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57個藏品
傳說故事
傳說故事
秦榮輝 / Arucanglj Rusagelet / 百步蛇的天空工作室
歲月
歲月
秦榮輝 / Arucanglj Rusagelet / 百步蛇的天空工作室
鄒族達邦社之kuba修繕
鄒族達邦社之kuba修繕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鄒族達邦社男子會所(kuba ta tapangʉ)之文化意義與核心價值】
鄒族特富野社之kuba整修
鄒族特富野社之kuba整修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鄒族特富野社男子會所(kuba no cou tfuya)之文化意義與核心價值】
鄒族mayasvi迎神祭:修剪神樹
鄒族mayasvi迎神祭:修剪神樹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在達邦社整修神樹(赤榕/yono)時,數位與祭勇士爬上神樹(赤榕/yono)砍除枝葉,只留3個枝葉,1枝朝kuba、1枝面向汪家宗祠、1枝朝吳家。而在特富野社,將神樹修剪乾淨,也只留下3支樹枝,分別指向會所、汪氏家族,以及石家。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團結祭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團結祭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第二階段-團結祭
鄒族mayasvi迎神祭:唱迎神祭歌
鄒族mayasvi迎神祭:唱迎神祭歌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唱迎神曲迎接 i´afafeoi(戰神)與 p´osonfihi(司命神),之後再進入會所內。 以頭目為首,自會所左側,與祭勇士以順時鐘方向排成半月形迎神隊伍,同時唱迎神曲(達邦社迎神曲《o》,特富野社迎神曲為《ehoi》),頭目及氏族長老起音,與祭勇士接唱迎神曲兩遍,請戰神降臨會所。
鄒族mayasvi 迎神祭:引kuba之火
鄒族mayasvi 迎神祭:引kuba之火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在男子會所參與祭典的族人,盛裝完畢後,頭目訓勉參與祭典之族人,隨後由頭目帶領大家把會所之火帶出集會所外場中央,接著殺豬,修剪神樹,唱迎神曲迎接「戰神」族語羅馬拼音為i´afafeoi ,以及「司命神」 族語羅馬拼音為 p´osonfihi )),之後再進入會所內。
鄒族男子長上衣
鄒族男子長上衣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紅色是 i′afafeoi 戰神特別喜歡的顏色,傳統上鄒族男子在平常或祭儀慶典時會身穿 yʉsʉ no fʉhngoya,yʉsʉ鄒語為衣服,fʉhngoya 則是紅色,但在出征、祭典前或喪事時則會反穿黑色面,過去衣服的紅色主要是採集薯榔作為染料,圖為現代的 yʉsʉ no fʉhngoya。
鄒族男子popsusa(火具袋)
鄒族男子popsusa(火具袋)
汪莊玉英、汪娟蓉
汪念月領袖的 popsusa(火具袋),傳統鄒族老一輩男性將 popsusa 視為男人的「生命袋」,因為他們說生命就是裝在這個袋子裡面,外出狩獵或征戰時,會將重要的東西放在裡面,除了裝鑽木取火用具外,通常有引火的香蕉絲、祭神的酒杯以及 fkuo(山芙蓉)製作的護身籤條等。
鄒族poyave no sʉngcʉ(腰刀)
鄒族poyave no sʉngcʉ(腰刀)
汪莊玉英、汪娟蓉
汪念月領袖生前在主持祭典時所配戴的 poyave no sʉngcʉ(腰刀),根據家人口述,這把刀在汪念月領袖的祖父之前就已經存在,因此年代相當久遠。
鄒族mayasvi 祭典前著盛裝
