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58個藏品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芋頭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芋頭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過去家裡經濟並不富裕,當時靠著種植多樣的作物,收成賣錢以維持生活。我們家沒有自己的田,因此耕作前會先尋找光復這一帶沒有人利用的土地,自己開墾荒地來種植作物。因為都是尋找無主的土地來耕種,因此田地較為破碎零散。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紅甘蔗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紅甘蔗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和先生結婚後在部落開了一間雜貨店,為了養家,除了顧雜貨店的生意外,我們也種植紅甘蔗。當時,白甘蔗的糖分含量高,是製造糖的重要原物料,所有的白甘蔗都會被糖廠統一收購,並不能私下隨意種植及販賣;而紅甘蔗的含糖量比起白甘蔗低,糖廠並不收購,開放民間可以自行種植與買賣。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花生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花生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在所有種過的作物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花生」。由於當時是種植在斜坡上,種植難度跟平地比起來難上許多,只能拿著小小的鋤頭,一個洞一個洞慢慢挖,再把乾的花生種子一個個埋起來,約四到五個月就能收成。現在回想起來仍相當累人。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黃藤
重要經濟糧食作物—黃藤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們主要採收黃藤的側枝,砍下後還需要將黃藤外皮上的尖刺用刀削除,處理過的藤心會帶到菜市場賣,相當好賣,價格也不錯,藤心吃起來雖然有些苦澀,但因為覺得好喝,對身體也好,因而時常煮來喝。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毛柿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毛柿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們家有一整片的毛柿子樹。每年七、八月是柿子成熟的時候,園子裡聚滿大人與孩子們,大人們忙著採收,我們則穿梭在果樹之間奔跑嬉戲;玩累的時候,我們會撿拾掉落在地上的柿子享用,毛柿長滿毛的外皮不太好剝,但香甜的果肉卻讓人忍不住一顆接著一顆吃,直到吃飽了才心滿意足的回家。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蕗蕎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蕗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的父母都是農人,幾乎整天都待在田裡,我在家時,都是由阿公阿嬤看顧,但阿嬤去世得早,所以我的童年幾乎都是在阿公的陪伴下長大。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藤心、山棕心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藤心、山棕心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小時候,爸媽時常帶著我上山採野菜。我們會摘採藤心、山棕心等野菜,只要衡量足以填飽一家肚皮,便不再多採。媽媽會將帶皮的藤心直接丟進火堆中,待藤心烤熟後,再將外皮剝除,沾著鹽巴、辣椒等調味料食用,這是我最喜歡的食物。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麵包果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麵包果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夏季麵包樹結果時,哥哥會帶著我去採麵包果。幾乎每戶人家門口都有種麵包樹,是部落中重要的食物來源。 麵包樹的樹枝很容易斷掉,但是哥哥手腳很靈活,一下子就能爬到樹上採果子。我不太會爬樹,只能在樹下撿拾掉落的果實;或是尋找一根長竹竿,將前端削尖,在樹下拿竹竿刺高度較矮的麵包果,讓它掉下來。
民俗治病植物—姑婆芋
民俗治病植物—姑婆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和好幾個朋友一起上山不慎被蜜蜂螫到,我們趕緊找到姑婆芋,將它的莖砍下,把汁液塗抹在腫起來的地方。很神奇的是竟然十分鐘後就不感覺到疼痛了!
祭儀常用植物—芒
祭儀常用植物—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對阿美族人來說,芒草是與祖靈溝通的媒介,這些芒草多長在山上,雖然祭典中需要用到的量不多,但仍需要特別上山採。香蕉葉與榕樹葉也是祭儀中常見的植物,但是比較常見的是頭目手持芒草為部落祈福。
民俗治病植物—芭樂葉
民俗治病植物—芭樂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芭樂果實可當水果,嫩葉可緩解肚子痛、腹瀉。
民俗治病植物—九芎
民俗治病植物—九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早期部落裡沒有醫生,輕微生病受傷多是依長輩傳授的經驗自行療傷,只有在發生非常嚴重疾病時才會去尋求巫醫協助。
生活工藝用植物—九芎
生活工藝用植物—九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九芎木柴質地硬且含水量少,過去用來做為農具和房屋、雞舍的建材。除了容易取得,燒起來無嗆鼻的煙,短時間內又能燒得火燙,是族人眼中的上等木材。
生活工藝用植物—蘆葦
生活工藝用植物—蘆葦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還小的時候,媽媽和姐姐在田裡工作時會背著一塊遮陽蓆,稱為ko-dih。是使用蘆葦心製作,將採集到的蘆葦曬乾,接著將乾燥的蘆葦心並排,以棉線逐枝綁緊固定。彎腰及蹲下時,背後的蓆子就能遮擋陽光。除了遮陽之外,雨天也能作為遮雨的雨具。
生活工藝用植物—竹
生活工藝用植物—竹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有一次,媽媽教我們削竹子做竹蜻蜓。她教我們削去竹子外皮、燒乾、鑽洞、然後黏上竹筷,最後再鑽洞黏上麻繩捆幾圈拉出洞口,一隻竹蜻蜓就完成了。 雖然很簡單,卻是我們小時候少有的玩具,更重要的是媽媽會陪我們在庭院裡玩。
siraw加工講習
siraw加工講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本場於光復太巴塱舉行了三次siraw加工講習,找來30多位族人現場製作,同時教導一套完整的SOP。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糯米
充滿回憶的食用植物—糯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每年豐年祭的前夕,家裡的大人們都忙進忙出,媽媽也有一份很重要的工作–釀酒,並會要求我跟在一旁學習,她說,這是每一個阿美族的婦女都應該學會的技能。
祭儀常用植物—香蕉葉
祭儀常用植物—香蕉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念小學時,大姐的孩子剛出生,通常嬰兒在生下來五個月至一歲時會取名字。大姐幫孩子取一了個自己喜歡的名字,之後孩子就常常不知原因的哭鬧、生病,媽媽就請巫師到家中做法。
生活工藝用植物—苧麻
生活工藝用植物—苧麻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過往部落裡幾乎每戶人家都種植苧麻,經過處理的苧麻不易發霉,材質也相當堅韌,因此苧麻的纖維是編織衣物和配件時的重要原料。
生活工藝用植物—苧麻
生活工藝用植物—苧麻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過往部落裡幾乎每戶人家都種植苧麻,經過處理的苧麻不易發霉,材質也相當堅韌,因此苧麻的纖維是編織衣物和配件時的重要原料。
生活工藝用植物—稻草
生活工藝用植物—稻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每年七月和十二月割稻後,剩下的稻草有許多用途,像是餵牛、做成掃把和蓋雞舍的屋頂。除此之外,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用稻草做跳繩,稻草做的跳繩很耐用,幾乎不會壞,遇水後跳繩會變得很厚重,不好甩動,但經過曬乾後就又像全新的一樣。
樹豆年糕
樹豆年糕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甜軟綿密的樹豆年糕,每年最想念。
盛開的樹豆花
盛開的樹豆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樹豆的開花期很長,從11月開始,一直到隔年的2、3月都還有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