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鸞

陳美鸞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鋼琴家|
陳美鸞,鋼琴家、音樂教育家。1944 年生於苗栗書香門第,童年學習鋼琴師事張彩湘,成為影響陳美鸞鋼琴藝術至深且鉅的關鍵之一。師大音樂系畢業之後留美八年,取得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音樂藝術博士,並且熱衷音樂學術研究。回臺後鋼琴演奏、教學與學術研究併重,指導後進不遺餘力,造福臺灣鋼琴學子。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陳美鸞
其他名稱
英文名: 

Chen Mei- Luan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鋼琴家|
陳美鸞,鋼琴家、音樂教育家。1944 年生於苗栗書香門第,童年學習鋼琴師事張彩湘,成為影響陳美鸞鋼琴藝術至深且鉅的關鍵之一。師大音樂系畢業之後留美八年,取得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音樂藝術博士,並且熱衷音樂學術研究。回臺後鋼琴演奏、教學與學術研究併重,指導後進不遺餘力,造福臺灣鋼琴學子。

Chen Mei-luan, pianist and music educationist, was born in 1944 in a literary family in Miaoli. Her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learning the piano from Chang Tsai-hsiang was to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er career as a piano artist. Upon graduation from NTNU Music Department, Chen pursued advanced study in the USA for eight years and became passionate about academic research after she received a PhD of Art in Music from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 Since she came back to Taiwan, Chen has embraced a career balancing piano perform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consequently she has benefited numerous piano learners in Taiwan by sparing no efforts in training aspiring musicians.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嚴格庭訓:天才、環境、努力
陳美鸞 1944 年生於充滿藝術氣息的書香門第(堂哥是陳秋盛),喜好藝術,承襲嚴格庭訓。祖父陳維超為清朝秀才,在苗栗頭份漢學私塾培育子弟,父執輩與張福興交好(張福興為臺灣音樂界前輩,張彩湘之父)。父親陳炳芳為畫家。陳美鸞自幼在臺北成長,對於聲音感受敏銳。童年和哥哥吵架,她就用家中木琴敲一段旋律,然後說:「哥哥在打我!」如此吸引母親的注意力。透過家人安排,她 約自1958 年(初中二年級)起,隨鋼琴家張彩湘學習鋼琴;承襲來自日本武藏野大學的嚴格訓練方式,奠定陳美鸞紮實的鋼琴技巧基礎。父親曾在鋼琴側牆掛著「天才、環境、努力」六個大字,從小勉勵陳美鸞「一分天才,九分努力」的 道理。中學時期就讀北二女(現名為中山女子高級中學),但因有志於音樂,選填大學以師大音樂系為第一志願,曾被校長召見詢問為何不選讀臺大科系。1963 年考入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大一鋼琴師事高慈美,但到大二一直到大四畢業都跟隨張彩湘學琴,由於老師用心嚴格的訓練,加上個人努力,陳美鸞在鋼琴演奏似乎從未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和瓶頸。1968 年師大音樂系鋼琴組第一名畢業。

赴美深造、吸取新知
1970 年舉行首次個人獨奏會之後,旋即前往美國深造,選擇進入美國密蘇里州 立大學音樂系就讀,二年後(1972)畢業後取得文學碩士學位(MA);緊接著又進入肯塔基大學音樂學院學習,取得音樂碩士學位(MM, 1972-1974)。1973 年在美國辛辛那提與臺籍醫師結婚。1974 年秋季,她進入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Conservatory of Music)攻讀音樂藝術博士,曾經先後在蕭邦詮釋專家希金斯(Thomas Higgins,鋼琴)、波恩(James Bonn,鋼 琴、大鍵琴)、海頓詮釋專家達德利(Raymond Dudley,鋼琴)以及音樂學家龍憶爾(Ray Longyear)和佛斯特(Donald Foster)等諸教授門下學習,1978 年獲辛辛那提大學音樂院音樂藝術博士學位(DMA)。在美國求學期間曾參加巴赫權威涂瑞克(Rosalyn Tureck)的巴赫研習班,開始對音樂學術研究產生興趣。

學成返國,兼顧演奏家與學者身份
1978-1982年於麻薩諸塞州渥斯特表演藝術學校擔任講師,期間每年推舉學生參加麻州州際鋼琴比賽,成績優異。1983年,陳美鸞與家人決定返臺工作,先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1992年轉任國立藝術學院(現已改制為臺北藝術大學)音樂 系。除定期舉行個人鋼琴獨奏會外,亦曾與柯尼希(Gustav Konig)等指揮大師合作演出多首經典鋼琴協奏曲。陳美鸞自1991年在國家演奏廳首次推出「海頓鋼 琴奏鳴曲」專題獨奏會後,近二十年來陳美鸞將對音樂學術研究之興趣融合在演 奏中,陸續推出「鋼琴變奏曲之藝術」等一系列的專題演奏會。主要著作包括《舒伯特鋼琴變奏技巧之運用》及《鋼琴變奏曲之藝術》。2001年為英國麥格羅希爾公司出版之音樂系列叢書「Music:An Appreciation」第七版中譯本計劃擔任總召集人及譯者群之一,於2002年春季發行,第八版中譯本於2005年底發行。

靠基督信仰度過喪夫難關
由於陳美鸞童年時期受到母親影響信仰基督,培養她謙卑感恩的性格,亦成為她日後學習音樂、度過人生難關的倚靠和力量。即使面對回臺後丈夫罹患淋巴癌的漫長治療過程,乃至因為心臟病英年早逝,也都勇敢面對。

傳承薪火、發揮專業影響力
陳美鸞長期專注於鋼琴教學、演奏與學術研究並重的精神,備受樂界之肯定、學生之典範。她總對於學生本著因材施教的精神,對學生的學業和生活倍極照顧,指導不遺餘力。因此,受她長期指導的學生中,有多人獲選兩廳院樂壇新秀及贏 得國際比賽獎項,或已取得碩博士學位並展開培育更年輕一代音樂學子的工作, 成為推展臺灣鋼琴教育的新動力。陳美鸞已自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退休,現為該校兼任教授,開設「鋼琴」、「鋼琴作品研究」、及有關「鋼琴作品專題研討」之 碩博士課程。陳美鸞亦是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教授「音樂作品專題欣賞」課程已近三十年,廣受學生推崇。此外,為推廣音樂普及大眾,陳美鸞定期 在臺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的東門學苑開設音樂專題講座,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 能有機會認識及欣賞音樂,享受人生有音樂的美好世界。陳美鸞曾擔任文基會音 樂人才庫藝術指導委員、2003 年第一屆及 2006 年第二屆臺灣國際鋼琴大賽諮詢 委員、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音樂評議委員、蕭泰然基金會董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及臺灣絃樂團諮詢顧問等職務。

領域: 

演奏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44.10.05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北市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12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