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3個藏品
味精缸
味精缸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製作味精時所用的容器,與一般酒甕不一樣,呈錐形上大下小,甕肩平齊,口唇外翻,甕壁較厚,是味精缸的特色。
大土塊模
大土塊模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民間的土角厝,多用大塊的土角堆砌而成,大塊的土角由土角模製造出來,土角模用四塊木板組合而成。
茶水保溫器
茶水保溫器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茶水保溫器在民間稱為茶壽,由籐子以螺旋編造的技巧編成六角形的立體編器,分成蓋與身兩部,蓋上有銅製提把,蓋與身有銅扣可上鎖固定,使蓋與身成為一體以便整件提起。盒內用棉和絨做成內胎,其形為茶壺的模子,以便茶壺擺放,用以保溫熱茶,相當於今日的熱水瓶。
筷筒
筷筒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筷筒又稱「筷子籠」、「箸籠」,中文大辭典解釋為「盛扎著之籠。」即盛放筷子的容器。筷子出現很早,可以溯到商代《史記‧十二諸候年表》載:「紂為象著而箕子唏。」先秦時謂「箸」,「箸籠」之名的出現在宋代,後廣為流傳。 早期先民,通常將使用的筷子,裝放在筷子籠裡,懸掛於壁面。
朱漆薦盒
朱漆薦盒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薦盒又稱薦臺,為盛放供品用具的承臺,一般用來放置酒杯和水杯,是民眾用來祭祀神明的器物。 薦盒多以木器、漆器、陶瓷或金屬材質製成,其中以木製品為主,且多有精緻的雕刻紋樣,以示對神鬼的敬重。
燻香爐
燻香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香爐是燃香的容器,據《洞天清祿集》載:「古以簫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蝺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像古為之者,唯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製始於此。
陶器香爐
陶器香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香爐是燃香的容器,據《洞天清祿集》記載:「古以簫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蝺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像古為之者,唯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製始於此。
婚慶盛盒
婚慶盛盒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本件文物宜稱為「廍」。臺灣婚俗在完成大聘之時,有所謂「扛廍」「辦盤的禮俗」,臺灣婚俗在完成大聘之時,有所謂「扛」、「辦盤的禮俗」,就是男方除了送聘金之外還要送聘禮,女方也要回贈禮物,這些禮物或嫁妝,都要用盛盒來裝搬。
水煙斗與煙袋
水煙斗與煙袋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民間一般將水煙斗及煙袋合稱為「水煙袋」,是傳統吸煙的用具之一,水煙袋由吸管、煙管、煙鍋和水壺組成,水壺為一密閉容器,內盛半壺水,煙管一頭潛入水下,一頭引出壺外,頂端裝一個煙鍋,吸管連通壺體,但不潛入水下,使用時在煙鍋中裝煙,將煙點燃,通過煙管進入水壺,經過水中過瀘,再經過吸管吸食,煙氣經過水時會發出
魚盤
魚盤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魚自古就被視為吉祥之物,是傳統文化中使用最廣泛的諧音寓意動物,器形仿青銅器「盤」,盤子內邊畫有兩條魚,盤底畫一直立的蘭花,盤呈灰白色,用青色塗畫,民間使用的盤子較欠細緻,此種紋飾及布局係仿漢代之形式。器外壁飾十組幾何紋,轉折剛硬。
烘茶圓籠
烘茶圓籠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圓籠上口較大,底口較小,而中腰部略束腰,在籠內有一層金屬薄紗,將其內部上下隔開,烘茶時將茶葉置放於上層,下層是空的,接觸加溫處,以達烘茶的目的。
小鑼
