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07個藏品
新社村
新社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新社村(damu na patRungan),曲調原來是花蓮光復太巴塱阿美族人的民歌「太巴塱這地方」(Niialon no Taibalon),原歌詞也是在歌頌阿美族人居住的太巴塱地區,後來就由新社的噶瑪蘭人潘金英及林阿美,再加以改成噶瑪蘭語,而變更成新社村(damu na patRungan)
咱們來跳舞
咱們來跳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在民國83年8月8日新社部落舉行豐年祭時,由潘金榮將記憶中過去阿美傳統民歌的曲調,予以重新改編歌詞,賦予這首民歌新的生命力。此後,在每一年新社部落舉行的豐年祭當中,都會以這首歌來跳舞。
回宜蘭
回宜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回宜蘭(tmanan sa giran),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5年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時,每個人內心興奮之情難於形容,於是在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潘金榮就以平日族人常唱的一首阿美族民歌,將原來的阿美族語歌詞改成噶瑪蘭語。
咱們是噶瑪蘭人
咱們是噶瑪蘭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咱們是噶瑪蘭人(aita na kebaran)的曲調,原來是一首阿美族民歌,在民國78年新社噶瑪蘭人第二次到宜蘭參加返鄉尋根活動時,由於族人沒有一首代表噶瑪蘭的歌曲,於是潘金榮就以這首阿美族民歌曲調加以改編,並且填上噶瑪蘭語來演唱。往後,它就成了新社噶瑪蘭人返鄉活動中,不可不唱的一首歌曲。
摘厥貓菜(野菜)
摘厥貓菜(野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捕魚
捕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結婚歡樂對唱歌
結婚歡樂對唱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首UNIU是在傳統式的魯凱婚禮當中演唱,族人們手牽手圍著圓圈,一面唱一面和著傳統的「四步舞」,一遍又一遍的為新人祝福,大家一起歡唱。歌詞的內容是即興的,變化必須依領唱者之唱詞為軸,再固定的加入無意義的齊頌。
懷念往事之歌
懷念往事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工作歌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工作時所唱的歌曲,內容敘述一對青年男女不約而同到山上工作,在路上相遇,女問男:「今天工作會累嗎?」男族人回答道:「因為我一面工作一面想念妳,所以不覺得累。」
情歌對唱
情歌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屬於男女青年人的情歌對唱。先由女生領唱一句,接著眾人一起反覆她的唱詞,唱到後半段時,一位男族人會在眾人同音反覆之上,唱出大二度或大三度的和聲,魯凱族人稱aqalai(特出的聲音)。
詛咒歌
詛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聚會歌
聚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過去魯凱族人在一起聚會,或是聊天時所唱的聚會歌。歌詞用了大量的無意義虛詞,演唱的方式是以男女對唱來進行。
搖籃曲
搖籃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首排灣族的搖籃曲與其他族群的搖籃曲內容不同,這是一位媽媽在哄小孩睡覺時,一面告訴小孩說:我會祈求山神變法術,讓他賜給我的小寶寶福氣,快睡吧!
織布歌
織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分別雙親之歌
分別雙親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求婚之歌
求婚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歡迎之歌
歡迎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結婚歌
結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1)
口簧琴(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2)
口簧琴(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3)
口簧琴(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5)
口簧琴(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6)
口簧琴(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口簧琴(7)
口簧琴(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