鄒族mayasvi 祭典前著盛裝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各聯氏族長老分發護身籤條,纖條於胸前作為護身符,以防惡靈於祭典時入侵。接著部落領袖呼叫fiteu進場,並分發fiteu,每人配戴2支。 註: 1. 護身籤條,染紅的山芙蓉(fkuo)樹皮,鄒族人視為神聖之物,於mayasvi配戴在男子身上可受到戰神護佑,同時也作為祈福、祭儀使用的法物。
《生命鄒紀》鄒族兩社紀念傳統領袖與文化傳承田調研究─已故汪念月領袖篇
《生命鄒紀》鄒族兩社紀念傳統領袖與文化傳承田調研究─已故汪念月領袖篇
汪莊玉英、汪娟蓉
汪念月(1940-2017) 鄒族特富野社的汪念月領袖,鄒族名為voyu kautuana,1940年(民國29年)7月22日出生於特富野,父親汪光洋為當時特富野社的傳統領袖,家中共有十位兄弟姊妹,汪念月排行第四,同時也是家中的長子,前面有三位姊姊,後面還有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
八個祭儀-布農族的八個祭儀
八個祭儀-布農族的八個祭儀
全東明
Dain(全東明)於1997年,請布農族木雕藝術家- 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刻畫出全新的Islulusan(布農族祭事曆)。多件作品結合Islulusan中的祭事符號,重新詮釋在陶藝創作,更顯族群文化深度。
亞泥事件
亞泥事件
全東明
作品簡介: 本作品從外到裡共有三層,最外層的左右邊分別有十六個月亮和十六個太陽,都代表臺灣的十六個原住民族。作品的第二層左右兩邊各有一隻手,第三層右邊的太魯閣族的圖騰代表事件是發生在Truku(太魯閣族)的領域上,左邊是鎖鍊,代表他們被捆住解不開。 創作背景:
板曆陶甕
板曆陶甕
全東明
作品簡介: 臺灣島上以漢人為人口最多的族群,但根據考古與遷移研究發現,其實最早來到此落腳的是極有可能是Bunun(布農族)與Atayal(泰雅族),估計有五千至一萬年之久,這段期間一直缺乏文字紀錄,被稱為史前時期。
三石灶茶碗
三石灶茶碗
李文廣
二十年前陶藝家李文廣想設計自己需求的碗杯,於是把常在山裏烹煮食物看到立三個石頭上面置放鐵鍋來煮食的結構設計此碗杯,並取名[三石灶碗 杯],流線不規則的碗口是山的稜線,歷經多年製作(三石灶碗/杯)已經是他的特色標制,尤其經柴燒更有陶藝家李文廣 Haisul的味道。
茶倉
茶倉
李文廣
以擠坯成型,加上以兩個石頭內外拍打坯體,在頸部刻畫Islulusan(布農族祭事曆)的Maqanion mogoma(開墾祭)符號來表現,同時也嘗試從頭到尾氧化燒,外觀也許沒有那麼的工整,坯體印有石頭拍打的痕蹟,充滿著陶藝家 李文廣 Haisul手感的溫度。
族群融合
族群融合
全東明
作品簡介:
小米豐收祈禱歌系列作品
小米豐收祈禱歌系列作品
李文廣
小米豐收祈禱歌系列四
那瑪夏的春天
那瑪夏的春天
全東明
作品簡介: 民國九十八年 (2009年)八月九日因莫拉克颱風襲臺,導致高雄小林村九至十八鄰一百多戶人家的家園全毀,四百六十二位居民罹難,同為Dian(全東明)看到族人朋友受難,心裡很難過,而有了這件作品的創作。 創作背景:
人鳥傳說(茶倉系列)
人鳥傳說(茶倉系列)
李文廣
茶倉之人鳥創作系列,此創作實為『大茶倉』,以Bunun(布農族)人與鳥的古老傳說故事來創作,人蹲坐者 上半身為鳥,以人為本而萬物、動物飛禽等因故衍生發想製陶。原本入窯燒四個都燒的很美,但因為心急溫端出窯,3分鐘內兩個在眼前坑坑聲裂開了,陶藝家Haisul(李文廣)表示當時心好痛,心也裂了。
微笑臉譜
微笑臉譜
全東明
作品簡介: 這件作品「微笑臉譜」是DINA(全東明)的第一件文化陶作品,也是進入陶藝世界創作的動力,本人很喜歡這件作品,也表示微笑臉諧是這輩子永遠的 logo。 創作背景:
柴火的記憶
柴火的記憶
李文廣
在2021年台灣陶藝學會聯展主體 Haisul(李文廣)想創作另類的東西,想到幼年生活,母親每次山上工作回家總是背負一捆木柴回家燒煮用,路上妹妹走不動就放木頭上一起背回家。此作品傳達早期生活是一捆木頭燒煮養家人,木頭上妹妹是花朵底座是高山,因為Bunun(布農族)為高山民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