄為基本形制的執壺,宋代器身變得瘦長,更為合理實用。宋代執壺可作為酒具,亦可作為點茶器具。
灰陶豬圈
灰陶豬圈
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明器為帶廁豬圈,下方是豬圈,上方為人廁。人廁的下方鏤空與豬廁相連,以利人的排泄物直達豬圈,給豬提供食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