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66個藏品
跳舞歌(一)
跳舞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跳舞歌」是僅由一位歌者來自領自答的歌謠。這種「跳舞歌」,在鄰近的賽德克地區是相當流行的舞歌。其間的不同在於賽德克地區都是以「二部卡農」的演唱方式來進行,泰雅本族則比較善於以自領自答,或集體齊唱的方式來進行。
戀愛歌(一)
戀愛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紅香部落泰雅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相當短小的泰雅情歌,全曲只以一問一答的兩句形成一個曲調,然後再反覆下去。歌詞是說:「被誰推倒在地?」「被yukan yalis推倒在地」,「被yungay litu’推倒在地」。事實上,這是在暗喻男女雙方彼此相愛的歌謠。
先祖的話語
先祖的話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還工歌(七)
還工歌(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跳舞分肉之歌
跳舞分肉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跳舞組曲(二)
跳舞組曲(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拉蓓諾敏之歌(一)
拉蓓諾敏之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拉蓓諾敏是女子名,這個名字常在賽德克族的歌謠中出現,但是有關這個女孩子的傳說則是眾說紛紜。有個傳說是這個女子十分懶惰,常常抱怨工作做不來,覺得自己活不下去,卻像猴子一樣懶惰,太陽還沒下山就找可以睡覺的地方,這首歌的傳唱也許是為了提醒孩子們要做個勤奮的人。
迎賓舞曲
迎賓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此曲是仁愛鄉賽德克族最常見的歌謠,以輪唱方式展開,也是歡樂的時刻必唱的舞曲。一般以領唱者唱第一部,其餘參加者於第三拍加入,開始輪唱。眾人並圍成一圓圈,跟隨著歌謠的節奏擺動,舞蹈的動作也會因為旋律的不同而變化。
跳舞歡樂歌(一)
跳舞歡樂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女人的酒醉歌
女人的酒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酒醉歌是報導人小時候聽她的母親所唱,當時她的母親與父親發生爭執,於是母親在難過之餘將她的傷痛唱出來。報導人表示,以前他們的長輩在互相吵架時也會唱歌,這就是一個例子。
跳舞歌(三)
跳舞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平靜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旋律與57首相同,只是八分音符在這裡的唱法較為平均。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這場歡樂,在歌詞中有提到uwa dilalen,只剛開始發育的小姐,也有提到uwa liehon,是指從未看過的小姐。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布農族人在狩獵完後,稟告自己所獵得之獵物時所演唱的歌(通常僅稟告的獵物為四肢腳、較大型的動物,兩隻腳的較小型的動物則不稟報)。而此曲除了稟告所獵獲的獵物之功能外,大家也可藉由此曲的演唱互相激勵。樂曲主要由一位領唱及合唱,以短小且相同的樂句快速地輪唱。
祝婚歌
祝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結婚場合中所演唱的歌曲。若在一般場合中演唱,則稱為「勉勵歌」。內容主要呼籲子女們要孝順父母。歌曲中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加入演唱。內容主要勉勵子女要好好做人,孝敬父母親,是一首十分感傷的歌曲。
獵前祭槍歌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歌是過去布農族要進行群體狩獵時所演唱的儀式歌曲。不過在花蓮的巒社群,則是在獵歸之後,在巫司的祝福下才演唱。歌曲內容除了感謝獵槍讓其獵獲獵物外,一方面也感謝獵物,並祈求獵物們的原諒,以及希望下次打獵時,能獵獲更多的獵物。
獵前祭槍歌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歌是過去布農族要進行群體狩獵時所演唱的儀式歌曲。不過在花蓮的丹社群(take vatan),則是在獵歸之後,在巫司的祝福下才演唱。歌曲內容除了感謝獵槍讓其獵獲獵物外,一方面也感謝獵物,並祈求獵物們的原諒,以及希望下次打獵時,能獵獲更多的獵物。
播種歌
播種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歌曲主要敘述播種時的情形,並希望努力辛苦的工作,可以換得豐富的收成及快樂的生活。
成人八部合音︰蜂歌
成人八部合音︰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主要模仿蜜蜂工作時所發出的聲音,歌詞內容並沒有什麼意義。主要以泛音和聲的方式進行演唱。
會友歌
會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內容主要敘述一個人在前往拜訪朋友的路途中,因路途遙遠且獨自一人在深山裡面行走,而產生思鄉之苦。在領唱唱出歌詞第一個字後,合唱隨即加入。
互勉歌
互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原本為教堂聖歌,而非傳統歌謠。演唱時必須與精兵歌一起唱,歌詞一開始即演唱:「從現在開始」,而至精兵歌時,才演唱主要內容,可算是「精兵歌」的一段前奏。樂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部分加入演唱。
精兵歌
精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與互勉歌為一組歌曲,原本為教會歌曲,而非傳統歌謠。樂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隨即加入演唱。內容主要是提醒兒女們,要聽從父母的話,並孝順父母。
捏手背
捏手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採集自平和村的童謠,是搭配捏手背遊戲的歌,本曲也可以用唸的,以前都是用唸的較多。
乞雨歌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天災人禍在傳統排灣社會發生時,女巫司是唯一有能力為族人化解困境的人。例如久旱不雨時, 族人會在MALADA的主持下舉行乞雨祭。女巫拿起包括茅穗、酒、曩袋等祭器, 一面揮動茅穗, 一面唱起這首MULIUDAN祈求天神普降甘霖,以紓解族人之困。
泰雅歌舞會
泰雅歌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泰雅史詩
泰雅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縣尖石鄉田埔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