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4個藏品
作法
作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取靈絲之歌
取靈絲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送神靈之歌
送神靈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儀式將畢,病人也病癒。老巫師於是帶領眾巫師們,把儀式之前所召請的眾神靈,再次迎送回到另一個世界。在這首祭歌當中,我們只聽見巫師們唱著內心對神靈的感激之情。這首送神之歌,在曲式上是一首標準的小而美的A-B-A「小三段體」,A段都是無意義的虛詞,B段則是實詞的部份。
公廨內唱的歌-搭母勒
公廨內唱的歌-搭母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布農族人在狩獵完後,稟告自己所獵得之獵物時所演唱的歌(通常僅稟告的獵物為四肢腳、較大型的動物,兩隻腳的較小型的動物則不稟報)。而此曲除了稟告所獵獲的獵物之功能外,大家也可藉由此曲的演唱互相激勵。樂曲主要由一位領唱及齊齊唱,以短小且相同的樂句快速地輪唱。
兒童合聲︰蜂歌
兒童合聲︰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主要模仿蜜蜂工作時所發出的聲音,歌詞內容並沒有什麼意義。主要以泛音和聲(sol、do、mi、sol)的方式進行演唱。
我們在你們面前歡樂
我們在你們面前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來田裡輪耕
來田裡輪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幫工戲waohbade之歌(一)
幫工戲waohbade之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
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咱們噶瑪蘭人要起來(qasengat pa ita na kebaran),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由潘金榮自己創作詞曲的噶瑪蘭新民歌。
揹嬰兒之歌
揹嬰兒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揹嬰兒之歌(mzuzzun),曲調原來也是一首屬於花蓮光復太巴塱阿美族的,後來也經潘金英及林阿美加以改編成以噶瑪蘭語來唱的民歌。依歌詞的內容,演唱者應該就是一位祖母一面背著孫子,一面唱起這首歌給他的孫子聽。
歡迎歌
歡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歡迎歌(muRbu),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為了感謝原居地(宜蘭)族人盛情的接待,而由潘金榮將一首日本民歌的曲調,配上噶瑪蘭語的歌詞。之後,在每次的返鄉活動中,這首歌也成了新社族人答謝宜蘭族人必唱的一首歌。
離開家鄉
離開家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離開家鄉(matanaq tu damu),曲調原是日本流行歌曲,經新社噶瑪蘭人潘金英及林阿美將原詞改為以噶瑪蘭語來唱的情歌,詞意與原曲相差無幾,目前也是族人甚為喜愛演唱的歌曲之一。
咱們現在要歡樂
咱們現在要歡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的曲調原為阿美族的民歌,經潘金榮先生改編成噶瑪蘭語歌詞後,便經常在豐年祭當中被演唱。
山芋葉工寮
山芋葉工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你們別惹我
你們別惹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我是男子漢
我是男子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結婚歌
結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看著我們
看著我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大門為你開
大門為你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碰碰搗米
碰碰搗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賽德克群傳統詞曲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