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迎媽祖

51迎媽祖

作者
林智信,林智信
典藏者
林智信
五十一、兩廣醒獅隊

醒獅隊:中國舞獅藝術中,最為流行者是廣東舞獅,台灣的舞獅隊,源自廣東(亦說嶺南)而來。舞獅隊本稱為瑞獅隊,顧名思義是象徵瑞祥,因「瑞」與「睡」廣東音相似,常誤為「睡獅」有點不雅,後來在民初時正名為「醒獅隊」,它具有威武、去邪、權勢、吉祥的含意。此獅雖有「佛山獅」、「鶴山獅」兩大類,佛山獅的起源為:相傳明初佛山一帶曾出現一頭怪獸,頭上長著獨角,額高眼大,口寬牙明,經常出現危及地方安寧,百姓為想驅走牠乃仿其頭型紮成不少頭部模具加上濃艷彩繪,一俟此怪獸出現時,大家戴頭具並配合敲擊大軍鼓助威,一齊衝上,果然將牠嚇跑。從此怪獸絕跡,以後的人以為牠是隻神獸,所以每逢過年過節,都祭出此舞,以慶賀驅邪一番來討個吉祥,後沿習成俗,獅的形態亦逐漸演化成為現今的醒獅。醒獅是所有獸舞當中,最具有藝術性與地方色彩的。牠的神情威武中帶有可愛,驅體毛絨絨的,顏色飽和而艷麗,以馬尾鬃、鏡片、兔毛、色膠片、金銀線等綜合製成,妝扮得相當華麗。此外,舞獅須有技擊武功根底者,始能勝任此一角色;通常表演先以笑佛執扇領演,項目自獅子睡醒、伸腰、呵欠、洗臉、滾身、出洞、遊行至採青為止。採青是較高難度的表演;以綠葉縛「紅封包」成球,謂之「青」,懸掛於高空處,舞者帶醒獅站立於疊桌上,或足踩在人肩上,爬攀竹竿,將「青」奪採下來,有三十六方式,舞獅者不得失誤,否則胎譏大方。道光年間,廣東有位馮長庚,善舞獅頭,有獅王之稱,其技法為兩廣醒獅團所承傳,流轉至今。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51迎媽祖
典藏者
林智信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林智信
內容描述

五十一、兩廣醒獅隊

醒獅隊:中國舞獅藝術中,最為流行者是廣東舞獅,台灣的舞獅隊,源自廣東(亦說嶺南)而來。舞獅隊本稱為瑞獅隊,顧名思義是象徵瑞祥,因「瑞」與「睡」廣東音相似,常誤為「睡獅」有點不雅,後來在民初時正名為「醒獅隊」,它具有威武、去邪、權勢、吉祥的含意。此獅雖有「佛山獅」、「鶴山獅」兩大類,佛山獅的起源為:相傳明初佛山一帶曾出現一頭怪獸,頭上長著獨角,額高眼大,口寬牙明,經常出現危及地方安寧,百姓為想驅走牠乃仿其頭型紮成不少頭部模具加上濃艷彩繪,一俟此怪獸出現時,大家戴頭具並配合敲擊大軍鼓助威,一齊衝上,果然將牠嚇跑。從此怪獸絕跡,以後的人以為牠是隻神獸,所以每逢過年過節,都祭出此舞,以慶賀驅邪一番來討個吉祥,後沿習成俗,獅的形態亦逐漸演化成為現今的醒獅。醒獅是所有獸舞當中,最具有藝術性與地方色彩的。牠的神情威武中帶有可愛,驅體毛絨絨的,顏色飽和而艷麗,以馬尾鬃、鏡片、兔毛、色膠片、金銀線等綜合製成,妝扮得相當華麗。此外,舞獅須有技擊武功根底者,始能勝任此一角色;通常表演先以笑佛執扇領演,項目自獅子睡醒、伸腰、呵欠、洗臉、滾身、出洞、遊行至採青為止。採青是較高難度的表演;以綠葉縛「紅封包」成球,謂之「青」,懸掛於高空處,舞者帶醒獅站立於疊桌上,或足踩在人肩上,爬攀竹竿,將「青」奪採下來,有三十六方式,舞獅者不得失誤,否則胎譏大方。道光年間,廣東有位馮長庚,善舞獅頭,有獅王之稱,其技法為兩廣醒獅團所承傳,流轉至今。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取得方式: 

作者自藏

尺寸: 

91.5x183公分

類型: 
類型: 
技術: 

木刻水印長卷版畫

作者
資料撰寫: 
林智信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5
識別碼
OM_LCH_20201220_visual_art_000051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