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095個藏品
女子上衣
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女子上衣為捐贈者的外婆許陳蚶女士所擁有,為家傳衣物。許陳蚶女士1891年出生於苗栗縣苑裡鎮,26歲時婚嫁於台中外埔,結婚時,家人特別請人手工縫製此上衣,贈送給許陳蚶女士作為日常穿用的服飾。
註生娘娘神像
註生娘娘神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註生娘娘又稱「授子神」,主司掌懷孕、生產,為婚後不孕及孕而保胎之婦女所奉祀神明之一,為養育之神。
木質雕繪圓桌
木質雕繪圓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文物外型及尺寸如同小型茶几,整體為木質,底座推測以一段完整的木材所製成,形似臺灣原住民族常見用以舂搗穀物的木臼,從中央腰部裂隙觀察,底座為中空構造。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紙錢
紙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包含童子錢、過關錢、本命錢、亡魂錢、十二元神、七星錢、牛馬將軍、天官錢等八張不同的紙錢。童子錢:童子所指乃為花童,主職照顧陰間的花樹;過關錢:即路關錢,上印有一關隘,中有一陰曹鬼吏持拂塵引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文殊菩薩神像木雕粗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版印彩紙:福祿壽
版印彩紙:福祿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上三吉星,人間福祿壽。三星裏面,似乎又是以福為首。傳說這位福星大名鼎鼎,他的出身來歷卻眾說不一。有人說他是天官,是元始天尊吐出來的,還有人說他是漢朝的道州刺史楊成。當時,漢武帝每年要道州進貢侏 儒,楊成上任後就奏了一本,說道州有矮民,無矮奴。漢武帝就免了這項進貢。
玉女
玉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教的說法,凡是神仙所住的地方,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來伺候他們,而這童男童女被稱為金童玉女。「金童擎紫藥,玉女捧青蓮。」玉女本來是指仙女,後來伺候仙人的侍女也叫玉女。金童玉女的職責主要是替主人通報傳達、端茶水。常見於觀音兩旁。
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田都元帥」,或稱「相公爺」,也稱「雷元帥」。相傳他是唐朝樂工雷海青,其奉祀源流可考者,是《三教搜神大全》一書:「田元帥唐時人,母蘇氏某次偶至野外,感天上「翼宿」投入懷中,未嫁有孕。元帥生後,外祖蘇老以無父之子,有辱門楣,遂棄諸田間,為雷姓農民拾得,收養為子,名雷海青。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恆邑南鳳堂鎮宅平安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
凌純聲─中央研究院中美科學合作委員草案
凌純聲─中央研究院中美科學合作委員草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內文如下: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組織規則草案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八月十五日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議決) 第一條 中央研究院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依照規程第二條及第六條之規定,設立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以推進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之中美合作為目的。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佛壇畫:文殊菩薩
佛壇畫:文殊菩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版印彩紙:福祿壽
版印彩紙:福祿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天上三吉星,人間福祿壽。三星裏面,似乎又是以福為首。傳說這位福星大名鼎鼎,他的出身來歷卻眾說不一。有人說他是天官,是元始天尊吐出來的,還有人說他是漢朝的道州刺史楊成。當時,漢武帝每年要道州進貢侏 儒,楊成上任後就奏了一本,說道州有矮民,無矮奴。漢武帝就免了這項進貢。
佛壇畫:文殊
佛壇畫:文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購自蕭琇仁。文殊菩薩,梵名全稱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 因出生時家中出現吉瑞祥光而得名。 中國的漢地佛教認為五頂山就是山西五台山,因而成了文殊菩薩道場。 藏傳佛教也因此認同此說,歷史上許多名僧、至尊曾經前往五台山朝覲, 五台山的名僧有的也到藏地傳法。
五營神將
五營神將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五營頭(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有頭無身(人首鎗身),講究者則著以布袋戲裝,通常一字排開,排列於五營旗的前方,亦有另置架插放者。
香條:台南大天后宮天上聖母遶境採緣
香條:台南大天后宮天上聖母遶境採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興濟宮興聖會文衡聖帝聖誕
香條:興濟宮興聖會文衡聖帝聖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良皇宮保生大帝千秋
香條:良皇宮保生大帝千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天后宮玉皇大帝聖壽
香條:天后宮玉皇大帝聖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元和宮玉皇大帝聖誕
香條:元和宮玉皇大帝聖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元和宮慶讚中元
香條:元和宮慶讚中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香條:西羅殿慶成祈安植福
香條:西羅殿慶成祈安植福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原印本。台灣一般傳統各地方廟宇要出巡繞境或出門進香又叫刈香,均會在繞境經過的地點或要前往進香的廟宇,貼上一張長方形、黃色或紅色的紙,就是所謂的「香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