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個藏品
翠嶺長春
翠嶺長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5年3月13日《聯合報》第三版報導,以宣傳造林保林為主題的教育片《翠嶺長春》(原名「綠野芳蹤」),12日下午4點於植物園的台灣電影製片廠開鏡。該片由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管局委託台製拍製,吳文超執導,王大川編劇,王玨、吳驚鴻、井淼、羅蘋、傅碧輝、李行等人演出。
純情淚
純情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8/16-1958/8/19。 大觀:1958/8/16-1958/8/19。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8/28-1958/8/30。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11/26-1958/11/27。
慈母淚 虎姑婆之子
慈母淚 虎姑婆之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8/10/9-1958/10/21。 大觀:1958/10/9-1958/10/21。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8/10/24-1958/10/29。
王哥柳哥大鬧歌舞團
王哥柳哥大鬧歌舞團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國影中心典藏拷貝片頭片名為《兩傻大鬧歌舞團》。劇情大綱:高胖的王哥和瘦弱的柳哥是一對住在鄉下的傻兄弟,父親責備二傻好吃懶做,就算下田工作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跟兜售愛國獎券的小姐買了一張獎券。王哥和柳哥到獎券行發現中了第一特獎。
圓環石松
圓環石松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60/2/19-1960/2/23。 大觀:1960/2/19-1960/2/23。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0/3/25-1960/3/29。 大同:1960/7/14。
二度梅
二度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唐肅宗年間,奸臣盧杞當道,聯合百官狼狽為奸。某日盧杞作壽,百官送珠寶錢財,唯清官梅葵和陳東初送麵線糕餅,引盧杞大怒,決定除之。朝廷上,盧杞推文官陳東初出兵平定沙陀國犯界,梅葵挺身而出,反遭誣陷,斬首示眾。
釋迦傳
釋迦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國光:1962/6/19-1962/6/27。 國泰:1962/6/19-1962/6/28。 松都:1962/6/30-1962/7/1。 板橋:1962/7/1-1962/7/8。 景美:1962/7/2-1962/7/4。
二度梅下集完結篇
二度梅下集完結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續上集,杏元在昭君廟跪求娘娘保庇,又上扎天山投崖,昭君娘娘顯靈救她一命,從天庭又回到人間。醒時已在濟州府鄒大人後花園裡,哭聲驚動鄒夫人和小姐雲英察看。經詢問後,杏元自稱汪月英,是與杏元小姐一同去和番的婢女,主人跳崖後為保貞節逃出。鄒夫人收她為義女,與雲英姐妹相稱。
觀音出世
觀音出世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中華:1962/10/28-1962/10/30。 明星:1962/10/28-1962/10/30。 美都麗:1962/10/30(※加映總統七秩晉六華誕祝壽影片《總統萬歲》)。
高雄發的尾班車
高雄發的尾班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語片| ※根據1967年7月6日《經濟日報》報導,台聯影業的賴國材日前到香港,將多部台語片的拷貝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其中包含《高雄發的尾班車》。這些台語片將在香港加配成國語。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63/12/31-1964/1/9。
一斤十六兩
一斤十六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台北發的早車
台北發的早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演職員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影片。
假鴛鴦
假鴛鴦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高雄左營興隆戲院:1966/3/15(※民聲日報) 台中國際戲院:1966/4/5-1966/4/9(※民聲日報) 台中樂舞台戲院:1966/4/5-1966/4/9(※民聲日報) 紅樓〔國語〕:1966/2/25-1966/2/28
西貢無戰事
西貢無戰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電影百年史話》誤植為西貢無戰「爭」。 ※1966/2/16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中越第一部合作攝製西貢無戰事,定月底開拍〉。 ※1966/2/22民聲日報第八版報導〈西貢無諜影近期內開拍〉。
家家戶戶
家家戶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2018/10/29與高仁河先生確認《我們六個》是國語片,但不知有改片名重新配台語上映。 ※聯合報1965/9/27《我們六個》電影廣告文案寫有:孝女林若蘭的故事。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收錄資料有《我們六個》(國語片),但無《家家戶戶》。
最後的裁判
最後的裁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名《苦雨春風》。 ※演職員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影片。 ※參考導演高仁河的自傳《南柯一夢:高仁河導演回憶錄》,《最後的裁判》受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及當時亞洲影展執行委會主席龔弘邀請,改配成國語版,於1964年第11屆亞洲影展期間以觀摩片參展放映。
沒有女人的地方
沒有女人的地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七個背景相異的青年離群索居,某日,在海邊救起一名女子之後,原本「沒有女人的地方」成了一處以女人為主的地方,而被七人奉為謬思的女子動搖了他們「逃避現實,脫離時代」的生活,指引七人走上報國之路。李行在片中飾演詩人,是七名角色表面上最正直理性的一員,清瘦的外型加上字正腔圓的咬字,生動詮釋了詩人的角色。
罌粟花
罌粟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陸淪陷初期,國民政府派遣工作人員到澳門與當地工作人員取得聯繫,企圖打入以綽號「罌粟花」之女為首的中共情報組織,將其所控制的物資倉庫、通訊設備加以破壞——為符合「以美色顛覆破壞國民政府」的諜戰劇情需要,片中出現了國府播遷來台後電影上首度的吻戲,意外引發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