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遺址
‧ 關於芝山岩遺址的考古學研究,直到臺灣學者進行調查後才開始有所累積。最受矚目的,便是1979年,雨農國民小學興建校舍工程,在原石角溪溪流河床下,揭露了埋藏在地層中大量的史前文化器物和自然生態遺留。1981年由國立臺灣大學黃士強教授主持搶救考古發掘,根據目前現有的考古出土和地表採集所累積的材料,最早有屬於舊石器時代的石核器、礫石砍器的遺留,但無具體文化層堆積。其次,有新石器時代早期大坌坑文化典型的粗繩紋陶。最令人驚豔的,未曾在其他地點發現的芝山岩文化埋藏在大坌坑文化層之上,包括彩陶、黑陶、打製斧鋤形器、磨製石斧、有肩石斧、錛鑿形器、矛鏃形器、石網墜、石杵、石環。更寫下當時臺灣考古首次發現的大量碳化稻米、稻稈出土,以及罕見的木器與疑似槳的遺留。
‧ 除此之外,芝山岩遺址在不同地點的地層中亦有圓山文化層與植物園文化內涵的堆積。晚近歷史時代初期,平埔族與漢人移墾也都曾相繼選擇在這昔稱圓山仔的地點落腳。
‧ 劉茂源博士在芝山岩遺址進行調查,獲得的資料包含陶器口緣、腹片、陶環、斧鋤形器、不明陶器等,共捐贈49件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