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作者
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以模具成形,碗外器壁下方模印環形蓮瓣刻紋,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潔白細緻。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以朱、綠、褐、白顏料釉下彩繪古木梅花紋,沒骨寫意筆法純熟自然。再搭配內白釉、外綠釉一輕一重的色彩,相當吸睛。1940年代開始臺灣窯場逐漸發展釉下多彩技法,隨著化學合成釉彩推陳出新,碗盤餐具的繽紛色彩豐麗多變。其技法極直接承襲模仿日本的陶瓷工藝。該件作品胎釉燒結與釉彩發色皆良好,保存狀態亦佳,應屬戰後初期1960年代前後鶯歌等臺北窯場製品。本館典藏品類似風格的綠釉碗至少有五件,可能是同一批號生產。這也符合家庭餐具經常是成套採買的需求與消費模式。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彩繪古木梅花紋綠釉碗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描述

戰後初期家庭常見之釉下多彩瓷碗。微侈口、弧壁、帶圈足碗。比起同時期其他常見之敞口、弧壁寬腹的帶圈足碗,器形較為清瘦小巧。以模具成形,碗外器壁下方模印環形蓮瓣刻紋,圈足以外,全器滿釉,底足刮釉露胎處潔白細緻。內壁素面無紋,外器壁一側以朱、綠、褐、白顏料釉下彩繪古木梅花紋,沒骨寫意筆法純熟自然。再搭配內白釉、外綠釉一輕一重的色彩,相當吸睛。1940年代開始臺灣窯場逐漸發展釉下多彩技法,隨著化學合成釉彩推陳出新,碗盤餐具的繽紛色彩豐麗多變。其技法極直接承襲模仿日本的陶瓷工藝。該件作品胎釉燒結與釉彩發色皆良好,保存狀態亦佳,應屬戰後初期1960年代前後鶯歌等臺北窯場製品。本館典藏品類似風格的綠釉碗至少有五件,可能是同一批號生產。這也符合家庭餐具經常是成套採買的需求與消費模式。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文獻: 

1. 徐文琴、周義雄,1993。鶯歌陶瓷史。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尺寸: 

長度(X軸):11.2cm。寬度(Y軸):11.2cm。高度(Z軸):5.6cm。

材質: 

陶瓷

檔案分類: 

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關鍵字: 

釉下多彩

關鍵字: 

彩繪

關鍵字: 

古木梅紋

關鍵字: 

鶯歌窯

作者
資料撰寫: 
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戰後初期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臺灣 北部
識別碼
2003.006.026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