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42602個藏品
行星間閃爍陣列
行星間閃爍陣列
Science Museum Group
英國劍橋大學馬拉德無線電天文台(Mullard Radio Astronomy Observatoryl)的電波望遠鏡「行星間閃爍陣列」(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 Array),喬絲琳·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運用這座望遠鏡觀測到脈衝星。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由歐洲、北美、東亞聯合興建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是當前史上最大的地面望遠鏡,臺灣獲邀加入此陣列的建造與運轉。 這座干涉陣列由66座高精密望遠鏡組成,其高角解析力與高靈敏度已為天文學界取得許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與銀河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與銀河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美國史密松天文台與中研院天文所合作興建的「次毫米波陣列」啟用於2003年11月,是全世界第一組次毫米波陣列。陣列座落於夏威夷毛納基峰,由8座6米電波望遠鏡組成,其中兩座由臺灣製造。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JCMT望遠鏡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毛納基峰,擁有直徑15米的主鏡以及地球上絕佳的觀測天候條件。 天文學家可以利用掛載於JCMT上一系列先進的儀器套件觀測天體次毫米波的輻射,研究鄰近地球的彗星、太陽系中的行星與衛星、本銀河系分子雲內的恆星形成區域,一直到銀河系外的星系及高紅移的早期宇宙!
彭鏡毅博士著作目錄
彭鏡毅博士著作目錄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彭鏡毅博士著作等身,一生撰寫、編輯逾290篇各式著作,發表逾120種植物新種,並為臺灣增加71個新紀錄種。 Ching-I Peng’s bibliography. (*Chinese tit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Dr. Kuo-Fang Chung).
格陵蘭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由臺灣主導,在中研院天文所與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天文團隊的聯手合作下,克服北極酷寒冰雪及永夜永晝等挑戰,於2017年成功架設望遠鏡於格陵蘭,與SMA和ALMA等次毫米波天線同
「扭結」更清楚確認行星正在何處形成
「扭結」更清楚確認行星正在何處形成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2017年時,中研院天文所湯雅雯助研究員在新生恆星御夫座AB星所在的稠密氣體塵埃盤中,首度窺見到顯著的旋臂特徵,認為那可能就是行星正在形成的位置。2020年,新生行星正在誕生中的(可能)直接證據,由歐南天文台「甚大望遠鏡」公佈,確認三年前的預測無誤,也更清晰呈現行星形成的細膩樣貌!
彭鏡毅博士生平年表
彭鏡毅博士生平年表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BRCAS)
|學歷 Education|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學士 1968年9月~1972年6月 (B.S., Department of Botany, National Chung-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A Catalogue of the Different Specimens of Cloth Collected in the Three Voyages of Captain Cook 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 Catalogue of the Different Specimens of Cloth Collected in the Three Voyages of Captain Cook to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為庫克船長航行帶回之太平洋樹皮布標本目錄,包含約50份樹皮布標本與手寫描述。依目前研究考證,本書現存共66本,標本數各異,此為大英博物館之收藏,Oc1903,-.147.a,共43份標本。與其他兩個版本共同存放, Oc1989,Q.02。
施巴自然百科 Thesaurus rerum naturalium
施巴自然百科 Thesaurus rerum naturalium
Royal Botanic Garden of Madrid
第一卷,第44頁,圖版XXVIII
Boats of the Friendly Isles
Boats of the Friendly Isles
British Museum
為庫克船長第二次太平洋航程的隨船畫師威廉·霍奇斯所繪,威廉·霍奇斯十分擅長素描及風景畫,將航程中所到之處的風光以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保留下來。
Plate from "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
Plate from "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
British Museum
