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珠

王美珠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音樂學家|
王美珠,音樂學家,1951年出生於臺北縣樹林鎮(今新北市樹林區)。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德國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音樂學研究所,並於1985年在後者獲得「系統音樂學」哲學博士。1984至1989年間曾任教於德國漢堡大學,1992至1997年間專任於東吳大學音樂系,1997起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至2017 年退休,之後繼續於該校所兼任教授迄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音樂語義學、音樂與符號、音樂與視覺藝術、音樂與文學等。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王美珠
其他名稱
英文名: 

WANG Mei-Chu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音樂學家|
王美珠,音樂學家,1951年出生於臺北縣樹林鎮(今新北市樹林區)。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德國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音樂學研究所,並於1985年在後者獲得「系統音樂學」哲學博士。1984至1989年間曾任教於德國漢堡大學,1992至1997年間專任於東吳大學音樂系,1997起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專任教授至2017 年退休,之後繼續於該校所兼任教授迄今。其主要研究領域為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音樂語義學、音樂與符號、音樂與視覺藝術、音樂與文學等。

WANG Mei-Chu is a musicologist. Born in Shulin Township, Taipei County (now known as Shuli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WANG received her bachelor’s degree from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in 1985, her PhD degree in systematic music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Universität Hamburg), Germany. Between 1984 and 1989 she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and, between 1992 and 1997, in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Soochow University. Since 1997 she has served as full-time professor in the Graduate School Institute of Musicology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until her retirement in 2017. After that, she has continued to serve as a adjunct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so far. Her specialties include aesthetics of music, psychology of music, sociology of music, music semiotics, music and symbols, music and visual arts, and music and literature.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相關作品: 

1985年/博士論文專書《西洋音樂理論與美學對中國音律、數字與思想體系的接受與詮釋》

相關作品: 

2012年/專書《音樂‧跨域‧文集,系統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議題與論文》初版

相關作品: 

2001年/專書《音樂‧文化‧人生,系統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議題與論文》初版、 2012年/修訂版初版

相關作品: 

2016年/專書《音樂美學:歷史與議題》

相關作品: 

2017年/專書《音樂美學:歷史與議題》初版

生平: 

早期音樂教育與人文思考養成
王美珠從小成長於一個熱愛音樂與藝術的家庭,在她的記憶中,父親不僅教導家中小孩唱歌跳舞,並能聽到音樂便在琴鍵上彈出樂曲。愛樂的父親,讓王美珠於就讀樹林國小二年級時隨校內紀秋夫老師學習鋼琴,並參加紀老師負責訓練的樹林國小合唱團。四年級時,隨樹林國小合唱團獲得臺北縣音樂比賽第一名,並晉級參加當時的臺灣省音樂比賽決賽。王美珠早年的學琴歷程,幸因保送樹林中學初中而未被升學壓力打斷,得以持續到高中,為她打下扎實的音樂基礎。就讀景美女中期間,紀秋夫老師持續關注其音樂學習,介紹她欣賞不同的古典音樂會,並曾帶她參加徐頌仁赴德國留學前在中山堂所舉辦之鋼琴獨奏會。紀老師十分欣賞王美珠的資質,鼓勵她升大學時報考音樂科系,多方考量後,王美珠決定選擇接受一般性的大學教育。 1969年,王美珠進入第一屆政大哲學系就讀,除接觸最新的西方哲學思潮外,亦在中國傳統的文史哲經典中,尤其是《禮記》與《樂記》裡,領悟音樂與哲學之間的關聯。當時政大亦曾聘請許常惠來校開設音樂相關課程,藉此,與課的王美珠初識了當代最新的音樂觀點與思潮。在政大期間,她一邊參加合唱團一邊持續精進自己的鋼琴彈奏技巧,拜師於當時師大音樂系教授蕭滋(Robert Scholz),學習正統的古典音樂演奏詮釋。這段同時接受人文教育與音樂訓練的時期,奠定了王美珠未來走向音樂學研究的道路。

德國系統音樂學的訓練與薰陶
1975年,王美珠通過留學考試,隔年負笈前往德國深造,於1977年起於漢堡大學主修哲學,副修歷史音樂學與系統音樂學。由於深受系統音樂學著名學者Vladimír Karbusický對於音樂議題探索方式之啟發,從而自1978年起將主修轉為系統音樂學,並副修歷史音樂學與哲學。在學期間,王美珠亦參與當代著名作曲家György Ligeti在漢堡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Hamburg),今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Hamburg)開設的音樂理論課程,吸收二十世紀後半當代音樂最新的技術理論與美學思想。音樂學研究方面,她在Karbusický的鼓勵與引導下,深入探討了中國音樂在傳統西方音樂歷史和理論中被接受與詮釋的情形,研究成果為其1985年的博士論文專書《西洋音樂理論與美學對中國音律、數字與思想體系的接受與詮釋》(Die Rezeption des chinesischen Ton-, Zahl- und Denksystems in der westlichen Musiktheorie und Ästhetik; Frankfurt am Main/Bern/New York, 1985),該書不僅指出過去西方世界對於中國音樂的種種錯誤認知,亦提供當代西方學界一個正確認識中國音樂和思想的角度。由於王美珠在校成績傑出,其研究對音樂學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該書的出版獲得漢堡大學的全額資助。1984年到1989年間,王美珠獲聘在漢堡大學教授「中國音樂思想」、「中國音樂文化的接受與詮釋問題」、「中國音樂議題選」、「中國音樂的民族學問題」等課程。1986年間亦曾多次受邀至柏林「美國佔領區廣播電臺」(Rundfunk im amerikanischen Sektor, RIAS)與「自由柏林電臺」(Sender Freies Berlin, SFB),介紹中國的宗教音樂和器樂。因王美珠對中國音樂的見解獨到,其博士論文被權威性德語音樂辭典《音樂的歷史與現狀》(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第二版中辭條〈色-音-關聯〉(Farbe-Ton-Beziehung)之作者Jörg Jewanski引用,並列入該文之參考書目中。王美珠旅德期間除廣泛攝取新的西方音樂學研究理論外,也積極引介中國音樂與其思想給德國學界與一般大眾,為致力相關跨文化研究的臺灣音樂學先鋒學者之一。

開拓臺灣音樂學跨領域的研究風潮
結束長達十三年的德國學業與教研工作後,王美珠於1989年九月返臺繼續從事音樂學的研究和推廣志業,先後兼任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改制後今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東吳大學音樂系、實踐大學音樂系與國立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992年到1997年間專任於東吳大學音樂系,1997年起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迄今,期間作育年輕學者無數。早在旅德期間,王美珠就曾於1983年受洪健全文教基金會之邀,返臺演講「漫談系統音樂學」一題。由於系統音樂學的特質,係以音樂外的它類學科來思辨音樂的意義,於臺執教期間,王美珠即抱持此跨學科跨領域的視野與態度,對音樂的諸種現象提出新的看法,並從事大量的演講與出版工作。她的研究範圍除了一般性的音樂歷史與作品風格探討外,亦包括了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符號學、音樂語義學、音樂與視覺藝術,以及音樂中的女性形象等各種多元共構之議題(見出版目錄),呼應了二十與二十一世紀交替之際音樂學跨域研究之新趨勢,將探索音樂意義的觸角從傳統伸向未來。
撰寫:沈雕龍 2016/6/30

領域: 

音樂學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1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新北市樹林區
識別碼
M142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