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06個藏品
Takuvakuvan na senay(4)
Takuvakuvan na senay(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知本部落少年階級 歌謠此首歌謠為知本部落少年階級的歌謠,歌詞為虛詞。
矮靈祭歌1
矮靈祭歌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歌第1首。
矮靈祭歌11-1
矮靈祭歌1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歌第1首。
inarishpa-1
inarishpa-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唱背景:版本一、二:耆老表示,這是一首上山工作的歌曲,它的功能在於吆喝大眾一起做事,有伙伴說說笑笑,勞動較不會疲累。影片隸屬於邵族傳統祭典音樂,為遵守非在祭典時間不得演唱的禁忌制約,非於農曆八月年紀期間,不得有公開播放的行為。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安東尼及枯婁葩》全書
《曹譯莎士比亞全集-安東尼及枯婁葩》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曹未風(1911-1963)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譯有莎士比亞《漢姆萊特》、《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劇,並以全集出版,為最早的莎翁中譯版本。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文藝創作》第48期  全書
《文藝創作》第48期 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文藝創作》為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出版刊物,當時多刊載反共抗俄文學。本期收錄有的丁衣「光與黑的邊緣」劇本,該劇獲得1954年多幕話劇第三獎。 目錄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溜樹皮之歌
溜樹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卑南族兒童在小時候到山上或野外嬉戲時,撿來一種叫作halivan的樹皮,當作滑板。小朋友們一面唱著這首isubai,一面乘著樹皮olosanni從高處滑到底下,從這座山滑到那座山。曲調是由LA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簡單而令人容易朗朗上口。
西田社提案製作偶戲節目
西田社提案製作偶戲節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1988年,西田社提案製作偶戲節目,傳播傳統民俗藝術。同年3月31日開始拍攝,1989年2月14日,公視「掌中乾坤」節目開播,共十集。
四簧口琴(二)
四簧口琴(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只在賽德克族被使用,泰雅本族則無此種口琴。一般都用在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吹奏樂音以傳達彼此的愛意。這段錄音共有七段不同的情境,就如同敘事曲一般,分別描述出不同的心情。每段都有不同的音型曲調及節奏、速度的不同變化。
戀歌
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回憶古老的歌
回憶古老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青年男女聚會時所唱的歌謠,他們利用這個機會一起聊天,並且一起回憶過去祖先們留下的歌謠。歌詞的內容是即興的,因人而異。但是每段即興歌詞之後,都會附加一段固定而無意義的副歌。
余英時「清代儒學與知識傳統」(1976/08/07)
余英時「清代儒學與知識傳統」(1976/08/0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余英時先生於一九七一年首度來到臺灣,一九七四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當時幾篇震撼臺灣學術社群的長文,也多發表於這個時候。如一九七五年的〈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略論清代儒家的新動向〉,一九七六年的〈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
勞榦「漢代木簡的意義」(1961/03/26)
勞榦「漢代木簡的意義」(1961/03/26)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場一九六一年三月的學術演講,是為了紀念傅斯年先生冥誕,由台灣大學與史語所共同舉辦。演講者勞榦先生特意以「漢代木簡的意義」為題,以表彰傅斯年先生對居延漢簡整理出版工作的貢獻。
勞榦「從儒家地位論漢代政治」(1976/08/05)
勞榦「從儒家地位論漢代政治」(1976/08/0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勞榦先生自一九六二年起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此次演講是他一九七六年返國參加院士會議之後所作,精華版已收錄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一書。
李濟「考古資料的解釋問題」(1963/10/01)
李濟「考古資料的解釋問題」(1963/10/0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享有「中國考古學之父」美譽的李濟先生(1896-1979),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掘殷墟的重要推手,他亦致力於研究地下出土的第一手史料,希望透過考古材料,重建上古中國的歷史與文明。
李濟「安陽發掘」(1964/03/24)
李濟「安陽發掘」(1964/03/2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李濟先生(1896-1979)的帶領之下,於河南安陽進行15次考古發掘。史語所的田野工作,一方面,證明今日的安陽即三千年前的晚商都城殷墟,另一方面,更奠定往後中國考古學百年的發展基礎。
嚴耕望「我治史的歷程與前瞻」(1988/07/14)
嚴耕望「我治史的歷程與前瞻」(1988/07/1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篇演講為嚴耕望先生一路求學與治學的心得分享。嚴先生自述,自幼便不喜歡受人束縛,只願意在有興趣的事物上用功。故高中雖然數學成績好,卻基於興趣選讀了前途較窄的歷史系。這種不在乎外界眼光的特質,使他能不受一時風氣之影響,專注於自己的研究。
《海瑞罷官》全書
《海瑞罷官》全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此書原為李行導演藏書,為提攜後輩繼續專研戲劇研究,而贈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吳晗(1909-1969)是中國近代歷史學家。《海瑞罷官》為取材自明史的現代劇,因被評論為影射中國共產黨撤銷彭淮德職務一事,吳晗於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鬥,並於獄中死去。 內頁有李行導演「維光普照」藏書章。
雨夜花
雨夜花
鄧泰超
〈雨夜花〉為鄧雨賢四首名曲之一,周添旺作詞,純純演唱。周添旺以雨、夜、花為題材或比喻為其詞作特點之一,也對後來閩南語歌曲產生了影響。
蕃社姑娘
蕃社姑娘
鄧泰超
〈蕃社姑娘〉為鄧雨賢,以筆名唐崎夜雨所譜歌曲,栗原白也作詞,日文曲名為〈蕃社の娘〉。
春宵吟
春宵吟
鄧泰超
〈春宵吟〉為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