由庫克船長第一次太平洋航程的隨船畫師約翰·韋博 John Webber所繪,收錄在於1784年出版之"Voyage to the Pacific Ocean",描繪的為夏威夷地區南島語族人的船隻。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Komblo)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Komblo People's Ritual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Komblo)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Komblo People's Ritual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Komblo 部落的 Kinden Kulam(身穿紅夾克者)在竹製「錢柱」 前發表演說,主持給 Omngar 部落母系親屬的報償儀式。Wahgi 人們傳統上會於生命各階段以儀式報償予母系親屬,母系親屬們被認為有能力影響他們姐妹後嗣的健康與順利。
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頒布之《諭依照條約保護各國人民曉諭》 The 1900 "Announcement on the Protection of Foreigners " from the Governor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頒布之《諭依照條約保護各國人民曉諭》 The 1900 "Announcement on the Protection of Foreigners " from the Governor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曾福全 Thomas Tsang
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庚子事變後,清廷公告各地方須禮遇保護來到中國的外國官民(例如傳教士、商人)。
Boats of the Friendly Islands
Boats of the Friendly Islands
British Museum
庫克船長第三次太平洋航行時的隨船畫師約翰.韋伯 John Webber 所繪,畫中描繪的為東加 (Friendly islands)的水手及典型的南島語族船舟。
新幾內亞人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Ritual
新幾內亞人儀式中的紙鈔 Banknotes in a New Guinean Ritual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Andpang 部落的男人們聚集於支付聘禮的場合,切解處理過、肥肉露於最外側的豬肉擺放在地。人們身後是數根竹子製成的「錢柱」,上頭黏有擺放好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官方紙鈔。照片攝於 1980 年 11 月 22 日,巴布亞新幾內亞的 Wahgi 山谷。
赴美國參與國際資料週的科學資料會議
赴美國參與國際資料週的科學資料會議
邵廣昭
1 - 研討會會場 2 - 參觀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學者訪台,進行學術交流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學者訪台,進行學術交流
邵廣昭
1990 年代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chthyology (魚類學) 的 Curator Dr. C.L.
參訪越南國家自然博物館
參訪越南國家自然博物館
謝佳倫
參訪位於河內市區的越南國家自然博物館(Vietnam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e, VNMN),拜會當地的植物學者,另外也參觀了植物標本館,我們將館內典藏的所有秋海棠標本拍照紀錄,以供返台研究之用。
石印觀音媽軸
石印觀音媽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觀音媽聯(或稱觀音媽彩、神明彩仔)是供奉在廳堂的大型神禡。觀音媽聯通常分為二到三層,觀音居最上層,由善財、龍女旁侍;中段為媽祖,由香火女、執扇侍女或千里眼及順風耳旁侍,有些觀音媽聯還加上關公,由關平、周倉旁侍;下層則為司命灶君與福德正神的坐像。
萬那杜葉織蓆 Mat in Vanuatu
萬那杜葉織蓆 Mat in Vanuatu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女性使用的蓆子,由露兜樹葉編織而成。紅色的印花圖案是由植物根皮染製而成,邊緣有磨損。這是女性用於特殊場合(特別是婚禮)的衣飾物(qan vivi),或是作為女人在婚禮中高舉過頭用於遮蔽的草蓆(qan hunhuni),蓆面的花紋是月亮(vule)。蓆子也是萬那杜的區域地方貨幣。
構樹標本_BRCM 485
構樹標本_BRCM 485
Yale Peabod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羽毛錢 Feather Money
羽毛錢 Feather Money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聖克魯茲(Santa Cruz)島民從深紅攝蜜鳥擷取紅色羽毛,以特殊技法黏編成捲,一捲 10 公尺長,製成羽毛錢。紅色的羽毛錢——tevau——綁縛在纖維裡襯上,蜷繞於樹皮製的芯卷,旁綴有串著種子的掛件。
來自中研院民族所、南澳策展人與宜蘭縣史館出席者
來自中研院民族所、南澳策展人與宜蘭縣史館出席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右起:民族所博物館前主任劉斐玟、南澳策展人Pisuy、民族所黃智慧、宜蘭縣史館館長廖英杰、民族所前所長胡台麗、人類學家阮昌銳,民族所策展人黃約伯 Yobu Losing、阮昌銳夫人、民族所劉璧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