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1880個藏品
墨客揮犀
墨客揮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麻科會通
麻科會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侯鯖錄
侯鯖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宋先生著天工開物
宋先生著天工開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東華續錄(乾隆朝)
東華續錄(乾隆朝)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敬鄉錄
敬鄉錄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欽定石峯堡紀略
欽定石峯堡紀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
親征平定朔漠方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荊川先生右編
荊川先生右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南朝寺考
南朝寺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清江貝先生詩集
清江貝先生詩集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平定三逆方略
平定三逆方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小學考
小學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平定羅剎方略
平定羅剎方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3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2023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銅錢
銅錢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通寶兩字背面見有滿文,器表鏽蝕嚴重,有裂孔。
隋王孝仙等壹萬人造龍藏寺碑記并陰及側
隋王孝仙等壹萬人造龍藏寺碑記并陰及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斯年
傅斯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幼年喪父,由祖父及母親撫育成人。在北京大學念書時期,為五四運動的學生領導之一。1920年負笈歐洲,在倫敦大學三年半後,轉赴柏林大學。在他遊學六年半的時間中,大部份時間都在研讀實驗心理學,在柏林大學的後期才開始研究比較語言學,並學習東方語言。
郭寶鈞
郭寶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郭寶鈞(1893-1971)字子衡,生於河南南陽,自幼生活簡樸,勤奮求學。1922年郭寶鈞從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卒業後,返回故鄉,邀約友人創辦了南陽中學。數年後,他被調至開封河南省政府教育廳任職。
劉燿
劉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劉燿(1906-1983),字照林,又字虛谷,生於河南省滑縣牛屯村,離開史語所後改名為尹達。1928年由河南中州大學預科(河南大學前身)升入該校本科,由哲學系轉入國文系。該年冬天董作賓先生來校演講關於安陽殷墟發掘甲骨的出土情形,頗覺新奇。
潘愨
潘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潘愨(1906-1969),字實君,生於河北固安,祖籍浙江紹興。是一位很有才氣的人,書寫、篆刻都很精通。1930年,史語所招考校對《明實錄》人員,潘愨因字體秀麗且書寫迅速而被錄取,於是在第一組工作(歷史學組),1932年因周英學離職便被調至第三組。
梁思永
梁思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梁思永(1904-1954)原藉廣東省新會縣,梁啟超次子。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學,回國後進入清華學校留美班,隨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及人類學,並於1930年獲得哈佛大學考古學碩士學位。
高去尋
高去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高去尋(1909-1991)字曉梅,河北安新人。河北省保定第六中學畢業後,任教小學一年,考取北京大學預科,成績優異,升為史學系正科生。特別愛好銅器、金文,故其畢業論文以山西之青銅器為材料,撰寫出《李峪出土銅器及相關之問題》 一文,文中指出西方認為李峪出土銅器為秦器之謬誤。
李景聃
李景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景聃(1899-1946),字純一,綽號阿胖,安徽舒城人,為家中的長子。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但因為家務需人,因此沒有赴美深造,後來考入南開大學,於1923年畢業。李景聃曾經修過李濟先生的課,深受李濟的器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