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山遺址

營盤山遺址

典藏者
林圭偵老師
● 文化匯流點:川西山區的山脈與江流位置,於早期便與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有所交流,致使成都平原成為交通要道十字路口 。

● 座落於岷江上游茂縣盆地的營盤山遺址(3300-2650 cal BC),為目前已知該地區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歷次近15萬平方公尺的發掘中,共發現有多座房屋基址,其中小型房屋常伴隨著柱洞、基槽、灶坑和貯火罐;在遺址近中心偏西發現有疑為廣場的大範圍硬土面,局部仍可見到墊土和夯築的痕跡,硬土下埋有四具人骨,或許具有奠基或作為犧牲的用意。硬土面之外亦有葬姿扭曲的「人祭坑」及其他墓葬;遺址廣場北部發現有四座窰址及疑為石器加工的場所。

● 各類遺跡中出土大量陶器、石器,以及種類和數量均繁多的動植物遺留。其多樣的陶器群中既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ca. 4000-3500 BC)的特色,亦有馬家窯文化(ca. 3500-2500 BC)風格者。陶器之外,玉石器(含細石器)、骨器、蚌器等也達上萬件。動植物遺留中則有大量粟、黍等穀物、果核和陸水生動物資源,能使人窺見其多樣的生業活動。此外,該遺址呈現出完整的生活遺跡與公共生產活動,可說是一處功能完備的大型聚落遺址。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營盤山遺址
典藏者
林圭偵老師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成都考古研究院
數位物件典藏者: 
Nekitarc,《維基百科》
內容描述

● 文化匯流點:川西山區的山脈與江流位置,於早期便與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有所交流,致使成都平原成為交通要道十字路口 。

● 座落於岷江上游茂縣盆地的營盤山遺址(3300-2650 cal BC),為目前已知該地區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歷次近15萬平方公尺的發掘中,共發現有多座房屋基址,其中小型房屋常伴隨著柱洞、基槽、灶坑和貯火罐;在遺址近中心偏西發現有疑為廣場的大範圍硬土面,局部仍可見到墊土和夯築的痕跡,硬土下埋有四具人骨,或許具有奠基或作為犧牲的用意。硬土面之外亦有葬姿扭曲的「人祭坑」及其他墓葬;遺址廣場北部發現有四座窰址及疑為石器加工的場所。

● 各類遺跡中出土大量陶器、石器,以及種類和數量均繁多的動植物遺留。其多樣的陶器群中既有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ca. 4000-3500 BC)的特色,亦有馬家窯文化(ca. 3500-2500 BC)風格者。陶器之外,玉石器(含細石器)、骨器、蚌器等也達上萬件。動植物遺留中則有大量粟、黍等穀物、果核和陸水生動物資源,能使人窺見其多樣的生業活動。此外,該遺址呈現出完整的生活遺跡與公共生產活動,可說是一處功能完備的大型聚落遺址。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出處: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垻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茂縣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