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駐在所
作者
毛利之俊,陳伯榕
|
典藏者
毛利之俊
大分何以被稱作道路上的「東段首都」,從這張照片便可一目了然。照片中數棟木造房舍聚集一處,宛如深山中一小有規模的聚落,境內有小學校、原住民孩童教育所、交易所、養蠶指導所等等;然而,該地會有如此規模,並非沒有原因。初設於明治44年(1911)的大分駐在所,因大正4年(1915)的大分事件而遭焚毀;4年後,一把名為八通關越道路的利刃深深插入拉庫拉庫溪流域,當中戒備最森嚴、警力最完善之地定是大分地區。因此,大分是沿線上唯二由警部補擔任主管的駐在所,警察員額遠比其他駐在所多,南岸稜線上甚有華巴諾砲臺護衛其安全;在警察嚴密控管下,西元1930年代的大分已鮮少有原、日之間的烽火交集,並儼然成為一小有規模的日式村莊。該照片即大分的第四階平台,包含駐在所本體、各階級官舍、交易所、俱樂部、武德殿等,均聚於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