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486個藏品
松竹梅花紋藍彩淡綠釉碗
松竹梅花紋藍彩淡綠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採壓模成型,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外器壁等距離佈置三組開光松竹梅花紋浮雕圖飾,裝飾以鈷藍彩色,猶如三道藍色花形窗戶。三朵藍窗以外,內外施罩淡青釉。碗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淡青釉處可見壓模成型留下的密布弦紋。該件作品圈足略有缺損,但整體保存狀態良好,胎白燒結良好,釉彩發色亦佳。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以模具成形,碗外器壁下方模印環形蓮瓣刻紋,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潔白細緻。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以朱、綠、褐、白顏料釉下彩繪古木梅花紋,沒骨寫意筆法純熟自然。
綠釉淡青碗
綠釉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流行,俗稱為「淡青仔碗」的彩瓷飯碗。敞口微侈,圓弧壁下接圈足,壓模成形。圈足刮釉露胎,多沾黏窯沙,多處缺損。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口沿部分飾以一道蓆紋,器腹裝飾淺浮雕圖案花葉紋。碗內壁與外底施罩白釉,外器壁施以淡綠色透明釉,器口施塗一道較深的藍釉,使色彩富於變化。
淡藍釉印花蓮瓣紋淡青碗
淡藍釉印花蓮瓣紋淡青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外器壁下半身裝飾蓮瓣紋,全器施以淡藍色透明釉,器口塗上一道較深的青釉,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亦稱為「淡青仔碗」。
綠釉褐彩碗
綠釉褐彩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同前,都是鶯歌製飯碗。口沿微敞,圓弧形碗壁,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外器壁素面無紋,全器施以綠釉,器身一側有流動褐彩,使色彩富於變化,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器底處似有修補,待目驗標本。
紅褐釉彩繪線紋碗
紅褐釉彩繪線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敞口微侈口,弧壁下接圈足,鏇坯壓模成形。內器面素面無紋,施罩白釉,外器壁淡紅釉裝飾白色線紋,外器壁近底處與圈足外壁施罩褐釉裝飾帶。除圈足著地處之外全器滿釉。戰後初期臺灣鶯歌窯製品,當時流行的飯碗樣式。
彰化南瑤宮黃棉質對襟轎班衣
彰化南瑤宮黃棉質對襟轎班衣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黃緞緹花蝴蝶紋馬面裙
黃緞緹花蝴蝶紋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此件黃緞緹花馬面裙產自臺中霧峰,兩片裙幅並未以米色裙腰縫綴一起,而是獨立兩片,以裙腰兩側的盤釦接合,再以繫繩圈圍固定於腰上,內裡襯布為藍綠色。
大紅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大紅地彩織厝脊頂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地厝脊頂風帽,以紅布裁製成風帽形式,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帽緣和頂蓋以黑布條及淺綠色蝴蝶紋樣織帶緄邊,內裡為紫色棉布。頂蓋右方掛有珠飾和鈴鐺、左方飾以黑色流蘇,帽背鑲兩條交叉的藍色飄帶,飄帶尾端以紅線繡有「卐」字紋,帽緣左右各有一圈環,繫有毛線,可於穿戴時固定。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綠色絲質緹花劍帶條紋飾邊開襠女褲,褲管以綠色花卉蝴蝶暗紋緹花軟綢裁製成,直筒狀,前後以藍色布條和織帶勾勒出劍帶和雲頭紋飾,雲頭內綴有盤長紋,褲腳緄藍色布條與小鳥紋織帶,腰頭布為白色,略泛黃,左右二端個有一圈環。
綠綢緹花馬面裙
綠綢緹花馬面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此件綠綢緞緹花裙產自臺中霧峰,裙腰為米色布,縫綴兩片裙幅成一片裙樣式,裙腰兩側有紅綠雙色棉繩,裙面裝飾部分,裙門四周及裙擺鑲藍緞緄邊,上面繡有辮繡飾框,內層裝飾繡有纏枝花卉的織帶,裙門的藍緞緄邊下方兩角各有一花鳥紋,裙門兩側褶襉裝飾有八條藍緞雲頭劍帶條裝飾。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綠色絲質緹花織帶飾邊合襠女褲,褲管以綠色蝴蝶花卉紋緹花布裁製成,直筒狀,褲腳緄黑色布條和紫色梅花紋織帶,褲頭為白色,略泛黃,褲管亦有泛黃的汙漬痕跡。
