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53個藏品
燕那老姐
燕那老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小林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有若影
有若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加拉瓦嘿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滿族傳統詞曲 甲仙關山村的「加拉瓦嘿」,據阿里關今年九十歲的金枝葉言,此曲是在公廨唱完「祭品之歌」後,男女互相牽手,出至公廨外廣場,邊唱「加拉瓦嘿」邊跳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牽戲」,唱到要結束時要喊「hui」一聲。
祭品之歌
祭品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南縣甲仙鄉關山村大武壠族傳統詞曲 陳有福所唱的祭品之歌,完全是金枝葉的翻版,因為這首歌是他向金枝葉所學的。在金枝葉年歲已大及嗓音漸弱時,有陳有福的接續,在歌謠的傳承上是值得欣慰的。
ayan(父子對唱)
ayan(父子對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苦命歌(同十二月令歌曲調)
苦命歌(同十二月令歌曲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潘英嬌女士稱這首歌謠為「苦命歌」,曲調仍然是以長工歌相同的旋律來演唱。歌詞只有四句,是在訴說過去噶哈巫族人生活的窮困及父母管教子女的嚴苛,看看當時的小孩頭上只戴著一頂斗笠,身上穿的是一席破衣衫,可能是做錯事了,手上端著一碗飯卻不敢吃,深怕家中的父母嚴厲的責備。
思親曲
思親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思親曲」曲調一如前面兩首歌謠一般,都用同一個旋律來演唱,歌詞也只四句成為「一葩」。歌詞在敘述一位噶哈巫族人來到後山,看見平時與母親一起種植的「蕃石榴」已結實累累,但如今斯人已去,看不到老母親的身影,於是老淚縱橫,自嘆老母是往那裡去了呢?
相褒歌
相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埔里噶哈巫族傳統詞曲 這首相褒歌是阿雙婆婆年輕時,經由工作的當中學會了這首歌。從歌詞的結構,我們知道過去這種相褒歌是以男女對唱的方式來演唱,但現在僅剩阿雙婆婆自己能演唱。歌詞內容相當自由,但絕不脫離男女之間逞口舌之快、逞口舌之能的相互對嘴。
戀歌
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歡聚歌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取笑歌
取笑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祭歌-母親、父親
祭歌-母親、父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卡那卡那富族最神聖的古調,歌詞使用古語,詞中蘊藏許多故事,反映了卡那卡那富族人對生命的哲學觀。全曲分成五段,每段都有其不同寓意,其唱法只把重要的象徵物點出,非常抽象,只有真正懂得卡族傳統文化者才能從其心靈中得有所悟,此曲用於祭典時的迎神禮,全曲分成五段。
籐橋之戀
籐橋之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三民鄉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鳥吃果樹之歌
鳥吃果樹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和前一首歌alukakikita(懷舊之歌)是同一曲調,屬於相同一組的歌謠。從樂曲的結構上來看,全曲可分成六段,每段又可分成前後兩個樂句,後樂句的歌詞是前樂句歌詞的反覆,因此該曲也是有節形式的歌曲。從歌詞的內容上來看,全曲共可分成三部份。
拿阿布開玩笑的歌
拿阿布開玩笑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薯榔
薯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是屬於排剪社baizian和雁爾社kalubunga的貝神祭miatungusu祭儀當中的第一首祭歌,全曲共分成六段。由於歌頭以i likihli開頭,因此就稱之為likihi 薯榔(聖貝祭祭前之歌)。
備好的山蘇花
備好的山蘇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在唱完第一首祭前歌likihli之後,進入聖貝祭之前,所唱的祭前歌,歌詞內容在描述祭前準備工作的內容,和整個祭典的程序。全曲分成六段,是標準的有節形式歌曲(strophic form),每一段都得反覆一次。
去過年
去過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桃源鄉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懷念歌
懷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太魯閣組曲--我告訴你們
太魯閣組曲--我告訴你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我有一份在那裡!
我有一份在那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我的門為你門而開
我的門為你門而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