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宣

胡厚宣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胡厚宣(1911-1995),河北望都人。原名胡福林,後因覺得與軍閥同名,不願再用,便改名為厚宣。六歲入保定第二模範小學,小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保定培德中學。1928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順利升入史學系。1934年從北大畢業後,傅斯年便延攬他進入中研院史語所安陽殷墟發掘團,參與殷墟第十次發掘。

雖是初次參加,但他很快便進入狀況,待能辦認土質土色後,即可單獨工作。很快的,他對辦認遺跡、處理現象及測量繪圖等工作,已能運用自如。發掘期間,他負責的1004號大墓出土了有名的「牛方鼎」與「鹿方鼎」。1004號大墓發掘結束後,他隨即協助董作賓進行殷墟歷次發掘的甲骨文整理工作,從此不再下田野。

1940年,胡厚宣應顧頡剛之聘轉往齊魯大學,先後出任國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中文系、歷史社會系兩系主任。1947年改任復旦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他研究甲骨,力圖材料齊全並結合商史與商代遺跡、遺物進行研究,對商代卜龜來源、記事刻辭、四方風名、農業生產、宗法制度等有關甲骨學和商史上的一些問題都做過專題研究。

1956年奉調轉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協助郭沬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編纂工作。與此編輯的同時,他還相繼發表與出版一系列的學術論著。終其一生,他總共發表、出版學術論著170餘篇,可說是著作等身的學術巨匠。

胡厚宣自1940年代起即飲譽海內外歷史考古學界,他不斷創造出超越前人的輝煌成績,也給後人留下良多珍貴的文化財富。1995年胡厚宣長逝,學術之功卻永世長存。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胡厚宣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描述

胡厚宣(1911-1995),河北望都人。原名胡福林,後因覺得與軍閥同名,不願再用,便改名為厚宣。六歲入保定第二模範小學,小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保定培德中學。1928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順利升入史學系。1934年從北大畢業後,傅斯年便延攬他進入中研院史語所安陽殷墟發掘團,參與殷墟第十次發掘。

雖是初次參加,但他很快便進入狀況,待能辦認土質土色後,即可單獨工作。很快的,他對辦認遺跡、處理現象及測量繪圖等工作,已能運用自如。發掘期間,他負責的1004號大墓出土了有名的「牛方鼎」與「鹿方鼎」。1004號大墓發掘結束後,他隨即協助董作賓進行殷墟歷次發掘的甲骨文整理工作,從此不再下田野。

1940年,胡厚宣應顧頡剛之聘轉往齊魯大學,先後出任國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中文系、歷史社會系兩系主任。1947年改任復旦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他研究甲骨,力圖材料齊全並結合商史與商代遺跡、遺物進行研究,對商代卜龜來源、記事刻辭、四方風名、農業生產、宗法制度等有關甲骨學和商史上的一些問題都做過專題研究。

1956年奉調轉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協助郭沬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編纂工作。與此編輯的同時,他還相繼發表與出版一系列的學術論著。終其一生,他總共發表、出版學術論著170餘篇,可說是著作等身的學術巨匠。

胡厚宣自1940年代起即飲譽海內外歷史考古學界,他不斷創造出超越前人的輝煌成績,也給後人留下良多珍貴的文化財富。1995年胡厚宣長逝,學術之功卻永世長存。

物件類別
人物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