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839個藏品
思親曲
思親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思親曲」曲調一如前面兩首歌謠一般,都用同一個旋律來演唱,歌詞也只四句成為「一葩」。歌詞在敘述一位噶哈巫族人來到後山,看見平時與母親一起種植的「蕃石榴」已結實累累,但如今斯人已去,看不到老母親的身影,於是老淚縱橫,自嘆老母是往那裡去了呢?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ayan只是將噶哈巫族ayan的曲調進行模式演唱出來,至於歌詞完全是以ayan來演唱,不無真實意義。
相褒歌
相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相褒歌是阿雙婆婆年輕時,經由工作的當中學會了這首歌。從歌詞的結構,我們知道過去這種相褒歌是以男女對唱的方式來演唱,但現在僅剩阿雙婆婆自己能演唱。歌詞內容相當自由,但絕不脫離男女之間逞口舌之快、逞口舌之能的相互對嘴。
ayan
ayan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潘阿水演唱的ayan,也像前一首一樣學自同一人,但因歌詞已忘,只能不斷的以ayan來唱。
戀歌
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取笑歌
取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祭歌-母親、父親
祭歌-母親、父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卡那卡那富族最神聖的古調,歌詞使用古語,詞中蘊藏許多故事,反映了卡那卡那富族人對生命的哲學觀。全曲分成五段,每段都有其不同寓意,其唱法只把重要的象徵物點出,非常抽象,只有真正懂得卡族傳統文化者才能從其心靈中得有所悟,此曲用於祭典時的迎神禮,全曲分成五段。
籐橋之戀
籐橋之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鳥吃果樹之歌
鳥吃果樹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和前一首歌alukakikita(懷舊之歌)是同一曲調,屬於相同一組的歌謠。從樂曲的結構上來看,全曲可分成六段,每段又可分成前後兩個樂句,後樂句的歌詞是前樂句歌詞的反覆,因此該曲也是有節形式的歌曲。從歌詞的內容上來看,全曲共可分成三部份。
拿阿布開玩笑的歌
拿阿布開玩笑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薯榔
薯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是屬於排剪社baizian和雁爾社kalubunga的貝神祭miatungusu祭儀當中的第一首祭歌,全曲共分成六段。由於歌頭以i likihli開頭,因此就稱之為likihi 薯榔(聖貝祭祭前之歌)。
備好的山蘇花
備好的山蘇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唱完第一首祭前歌likihli之後,進入聖貝祭之前,所唱的祭前歌,歌詞內容在描述祭前準備工作的內容,和整個祭典的程序。全曲分成六段,是標準的有節形式歌曲(strophic form),每一段都得反覆一次。
去過年
去過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懷念歌
懷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太魯閣組曲--我告訴你們
太魯閣組曲--我告訴你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我有一份在那裡!
我有一份在那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我的門為你門而開
我的門為你門而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好朋友
好朋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我親愛的女孩
我親愛的女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泰雅的子孫們!
泰雅的子孫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舞曲
豐年祭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