小鑼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鑼是銅製圓盤形的樂器,依形制可分三種。一是邊緣略向內彎,鑼面略高,此種類型的鑼最多,如京劇中的大小鑼。一是邊緣呈九十度彎曲,鑼面平滑,如馬鑼、餅鑼。一是鑼面中心有凸出的鑼心(鑼乳),邊緣彎曲程度不一,如北管的大鑼,依演奏形式分單面鑼和組合鑼。
火爐
火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火爐又稱火沖、火籃、火籠或火缽。火爐由竹篾編成,爐身有透孔,有提把可做提籠,籠底按裝一缽形陶器,往昔因物資缺乏,每至冬天酷寒,將木炭置放於火沖內的小陶缽內,即可藉以烤火取暖,不論男女老幼一人一個火沖取暖,老人若坐著,亦可以放短襖下烘暖兩手及小腹。
日製熨斗
日製熨斗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熨斗又稱「火斗」、「金斗」,是燙平衣服的器具,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柄圓底,形如斗,廣唇無蓋,家用銅鐵製成。古代的銅熨斗柄上常刻有「熨斗直衣」的銘文,熨斗的用法是將炭火置於銅斗中,用斗底按壓衣料,使平直。
結婚證書
結婚證書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結婚證書是新郎新娘結婚的有效公文書,早期稱婚書,用紅紙撰寫,近代用彩色精美的印刷品。結婚證書喜以花鳥為圖,中間有「白頭偕老」四字充滿喜氣。
小火爐
小火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小火爐是迷你火爐,一般在手工藝店作為禮品銷售,也有用在婚禮象徵真正的火爐,兩件小火爐用紅線綁在一起,與其他帶路雞的模型和甘蔗等放在一個柑模內,象徵婚禮中所使用的禮物。
花籃(美濃)
花籃(美濃)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花籃,用於喜慶時,裝花作為吉祥飾品,籃呈圓形,籃底有紅黑相間的塗漆,盤邊也塗紅黑相間,提把由兩個竹片交錯而組成,器形完整。
三齒麻布鉤
三齒麻布鉤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三齒麻袋鉤是鉤子部份有三齒,使用時則手握木柄,由三齒鉤鉤住麻袋,以利搬運。
長型火爐
長型火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火爐呈圓桶狀,爐身較高,比較少見,用作燒賣。
梆子
梆子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梆子是由一塊長方形的木頭,中間挖空,可作木鼓使用,打擊時用兩鼓打棒,可發出的篤的聲音,是客家音樂的一種。梆子可分為大梆子和小梆子。梆子常用做儀式客家音樂,並與水、死和復活相聯繫。更因為梆子富於共鳴,傳播力強,常用來做為信號器。客語稱「敲子」。又稱「敲子板」。
竹板
竹板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竹板由兩塊組成,互相碰擊就能發出的篤之聲,為樂器的一種,主要用於說唱表演,如蓮花落、數來寶、快板書(在臺灣也稱「竹板快書」)、太平歌詞都用竹製的板來打節拍,演員手拿竹板,掌握節拍打擊,或輔助烘托氣氛,配合出多種表演效果,若為演唱表演時,大多兩手搭配先打一套開場板,吸引觀眾,再以聲音、表情、身段、搭配
菜籃
菜籃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菜籃是由竹篾編成竹筐,筐呈米籮形,底呈方形,口緣呈圓形,提把由數根竹片交錯做成,提把較高,便於擔挑。常用來盛裝青菜、玉米、甘藷、菜頭等等各種農作物以便搬運,有時也可裝盛飼養家畜、家禽的甘藷籐或野菜之用。現代節慶當中,亦作為大型花器使用。
菜籃
菜籃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菜籃是由竹篾編成竹筐,筐呈米籮形,底呈方形,口緣呈圓形,提把由數根竹片交錯做成,提把較高,便於擔挑。常用來盛裝青菜、玉米、甘藷、菜頭等等各種農作物以便搬運,有時也可裝盛飼養家畜、家禽的甘藷籐或野菜之用。現代節慶當中,亦作為大型花器使用。
早期捉蝦籠6個
早期捉蝦籠6個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蝦籠為陷魚的器具。蝦子放入蝦簍中,將蓋子蓋上,蝦子就不會跳出。蝦簍以細竹條編織,中間有空隙的結構,所以,捕蝦人在作業時,不但可以輕易將蝦簍投置浸入水中,亦方便將蝦簍迅速地自水中取出,如此的設計,提昇了補蝦作業時的效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