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790個藏品
籐橋之戀
籐橋之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描述一位年青人,原本要與女朋友約會,沒想到在途中的籐橋上,遇到了一位一見如故的新朋友,兩人就在橋上聊天、喝酒,到天亮想要去赴約,就是走不出這座籐橋,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已經醉了。本曲是正宗的古諷,於日常生活若有所感才唱。
飲宴歌
飲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快樂相見歌
快樂相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描寫第一次相見的朋友,從歡聚進而了解對方,並且希望朋友能偶爾再來拜訪,哪怕是從遙遠的地方而來,也要通宵達旦。此曲不分老少、男女均可唱,曲調較輕鬆(快),是一首舞曲,用於歡聚時演唱。
歡樂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取笑歌
取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日常生活中,取笑那些不會背籠子(即不常工作者)、不會穿衣服、穿鞋子的人,用以惕勵族人要有良好的行為。有時對唱,互相漏氣求進步;有時合唱、獨唱用以勸世,是男女老少在聚會時都可吟唱的歌曲。
誇功宴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梅蘭村的誇功宴(Malastapan)當中,我們看到了征帥一一地請每一位勇士,來敘述各人的功績,而他自己卻省略不提,這也是誇功宴(Malastapan)當中相當奇特的現象之一。
搖籃曲
搖籃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重唱搖籃曲,只剩少數老人會唱。歌中描述一個祖父很想抱別人的小孩逗弄,他自己是工友,孫子的名字叫ulinga。
作法
作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取靈絲之歌
取靈絲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送神靈之歌
送神靈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儀式將畢,病人也病癒。老巫師於是帶領眾巫師們,把儀式之前所召請的眾神靈,再次迎送回到另一個世界。在這首祭歌當中,我們只聽見巫師們唱著內心對神靈的感激之情。這首送神之歌,在曲式上是一首標準的小而美的A-B-A「小三段體」,A段都是無意義的虛詞,B段則是實詞的部份。
公廨內唱的歌-搭母勒
公廨內唱的歌-搭母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搖籃曲
搖籃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是屬於sahli mamaini童謠類的一首搖籃曲。歌中描述一祖父(名叫'erengan,當工友)很想抱別人的小孩逗弄。這首歌也反映出拉阿魯哇族和布農族混居的情形很普遍。
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少女的牽曲(共10段)
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少女的牽曲(共10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搭母勒
搭母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六重溪的西拉雅牽曲選曲(潘桃 獨唱)
六重溪的西拉雅牽曲選曲(潘桃 獨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東山鄉東河村吉貝耍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大內鄉頭社豍仔腳曲師李金奢的牽曲(共11段)
大內鄉頭社豍仔腳曲師李金奢的牽曲(共11段)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大內鄉頭社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誇功歌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布農族人在狩獵完後,稟告自己所獵得之獵物時所演唱的歌(通常僅稟告的獵物為四肢腳、較大型的動物,兩隻腳的較小型的動物則不稟報)。而此曲除了稟告所獵獲的獵物之功能外,大家也可藉由此曲的演唱互相激勵。樂曲主要由一位領唱及齊齊唱,以短小且相同的樂句快速地輪唱。
勇士頌歌
勇士頌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傳統詞曲
兒童合聲︰蜂歌
兒童合聲︰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主要模仿蜜蜂工作時所發出的聲音,歌詞內容並沒有什麼意義。主要以泛音和聲(sol、do、mi、sol)的方式進行演唱。
跳舞組曲
跳舞組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平靜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舞歌輪唱(一)
舞歌輪唱(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上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走標(完整版)
走標(完整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年請客
新年請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飲酒歌
飲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