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迎媽祖

43迎媽祖

作者
林智信,林智信
典藏者
林智信
四十三、竹馬吹陣,關公大刀

竹馬吹陣:竹馬亦稱「跑竹馬」、「跑馬燈」、「走馬」等,原從兒童玩竹馬之戲而來。宋代已用竹編製成馬狀而組成舞隊。《武林舊事〉舞隊條載:「……杵歌、竹馬之類至十餘隊」,又在清代「百戲竹枝詞、竹馬燈詩」所言:「元月兒童騎之,內可秉燭,好為『明妃出塞之戲』」。其時裝扮的角色有宮婢、太監、番王、番婆、番兵等數十人;現民俗表演中,已不沿舊俗,其表演型式大致無別。象徵的人物不定,或作狀元、或為縣官、文人騎竹馬遊行街坊。
「竹馬」,一般形態是,用竹篾紮馬形成骨架,竹馬身中央留有空洞,讓舞者套在胸前,馬尾可以上下擺動。「吹哨角」,本來為官員出巡時路用,現今用意在以整齊嘹亮的哨角聲開路外,並當所屬神明的儀仗,使有威武之勢以引人注目。
關公大刀:關公民間稱為「恩主公」,生於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曾義結金蘭,稱桃園三結義。其人虎背熊腰,臉呈紅光、臥蠶眉、丹鳳眼、五髯鬚,又稱「美鬚公」。其為人忠義,遵禮節、守五常、死後人稱「武聖關公」。身高八尺,身體魁梧,耍起大刀鏗鏘有勁,威武勇猛無比,其大刀一時成為他的美譽及特色,有「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本段文衡聖帝頭戴夫子盔,身披靠甲,背插靠旗,平舉青龍偃月刀,特繪於繞境行列,以為後人懷思。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43迎媽祖
典藏者
林智信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林智信
內容描述

四十三、竹馬吹陣,關公大刀

竹馬吹陣:竹馬亦稱「跑竹馬」、「跑馬燈」、「走馬」等,原從兒童玩竹馬之戲而來。宋代已用竹編製成馬狀而組成舞隊。《武林舊事〉舞隊條載:「……杵歌、竹馬之類至十餘隊」,又在清代「百戲竹枝詞、竹馬燈詩」所言:「元月兒童騎之,內可秉燭,好為『明妃出塞之戲』」。其時裝扮的角色有宮婢、太監、番王、番婆、番兵等數十人;現民俗表演中,已不沿舊俗,其表演型式大致無別。象徵的人物不定,或作狀元、或為縣官、文人騎竹馬遊行街坊。
「竹馬」,一般形態是,用竹篾紮馬形成骨架,竹馬身中央留有空洞,讓舞者套在胸前,馬尾可以上下擺動。「吹哨角」,本來為官員出巡時路用,現今用意在以整齊嘹亮的哨角聲開路外,並當所屬神明的儀仗,使有威武之勢以引人注目。
關公大刀:關公民間稱為「恩主公」,生於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曾義結金蘭,稱桃園三結義。其人虎背熊腰,臉呈紅光、臥蠶眉、丹鳳眼、五髯鬚,又稱「美鬚公」。其為人忠義,遵禮節、守五常、死後人稱「武聖關公」。身高八尺,身體魁梧,耍起大刀鏗鏘有勁,威武勇猛無比,其大刀一時成為他的美譽及特色,有「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本段文衡聖帝頭戴夫子盔,身披靠甲,背插靠旗,平舉青龍偃月刀,特繪於繞境行列,以為後人懷思。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取得方式: 

作者自藏

尺寸: 

91.5x183公分

類型: 
類型: 
技術: 

木刻水印長卷版畫

作者
資料撰寫: 
林智信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95
識別碼
OM_LCH_20201220_visual_art_00004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