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燿

劉燿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劉燿(1906-1983),字照林,又字虛谷,生於河南省滑縣牛屯村,離開史語所後改名為尹達。1928年由河南中州大學預科(河南大學前身)升入該校本科,由哲學系轉入國文系。該年冬天董作賓先生來校演講關於安陽殷墟發掘甲骨的出土情形,頗覺新奇。次年又聽了傅斯年先生關於現代科學考古的演講後,對考古工作更加嚮往。1931年,劉燿與石璋如奉學校派往安陽參加殷墟發掘的實習工作,隔年從河南大學畢業後便到史語所考古組工作。

石璋如先生將劉燿的重點工作及主要貢獻歸納為一店(大賚店)、兩岡(後岡、西北岡)及兩村(濬縣辛村、山東日照兩城鎮瓦屋村)。1933年在後岡東區發現安陽發掘以來第一次大而完整的銅甗,又在殷代大墓中發掘出從前所不知的墓形、墓道車器以及用人頭殉葬等,這對於認知殷商文化的貢獻,實非淺顯。

1933年,劉燿接下了梁思永先生指示領導的瓦屋村發掘。發掘工作結束後便回到南京研究室埋首於編輯報告的工作,雖然染有肺病,但他仍抱病工作,努力不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劉燿在烽火轟炸下仍繼續工作,希望報告早日出版以了宿願。12月南京淪陷,他毅然離開了史語所的研究工作,直奔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撰寫《中國原始社會》一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中國科學院歷史所所長、第一、二及三屆全國人民代表人會代表等職,主編過《歷史研究》雜誌,並參與主持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建館工作。

1983年,劉燿在北京逝世,其後人遵其遺囑,將骨灰撒於黃河。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劉燿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描述

劉燿(1906-1983),字照林,又字虛谷,生於河南省滑縣牛屯村,離開史語所後改名為尹達。1928年由河南中州大學預科(河南大學前身)升入該校本科,由哲學系轉入國文系。該年冬天董作賓先生來校演講關於安陽殷墟發掘甲骨的出土情形,頗覺新奇。次年又聽了傅斯年先生關於現代科學考古的演講後,對考古工作更加嚮往。1931年,劉燿與石璋如奉學校派往安陽參加殷墟發掘的實習工作,隔年從河南大學畢業後便到史語所考古組工作。

石璋如先生將劉燿的重點工作及主要貢獻歸納為一店(大賚店)、兩岡(後岡、西北岡)及兩村(濬縣辛村、山東日照兩城鎮瓦屋村)。1933年在後岡東區發現安陽發掘以來第一次大而完整的銅甗,又在殷代大墓中發掘出從前所不知的墓形、墓道車器以及用人頭殉葬等,這對於認知殷商文化的貢獻,實非淺顯。

1933年,劉燿接下了梁思永先生指示領導的瓦屋村發掘。發掘工作結束後便回到南京研究室埋首於編輯報告的工作,雖然染有肺病,但他仍抱病工作,努力不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劉燿在烽火轟炸下仍繼續工作,希望報告早日出版以了宿願。12月南京淪陷,他毅然離開了史語所的研究工作,直奔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撰寫《中國原始社會》一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副部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中國科學院歷史所所長、第一、二及三屆全國人民代表人會代表等職,主編過《歷史研究》雜誌,並參與主持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建館工作。

1983年,劉燿在北京逝世,其後人遵其遺囑,將骨灰撒於黃河。

物件類別
人物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