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136個藏品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歌謠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的歌謠,是屬於一般場合即興式演唱的歌謠,歌詞可隨著不同的人而改變。影像資料當中所呈現的是由一人領唱,眾人應唱的一種歌唱形式。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五年祭之歌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五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人所唱的 五年祭之歌,由一位男性長老領唱,眾人以答唱的方式來進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情歌、雲豹之舞--授勳之歌、工作之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情歌、雲豹之舞--授勳之歌、工作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山地門鄉排灣族的歌謠,第一首是屬於情歌類的歌謠。第二首為「雲豹之舞」的「授勳之歌」。第三首女性所唱的則為工作之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鞦韆之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鞦韆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山地門鄉排灣族的歌謠,這是屬於情歌類的歌謠,是「鞦韆之歌」,在排灣族的社會中稱之為siziaziam,是結婚時跳舞的歌。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五年祭之歌
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五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排灣族人所唱的五年祭之歌,由男性長老一人獨唱。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上山工作之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上山工作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山地門鄉排灣族的歌謠,是屬於工作類的歌謠,可稱之為「山上工作之歌」。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排灣族婦女穿著其傳統服飾,圍成一圈演唱歌謠並舞蹈,外圍則有參與的民眾一同學習舞蹈。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一名女性排灣族人單獨演唱,曲調和緩,後面呂炳川教授出現在畫面上。
勇士頌歌
勇士頌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男子誇功歌
男子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好臭的東西
好臭的東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首童謠,猶如寓言式的歌謠,歌詞在敘述:有一種東西眼睛腫腫,頭光禿禿,被東方來的人射中,而把牠掛在郊外。結果被蜥蜴嗅到,蜥蜴說:「這是什麼味道?好難聞啊!」
吹牛的小男孩
吹牛的小男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首童謠在敘述有一位愛吹牛的小孩,他的名字叫saridiv。有一天很多人在一邊喊叫,大家以為獵到了大獵物。過去一看,原來是saridiv打獵回來了,但是只獵到一隻小老鼠。
感傷之歌
感傷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男方和女方在相約見面之後,即將分開之時而唱的歌謠,每句歌詞之前都會附加一句iqaila當作歌頭。曲調幽柔傷感,聞之頗易令人為之鼻酸。
貪吃的父親
貪吃的父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諷刺性的歌謠,歌詞的大意在說明有一位貪吃的父親,只顧自己獨享好吃的食物,連路邊樹林中的兇鳥都看不過去。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排灣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聚會時的歡聚歌,通常這首歌都坐下來演唱,而且不配舞。此時族人不管高興或悲傷的事,都可以一吐為快。
勇士歌
勇士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原本,Culisi是男孩子跳勇士舞時常唱的歌,但是這首像是「簡化了」的勇士歌一樣,在三地門一帶的小孩口中流傳著。
跌倒了
跌倒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3
屏東縣獅子鄉草埔村排灣族傳統詞曲 本曲是大社地區的歌,內容不特定指什麼事情,歌詞唱起來順口,孩子們於是在遊戲便常常唱這首曲子。最後兩句因為與前面的歌詞不太能連接,老人們的翻譯亦較分歧。
海採茶
海採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海採茶」也是張日貴所擅長的曲調之一,滿州地區當地許多人都特地向她請教演唱「海採茶」,此曲也是張日貴從母親的演唱中學習而來。「海採茶」早期流行於中南部,許多藝閣當中的藝伎在藝館中所演唱的一首歌,是一種表演形式。
車鼓調
車鼓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者張日貴出生於滿州港口村的海墘,她的父親以前主要是組織車鼓陣到各地演出,雖然四歲時父親就過世,但她仍對於車鼓陣保有印象。「車鼓」是屬於閩南的歌舞小戲,早期流行在中南部地區,對於客家地區和閩南地區來說,車鼓是一種很流行的地方表演藝術。
勸世(鄉村小調)
勸世(鄉村小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鄉村小調」也可稱為為「滿州勸世調」,為近代所創作的曲調,其來源已經不可考,僅僅流傳於滿州地區,只有滿州人會演唱這首歌。歌詞基本上也是以四句七言的架構來譜寫,演唱時沒有使用襯詞及虛詞。從演唱錄音中可知,雖然演唱六段歌詞,但是節奏與旋律比較格式化,可以推論此曲屬於較近代才產生的曲調。
思想起-想起早前
思想起-想起早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居住在恆春半島上7個鄉鎮的民眾,都會演唱這首「思想起」,但不同的歌者由於生長的環境及背景不同,在演唱風格上都有大同小異上差別。此曲基本上由「sol-la-do-re-mi」五聲音階所構成,歌詞形式四句七言為主,基本上每一個句最後一個字都押韻。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表演練習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表演練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人以合唱的型態來做表演練習的情況,參與者皆為女性,而且也穿著傳統的服飾,有一位指揮來控制大家的歌唱進行,呈現了不同文化類型的音樂觀念互動相容的一種現象。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舞練習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舞練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人的歌舞練習,這部分是傳統的歌舞為主,隊伍順時針方向運行,有些舞步的動作因應不同的歌曲而做了一些不同的創意和變化,呈現了三地門排灣族人處理歌舞表演的觀念。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三地門鄉三地村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一名男性排灣族人單獨演唱,曲調和緩,曲目短,祈禱的歌曲,因為在演唱者唱完最後一句時,說了一句阿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