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達邦社之kuba修繕

鄒族達邦社之kuba修繕

作者
莊信然,鄒族達邦社,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典藏者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鄒族達邦社男子會所(kuba ta tapangʉ)之文化意義與核心價值】
  kuba是鄒族 hosa(大社)特有建築,大門永遠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現今kuba只存在於「達邦(tapangʉ)」及「特富野(tfuya)」兩大社(部落)。kuba是部落組織中心,亦是鄒族人心中的聖域,這處有天神降靈的神聖空間,只有部落內成年男子准予從正門進入,自古有女人不能觸摸、踏登等禁忌(peisia),因此亦稱為「男子會所」。kuba建構族裡社會運作規範,讓鄒族傳統社會結構和文化價值得以保存。各氏族吳niauyongana、大莊noacachiana、大方tapangʉ no fiteyuana、楊yakumangana、安yasiyungu、小方tapangʉ no kubana、小莊yoifoana、杜 toskʉ、洋yasakiei、大溫e`ucna nomisi、小溫e`ucna no noacaciana、毛moe'oana、汪 peongsi,共計13 氏族分支而出,但仍對中心表達完全效忠與服務,展現鄒族人強調共識整合的基本價值觀,強調著祖先代代口耳相傳的歷史和精神。
  「每個鄒族男人一生,均與 kuba緊密結合。鄒族男人出生滿周歲就會由母舅抱進 kuba,參與『初登會所前稱會所同指 kuba之意禮』,由母舅手沾小米酒於額頭 ,讓戰神認識這個新生命並給予祝福。鄒族 11、 12歲青少年,則必須離開氏族住屋,夜宿 kuba接受狩獵、戰技訓練,學習製造、使用武器及漁獵器具之技能,同時聆聽部落歷史與氏族爭戰、狩獵故事。經過成年禮洗禮後的鄒族勇士,在 kuba裡則有更嚴格的紀律和軍事訓練。現在征戰及狩獵已經不是鄒族生活重心, 但鄒族人透過在kuba舉辦的祭典,盡心保存祭儀的古典和完整,凝聚族人團結和精神。即使是現代,只要部落裡發生重大事件,頭目、氏族長老和勇士們均會齊聚 kuba,商討對策、解決問題。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鄒族達邦社之kuba修繕
典藏者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鄒族達邦社
著作財產權人: 
莊信然
數位物件典藏者: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內容描述

【鄒族達邦社男子會所(kuba ta tapangʉ)之文化意義與核心價值】
  kuba是鄒族 hosa(大社)特有建築,大門永遠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現今kuba只存在於「達邦(tapangʉ)」及「特富野(tfuya)」兩大社(部落)。kuba是部落組織中心,亦是鄒族人心中的聖域,這處有天神降靈的神聖空間,只有部落內成年男子准予從正門進入,自古有女人不能觸摸、踏登等禁忌(peisia),因此亦稱為「男子會所」。kuba建構族裡社會運作規範,讓鄒族傳統社會結構和文化價值得以保存。各氏族吳niauyongana、大莊noacachiana、大方tapangʉ no fiteyuana、楊yakumangana、安yasiyungu、小方tapangʉ no kubana、小莊yoifoana、杜 toskʉ、洋yasakiei、大溫e`ucna nomisi、小溫e`ucna no noacaciana、毛moe'oana、汪 peongsi,共計13 氏族分支而出,但仍對中心表達完全效忠與服務,展現鄒族人強調共識整合的基本價值觀,強調著祖先代代口耳相傳的歷史和精神。
  「每個鄒族男人一生,均與 kuba緊密結合。鄒族男人出生滿周歲就會由母舅抱進 kuba,參與『初登會所前稱會所同指 kuba之意禮』,由母舅手沾小米酒於額頭 ,讓戰神認識這個新生命並給予祝福。鄒族 11、 12歲青少年,則必須離開氏族住屋,夜宿 kuba接受狩獵、戰技訓練,學習製造、使用武器及漁獵器具之技能,同時聆聽部落歷史與氏族爭戰、狩獵故事。經過成年禮洗禮後的鄒族勇士,在 kuba裡則有更嚴格的紀律和軍事訓練。現在征戰及狩獵已經不是鄒族生活重心, 但鄒族人透過在kuba舉辦的祭典,盡心保存祭儀的古典和完整,凝聚族人團結和精神。即使是現代,只要部落裡發生重大事件,頭目、氏族長老和勇士們均會齊聚 kuba,商討對策、解決問題。

【kuba的重建與修繕】
  根據達邦族人汪頭目及莊新生長老共同表示,口述表示kuba最近一次大動作改築完工於西元1895年2月,餘皆屬為「修繕」性質。重建後之會所正面寬約 9.4公尺,進深約11.2公尺,屋頂高約8.4公尺,簷下高約3.6公尺,地板距地面約 2.2公尺,下方空間寬闊,可供人行及活動,或祭典時如遇雨天,亦可將祭典儀式移至會所下方舉行。kuba的材質料與工法運用,以五節芒、白芒草、黃藤、竹子等建造,以原木為柱,茅草為頂,屋內地板挑高、是高架、欄杆無壁,圓屋頂架設細木的方形建築,以巨木作為整體建構框架基礎,四邊圍上木欄杆,屋頂與兩側種植鄒族神花 -木斛蘭(fiteyu kuba旁邊種植鄒族神樹 -赤榕yono)),是天神上下的階梯。kuba前後各有3根立柱,兩側各4根,並列等矩,中柱 2根;另短柱與主柱之間,以一條藤皮由下而上為綑綁之方式;又圓柱上,顯見特色為方向一致壓挑編製方式,呈現具有紋路之編法。然而,最其特殊之處在於 kuba不論重建多少次,均會將最古老的一根立柱保留下來,並以藤皮將這根「原始保留柱」綑綁固定在新的立柱上,代代傳承。

【達邦社與特富野社kuba 之差異】
  達邦社之庫巴與特富野社內部結構最大的差異是在「skayʉ no popsusa」之結構,達邦社「 skayʉ no popsusa」懸掛在庫巴的東南方位,該處為 kuba的聖域, mayasvi時為戰神落腳之處、閒雜人員不得碰觸,達邦社的 skayu 區分為兩個區塊,以中央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半部存放著 tapangʉ方氏族、 peongsi 汪氏族、yoifoana 莊氏族歷代征帥食用過的 popsusa,西半部則存放yasiyungu 安氏族、 e`ucna 溫氏族歷代征帥食用過的 popsusa。popsusa在鄒族部落是象徵權柄,具又無上權威,在 mayasvi舉行的時候 為戰神相認的器物,因此 達邦社族 人對 它 相當的敬畏。另外一個象徵的意義 是放存在東邊的氏族 popsusa,是早先從 iskiana舊部落遷移並建立達邦社,存放在西邊的氏族 popsusa是後期遷入的氏族。

註:skayʉ no popsusa,燧火具籠,亦稱燧火框。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族群: 
類型: 
類型: 
參展記錄: 

《cou‧祭時刻》原鄒文學與影像敘事主題特展

參考文獻: 

原住民族委員會,鄒J000071【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檢索資料庫】。取自https://www.titic.apc.gov.tw/order?order_id=1126

作者
攝影: 
資料撰寫: 
鄒族達邦社
創建時間
拍攝時間: 
2015.02
入藏時間: 
2021.05.23
創建地點
拍攝地點: 
嘉義縣阿里山鄉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