淺粉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淺粉紅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但衣領高度低,領圍窄小,衣身寬大但以織帶貼飾替代刺繡的緄邊方式,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婦女大襟衫的特徵之一。
米黃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米黃緹花絲質大襟鑲緄女衫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日據初期臺灣閩籍婦女大襟衫(又稱為「大祹衫」),大致與晚清時期一樣,衣身十分寬大,此大襟衫衣身以米黃色緹花絲緞為底布,搭配寶藍色布料鑲緄緣邊,再配飾翠綠色織帶貼飾,亮麗且高貴。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黑地彩繡太極八卦花卉紋厝脊帽,以黑棉布為底,標準的屋形,頂蓋前片為方形,以盤金繡分隔圓形與六個條狀區塊,繡有太極、八卦、花卉等紋樣,後片為圓弧形,繡有太極,左右二側繡有玫瑰,正面前額處鑲有八個金屬圓片及圈環,象徵錢幣,並以盤金繡勾勒出花卉紋樣,自兩側延伸至背面。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黑地盤金繡蝴蝶紋碗帽,以黑棉布裁製成碗帽混合風帽的形式,具有護頸披肩,加上狀元帽的屋脊形式頂蓋前片。帽緣以藍色布條和花色織帶緄邊,帽前縫有花卉紋樣布片,頂蓋以藍色布條緄邊,使用盤金繡及彩線繡出蝴蝶、流雲等紋樣,正中央綴以一朵白色梅花。帽子內裡為紫色,頂蓋與帽身接縫處可見刺繡彩線之線頭痕跡。
紅地彩繡高跟弓鞋
紅地彩繡高跟弓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兩件一組的紅地彩繡高跟弓鞋,弓鞋因鞋底彎曲似弓而得名,又稱金蓮鞋。金蓮原指婦女纏足後的小腳,後演變為稱呼纏足所穿的鞋子。明清兩代弓鞋有高底、平底多種鞋型,樣式可分為眠鞋、尖口鞋、踏堂鞋、網子鞋、棉鞋、坤鞋、合臉鞋、皂鞋等樣式繁多。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黑地繡花高跟弓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項典藏品為兩件一組黑地繡花高跟弓鞋。早期臺灣社會,原住民族、客家族群女性除非受漢文化影響,普遍沒有纏足的習慣。閩籍女性多半纏足,而纏足標示著家族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容許女眷免於勞動,同時亦彰顯家族的教養與文化。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大紅地盤金彩繡花卉魚鳥紋風帽,以紅色棉布為底,上以盤金繡及彩線繡出寶相花、魚鳥等圖樣,填滿帽身和緄邊之間,內裡為深藍色染布。帽頂亦繡有寶相花和鳳凰紋樣,繡工精美細緻帽後綴兩條米色飄帶左右交叉,左右護耳下方有圈環和球形扭扣,可於穿戴時固定。
褐釉四繫帶柄注壺
褐釉四繫帶柄注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盤形口,四繫,單柄,短流,口沿至肩部連接四繫,鼓腹下收,平底微凹,施醬釉,釉不及底,底部露胎。形似茶壺,但無蓋,盤口中間開有一小洞口,以倒進燻油,四繫耳與短柄形狀像梅花,又稱為「五梅」。五梅壺又稱「燻油壺」或「茶油壺」,為婦女梳妝時裝盛髮油或燻油之容器,早期它也是仕女結婚時必備的陪嫁品。
籐編茶巢
籐編茶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橢圓柱狀籐編保溫籃,籃子外表、內裡口緣處及蓋子皆染上紅色顏料,以內口緣處最為明顯。上有蓋子,可跟籃子相扣,扣上後還可加鎖,內套棉花衣,可將茶瓶整個包住,保溫時間可達到四至五個小時。
六角形籐編茶水保溫籃
六角形籐編茶水保溫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六角形,器體以籐條螺旋編織,分成蓋和身兩部分,以雙錢造型的銅釦連結,正面銅釦可鎖上固定,但扣環缺損,實際不堪使用,蓋上有二個銅製提把,便於提取。盒內以茶壺和茶杯為模型,用棉布縫製成內膜,填塞棉花、稻稈等材料,可放置一只茶壺和二只茶杯。
橢圓形籐編茶水保溫籃
橢圓形籐編茶水保溫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橢圓形,器體以籐條螺旋編織,分成蓋和身兩部,以雙錢造型的銅釦連結,正面銅釦可鎖上固定,蓋上有二個銅製提把,便於提取。盒內以茶壺和茶杯為模型,用棉布縫製成內膜,填塞棉花、稻稈等材料,可放置一只茶壺和一只茶杯。
銅火鍋組
銅火鍋組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銅火鍋組,包括鍋身、鍋蓋、燒炭口蓋各一只。使用時,將燒紅的木炭放入鍋身中央圓筒狀的燒炭口內,並將高湯及火鍋料放在周圍環形處,利用炭火的熱度燙熟食材以食用。高腳圈足有鏤空紋樣,便於空氣對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