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巴諾砲台

華巴諾砲台

作者
毛利之俊,陳伯榕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坐擁險要的地勢,且展望極佳的華巴諾駐在所,是八通關越道路上的戰略要地。為此,官方在此設置「華巴諾砲台」,並配有三吋速射砲、七珊山砲、十二拇臼砲各一門,火力十分強大,而這些火砲的配置不僅可保衛大分的安全,對於附近諸部落亦有威嚇、膺懲的功效。「華巴諾」一名出自布農語稱呼蜂巢為「巴巴諾」,後來經過以訛傳訛變成「華巴諾」。該照片即為警員操砲演練的情景。難能可貴的是,照片中體型最大的「三吋速射砲」至今仍存於砲庫中,砲身、砲架均保存完好,且非日本製造,該座砲身的正中央,刻有編號(1582)、年份(1905)、產地(俄文:波羅的海旁)和帝俄皇家徽記,顯然是俄國出產者;實際上,日本在日俄戰爭結束後俘獲大量俄國的三吋速射砲,當中有許多被輾轉運至臺灣山地,執行鎮壓原住民的任務,而這門砲正是這段曲折歷史的見證。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華巴諾砲台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內容描述

坐擁險要的地勢,且展望極佳的華巴諾駐在所,是八通關越道路上的戰略要地。為此,官方在此設置「華巴諾砲台」,並配有三吋速射砲、七珊山砲、十二拇臼砲各一門,火力十分強大,而這些火砲的配置不僅可保衛大分的安全,對於附近諸部落亦有威嚇、膺懲的功效。「華巴諾」一名出自布農語稱呼蜂巢為「巴巴諾」,後來經過以訛傳訛變成「華巴諾」。該照片即為警員操砲演練的情景。難能可貴的是,照片中體型最大的「三吋速射砲」至今仍存於砲庫中,砲身、砲架均保存完好,且非日本製造,該座砲身的正中央,刻有編號(1582)、年份(1905)、產地(俄文:波羅的海旁)和帝俄皇家徽記,顯然是俄國出產者;實際上,日本在日俄戰爭結束後俘獲大量俄國的三吋速射砲,當中有許多被輾轉運至臺灣山地,執行鎮壓原住民的任務,而這門砲正是這段曲折歷史的見證。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出處: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作者
作者: 
資料撰寫: 
陳伯榕
創建地點
發生地點: 
23.35769,121.10386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