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228個藏品
塔達芬(Tatahun)駐在所
塔達芬(Tatahun)駐在所
毛利之俊
道路行經土葛駐在所後,便一路沿著塔達芬溪(日治時期稱作托馬斯溪)南岸行走,道路走向亦從北方轉向西北方,隨後第一個映入眼簾者便是塔達芬駐在所。《東臺灣展望》記載,從土葛(トーカツ)到此處的道路平坦,庭前還有美麗的櫻花樹。
華巴諾駐在所
華巴諾駐在所
毛利之俊
此圖為華巴諾駐在所警察家族的合照。現今若行抵大分吊橋南側,可見一埋沒於芒草中的小徑,此即日治時期八通關越警備道路東段上的第二條支線──華巴諾支線。該支線沿稜線陡上至海拔1930公尺的華巴諾駐在所,短短3.3公里路程,竟陡升將近700公尺,官方何以修築此線之因,乃和華巴諾一地的絕佳地理位置有關。
十三里的一本松
十三里的一本松
毛利之俊
此圖為「十三里」的一本松樣貌,《東臺灣展望》中描述,離十三里駐在所約五六丁,行走在三千尺的斷崖上,往右側眺望便能看到此景。
蕨駐在所
蕨駐在所
毛利之俊
該照片的蕨駐在所今址即為瓦拉米山屋。該地被日警稱為「蕨」的原因,一般均認為與該地蕨類眾多有關;然而,《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一書之作者林一宏認為,該地名可能源自當地布農地名「maravi」,亦即「大家一起跟著某人去做某件事」之意。
卓麓駐在所
卓麓駐在所
毛利之俊
照片中的建築物即為作者於昭和7年(1932)所見的卓麓駐在所,然該部落尚未規畫完成。根據林一宏的考證,大正4年(1915)6月時,基於當地布農族不斷突襲各個駐在所,將原位於拉庫拉庫溪下游南岸的中社駐在所,移到後來卓麓駐在所的位置;同年8月,官方為求報復,乃召集喀西帕南方面布農族94人至該駐在所訓話。
托馬斯警察家族
托馬斯警察家族
毛利之俊
該照片為托馬斯警眷人員與後方的蘋果樹。《東臺灣展望》作者毛利之俊在照片介紹中提到,該地氣溫即便是在盛夏也不高,約華氏72、73度(約攝氏22度),很適合種植蔬菜;而庭園內所種植的數株蘋果樹,毛利則認為可能因風土差異的關係,所以蘋果又小又酸澀。
沙敦(saton)駐在所
沙敦(saton)駐在所
毛利之俊
該張照片為沙敦駐在所及其警眷人員合影。從這張照片可見,該地地形十分險峻,故道路谷側皆鋪設「路緣石」以防路基坍塌;此外,受到當地地形的限制,沙敦駐在所的規模很小,毛利之俊還形容其有如「鳥巢小屋」般地窄小。
佳心駐在所
佳心駐在所
毛利之俊
佳心駐在所位在古道上方約20公尺處,展望極佳,過去拉庫拉庫溪北岸的異錄閣、阿桑來戛等大社,皆可在此一覽無遺。由於八通關越道路的重要支線:阿桑來戛支線在此分岔,且當地部落有一定規模,故佳心駐在所的重要性就較高。
鹿鳴橋
鹿鳴橋
毛利之俊
臺灣山地地勢陡峭、山高谷深,故若要在山地興建橋梁渡溪,架設鐵線橋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該照片中的鹿鳴橋為八通關越道路東段的首座鐵線橋,當中可見架起橋板的主索、吊線和護欄;若放大檢視,還可見橋身兩翼有「定風索」加以固定,使橋面更加穩定。
桃林駐在所
桃林駐在所
毛利之俊
現今黃麻一橋與黃麻二橋中間有一突稜,曾存在過一座富含詩意的「桃林」駐在所。該照片下方彎曲的路徑即為八通關越道路。
阿桑來戛教育所
阿桑來戛教育所
毛利之俊
該照片為阿桑來戛教育所與師生的合照,外側則種有富含思鄉之情的櫻花樹叢,而此照片拍攝時,大多數的學童都回家參與收穫祭了,只剩下家住最遠的學童留下;一般來說,日治時期蕃地教育機構可分成「甲種蕃童教育所」和「乙種蕃童教育所」。
馬西桑(mashisan)駐在所
馬西桑(mashisan)駐在所
毛利之俊
馬西桑駐在所初設於明治44年(1911),和太魯那斯同為拉庫拉庫溪流域的元老級駐在所,最後都因大分事件的因素,於大正5年(1916)2月1日撤廢;歷經近十年的寒霜後,該駐在所終於在馬西桑支線的開通下復設。
山風駐在所
山風駐在所
毛利之俊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山風駐在所。從現今的瓦拉米步道入口處前行約五百公尺,可見一鋪設大理石的小平台,該地便是大正9年(1920)6月29日設置的山風駐在所之遺跡。
煎堆
煎堆
wikimedia
煎堆(「堆」正寫作䭔),是中國傳統油炸麵食的一種,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有麻茸、豆沙等餡料。也是廣東及香港、澳門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另有一種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紅色花狀物體,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新年餐桌上的真鯛料理
新年餐桌上的真鯛料理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海洋古生物實驗室
東京帝國大學
東京帝國大學
維基百科(wikipedia)
京都帝國大學
京都帝國大學
維基百科(wikipedia)
京城帝國大學
京城帝國大學
維基百科(wikipedia)
阿桑來戛鐵線橋
阿桑來戛鐵線橋
毛利之俊
照片中為阿桑來戛鐵線橋。八通關越橫斷道路行經佳心駐在所不久,即有一條支線向北分岔,此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上的第一條支線──阿桑來戛支線。
華巴諾砲台
華巴諾砲台
毛利之俊
坐擁險要的地勢,且展望極佳的華巴諾駐在所,是八通關越道路上的戰略要地。為此,官方在此設置「華巴諾砲台」,並配有三吋速射砲、七珊山砲、十二拇臼砲各一門,火力十分強大,而這些火砲的配置不僅可保衛大分的安全,對於附近諸部落亦有威嚇、膺懲的功效。
約翰湯姆生與兩位滿州士兵
約翰湯姆生與兩位滿州士兵
Wellcome Library
Amoy, Fukien province, China: two Manchu soldiers with John Thomson.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 1871.
太魯那斯(tarunasu)駐在所
太魯那斯(tarunasu)駐在所
毛利之俊
以托馬斯為起點的「馬西桑支線」於大正12年(1923)起工,並在兩年後完工,是八通關越警備道里程數最長(全長17.5公里),且路程最艱辛的支線。其開鑿的目的,乃因道路沿線是大分地區以外,另一布農族部落密集區,故開闢此路以強化對該區部落的監控;然而,日本政府早在西元1910年代就在此區設置駐在所了。
多土袞(Totokun)的遠望
多土袞(Totokun)的遠望
毛利之俊
多土袞駐在所位於可可爾博山至土沙多山的東北稜線之上,海拔1550公尺。由於該稜線東側是黃麻溪、西側為伊霍霍爾溪,恰好成為這兩條拉庫拉庫溪支流的分水嶺,故地勢突出;而位於該稜線端點上的多土袞駐在所,便擁有得天獨厚的展望視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