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教育所

大分教育所

作者
毛利之俊,陳伯榕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大分駐在所規模龐大,共可分成四階平台;其中,第三階平台盡為教育、醫療設施。照片中的大分蕃童教育所,設於大正11年(1922)10月25日,是道路沿線唯一一處「甲種教育所」,故其教育設備比其他四處「乙種教育所」來得完善。官方在此設置甲種教育所的意味,除代表附近部落人口眾多,亦顯見其意圖以更完善的「教化撫育」設施來深化對該地的統治;然而,毛利一行人造訪該教育所時,卻提到該校就學率低,學生不過20名上下。這似乎意味著,政府在西元1930年代所推動的「集團移住」政策,也逐漸要將其觸角伸入八通關沿線各部落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分蕃童教育所南側,還有一所專門給日本子弟就讀的大分尋常高等小學校。然而,兩校建築物均已不存,僅餘長滿雜草的平台。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大分教育所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內容描述

大分駐在所規模龐大,共可分成四階平台;其中,第三階平台盡為教育、醫療設施。照片中的大分蕃童教育所,設於大正11年(1922)10月25日,是道路沿線唯一一處「甲種教育所」,故其教育設備比其他四處「乙種教育所」來得完善。官方在此設置甲種教育所的意味,除代表附近部落人口眾多,亦顯見其意圖以更完善的「教化撫育」設施來深化對該地的統治;然而,毛利一行人造訪該教育所時,卻提到該校就學率低,學生不過20名上下。這似乎意味著,政府在西元1930年代所推動的「集團移住」政策,也逐漸要將其觸角伸入八通關沿線各部落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分蕃童教育所南側,還有一所專門給日本子弟就讀的大分尋常高等小學校。然而,兩校建築物均已不存,僅餘長滿雜草的平台。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出處: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東臺灣曉聲會,1933)

作者
作者: 
資料撰寫: 
陳伯榕
創建地點
發生地點: 
23.375,121.0976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