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971個藏品
老源順號陳天送寄泰益號書信
老源順號陳天送寄泰益號書信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資料來源:〈老源順書信一〉(T1001_02_04_005),《長崎泰益號文書》(T100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陳澄波─我的家庭
陳澄波─我的家庭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
資料來源:〈我的家庭〉(CCP_01_02012_OCS2_01),《陳澄波畫作與文書表》(CCP),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917年久園農場旅券申請紀錄-2
1917年久園農場旅券申請紀錄-2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資料來源:〈1917年4-6月外國旅券下付表〉(T1011_03_073),《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T101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930年8月陳澄波旅券下付紀錄
1930年8月陳澄波旅券下付紀錄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資料來源:〈1930年7-9月外國旅券下付表〉(T1011_03_126),《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T1011),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旅券下付依申請官廳年度統計
旅券下付依申請官廳年度統計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1900年外國旅行券規則-2
1900年外國旅行券規則-2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1900年外國旅行券規則
1900年外國旅行券規則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2023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2023數位人文研究計畫成果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 關渡光藝術節《EAT達文西》
2021 關渡光藝術節《EAT達文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校史發展組
由新媒體藝術學系主辦的關渡光藝術節自2016年開始,以光的多樣變化性為重點,思考藝術與場域之間的緊密關聯。 本圖為2021年第六屆關渡光藝術節《EAT達文西》,利用影像、聲音、互動,打造出「沈浸式用餐」的體驗,是首次將光藝術、科技、美食三者結合的實驗性展覽。展演地點位於達文西餐廳包廂。
95周年所慶史語所建物‧人物照片特展
95周年所慶史語所建物‧人物照片特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尼伯龍根的指環》雷射影碟
《尼伯龍根的指環》雷射影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尼伯龍根的指環》是由一齣以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作品,由德國作曲家威廉·理察·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作曲及編劇,1876年在德國拜魯特節日劇院首演。
《春光乍現》雷射影碟
《春光乍現》雷射影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春光乍現》為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於1966年執導的懸疑電影,主角為一名攝影師,一日在公園抓拍一對男女的照片後,意外發現拍攝照片中有一具屍體跟持槍的人。
余英時「清代儒學與知識傳統」(1976/08/07)
余英時「清代儒學與知識傳統」(1976/08/0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余英時先生於一九七一年首度來到臺灣,一九七四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當時幾篇震撼臺灣學術社群的長文,也多發表於這個時候。如一九七五年的〈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略論清代儒家的新動向〉,一九七六年的〈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
勞榦「漢代木簡的意義」(1961/03/26)
勞榦「漢代木簡的意義」(1961/03/26)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這場一九六一年三月的學術演講,是為了紀念傅斯年先生冥誕,由台灣大學與史語所共同舉辦。演講者勞榦先生特意以「漢代木簡的意義」為題,以表彰傅斯年先生對居延漢簡整理出版工作的貢獻。
勞榦「從儒家地位論漢代政治」(1976/08/05)
勞榦「從儒家地位論漢代政治」(1976/08/0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勞榦先生自一九六二年起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此次演講是他一九七六年返國參加院士會議之後所作,精華版已收錄於《古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一書。
李濟「考古資料的解釋問題」(1963/10/01)
李濟「考古資料的解釋問題」(1963/10/0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享有「中國考古學之父」美譽的李濟先生(1896-1979),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掘殷墟的重要推手,他亦致力於研究地下出土的第一手史料,希望透過考古材料,重建上古中國的歷史與文明。
李濟「安陽發掘」(1964/03/24)
李濟「安陽發掘」(1964/03/2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李濟先生(1896-1979)的帶領之下,於河南安陽進行15次考古發掘。史語所的田野工作,一方面,證明今日的安陽即三千年前的晚商都城殷墟,另一方面,更奠定往後中國考古學百年的發展基礎。
1936年 同仁於南京史語所合影
1936年 同仁於南京史語所合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36年,同仁於南京史語所合影,照片左起為徐中舒、王湘、梁思永、董作賓、石璋如、李濟、郭寶鈞、高去尋、劉燿、李光宇、李景聃、胡厚宣、祁延霈。
1936年1月 傅斯年與同仁於北平北海靜心齋合影
1936年1月 傅斯年與同仁於北平北海靜心齋合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36年1月28日,傅斯年移家南京,同仁於北平北海靜心齋合影。傅斯年(左二)、陳寅恪(左三)梁思永(前中)、徐中舒(右二)。 收入《傅斯年文物資料選輯》,1995,史語所。
2019年11月 莊淑旂博士文物捐贈典禮
2019年11月 莊淑旂博士文物捐贈典禮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9年11月19日,莊淑旂博士文物捐贈典禮。左起:王明珂、莊壽美、莊靜芬、陳熙遠。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旁一組(歷史組)辦公室外觀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旁一組(歷史組)辦公室外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旁(九間房)一組(歷史組)辦公室外觀。 收入《龍頭一年:抗戰期間昆明北郊的農村》,2007,史語所。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善本書室外觀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善本書室外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昆明寶臺山觀音殿善本書室外觀。 收入《龍頭一年:抗戰期間昆明北郊的農村》,2007,史語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