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3個藏品
羽箭
羽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手鍬
手鍬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臂圈
臂圈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胸掛袋
男胸掛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燕忠
黃燕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5
|作曲家|
林玉卿
林玉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聲樂家|
陳秀枝
陳秀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藝人|
高一生
高一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原住民音樂家|
呂炳川與明立國及胡金山合影
呂炳川與明立國及胡金山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與明立國及胡金山於特富野通往十字路的吊橋頭合影(目前已拆除),這也是呂炳川最後一張田野調查的照片。左為明立國,右為胡金山。
左起鄭叔簡.蔡添木.蔡清源於嘉義合影
左起鄭叔簡.蔡添木.蔡清源於嘉義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左起鄭叔簡.蔡添木.蔡清源於嘉義合影。
康謳夫婦與林聲翕、鄭秀玲夫婦同攝於阿里山
康謳夫婦與林聲翕、鄭秀玲夫婦同攝於阿里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8年夏,康謳夫婦與林聲翕、鄭秀玲夫婦同攝於阿里山。
特富野社頭目汪念月率眾歌唱祭歌
特富野社頭目汪念月率眾歌唱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特富野社的Mayasvi祭典當中,頭目汪念月率眾歌唱祭歌。
林福地
林福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福地,1934年出生於嘉義。小學曾讀過幾年日文,就讀台南師範學校美術科時,曾在話劇中擔任演員和導演,也包辦化妝。畢業後擔任中學美術教師。當時嘉義南洋片廠許多台語片在那裡拍攝,因為涂良材導演是他的學長,所以1958年,林福地就到涂良材導演的《望你早歸》擔任化妝師,這是他的第一個電影工作。
老鼠
老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以檳榔製成
雲霧山水  lin/攝
雲霧山水 lin/攝
數位島嶼
阿里山公路兩旁檳榔樹林立,共存於山林之間,早期先人篳路襤褸,開闢山路,檳榔為冬天去寒之食材,其實有規劃種植,做好水土保持不大規模種植,與山林共存,未嘗不是件好事,潑墨山水如詩如畫,我思故我在!
母雞與小雞
母雞與小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以檳榔製成
吳鳳故事搬上銀幕
吳鳳故事搬上銀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1年6月,為拍攝電影《吳鳳》,導演卜萬蒼和工作人員到嘉義蒐集吳鳳相關資料。一行人在嘉義火車站下車後,陸續前往阿里山忠王祠、吳鳳公成仁紀念碑、吳鳳墓、阿里山神木、吳鳳鄉山胞廟堂達邦會場、吳鳳鄉公所、吳鳳中學大門等處。影片中還記錄了電影的手繪佈景圖,佈景美術組依圖搭景。
「吳鳳」片的歌舞場面
「吳鳳」片的歌舞場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1年,導演卜萬蒼拍攝電影《吳鳳》盛大的原住民舞蹈場面。主演張美瑤、王引和王琛,在拍攝結束後與參訪貴賓及舞者一一握手合影。最後大家一起同歡共舞。
黃(杰)主席巡視阿里山
黃(杰)主席巡視阿里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4年4月23日上午,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主席和隨行人員搭乘登山火車,於11點抵達阿里山。下午,黃主席巡視阿里山博物館、植物園等觀光風景區。24日上午,黃主席率同省立中興中學的男女學生翻山越嶺,巡視阿里山的公路預定線;中午與學生們一同吃午餐,並賦詩一首勉勵學生。
警員鄭遠志捨身取義
警員鄭遠志捨身取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5年9月,嘉義縣警員鄭遠志殉職,嘉義縣新港國小舉行追悼大會。台灣省政府警務處長樂幹致詞,並頒獎給與鄭遠志同時執行勤務的何登旺警員,嘉義縣黨部主委金遠詢、省議員劉傳來致詞,家屬答謝。
救濟阿里山風災難民政府空投救濟米
救濟阿里山風災難民政府空投救濟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45年9月10日,阿里山受黛納颱風影響,交通中斷,政府派遣飛機空投白米救濟。
曾文水庫竣工
曾文水庫竣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遠東最大的曾文水庫,經過6年時間已全部竣工。在施工期間由於榮工們日夜輪班趕工,各項工程都較原計畫提早完成,並於民國62年4月28日封閉導水隧道,開始攔蓄溪水,於6月24日開始發電,到9月底止,已供應灌溉用水達2億8千多萬立方公尺。現設有3座大閘門、多接式斗槽溢洪道,以及土石大壩,也都全部竣工。
葛萊拉颱風過境嘉義地區豪雨成災
葛萊拉颱風過境嘉義地區豪雨成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民國56年7月11日,中度颱風葛萊拉過境嘉義地區豪雨成災。由於山洪爆發,造成公路、鐵路、房屋、橋樑毀損癱塌等災情,出動國軍幫忙清理淤泥及整理街道市容,民眾也忙著清理重建災區。
嘉義黃蔴豐收
嘉義黃蔴豐收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嘉義有台灣產麻王國之稱,全縣所產黃麻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每年8至9月是嘉義黃麻採收季節,採收後需經過剝皮、浸水、洗曬等過程。民國57年,嘉義地區種植黃麻約有4千4百公頃,由於豐收每公頃產量高達1千8百公斤。因為黃蔴是農田休耕時的有益作物,所以不少農人都利用休耕時種植來增加家庭收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