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三

林敏三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唱片出版者|
由林敏三與張碧成立的上揚唱片,是臺灣重要的本土唱片公司之一,2015年獲第26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上揚唱片創立於1967年,以代理國外音響起家,之後逐漸轉型為唱片代理商,早期代理RCA、DGG、Philipe等國際大廠,為當時臺灣主要的古典音樂唱片代理商。自1985年發行第一張自製專輯《西風的話》以來,上揚陸續發行馬水龍、屈文中、江文也、水文彬、黃輔棠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並首創臺灣民謠交響化的編曲製作,賦予臺灣民謠新的藝術生命。五十年來,上揚成為臺灣音樂家發行唱片的主要合作夥伴,藉由國際化的唱片行銷系統,將臺灣的聲音帶向全世界。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林敏三
其他名稱
英文名: 

LIN Min-San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唱片出版者|
由林敏三與張碧成立的上揚唱片,是臺灣重要的本土唱片公司之一,2015年獲第26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上揚唱片創立於1967年,以代理國外音響起家,之後逐漸轉型為唱片代理商,早期代理RCA、DGG、Philipe等國際大廠,為當時臺灣主要的古典音樂唱片代理商。自1985年發行第一張自製專輯《西風的話》以來,上揚陸續發行馬水龍、屈文中、江文也、水文彬、黃輔棠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並首創臺灣民謠交響化的編曲製作,賦予臺灣民謠新的藝術生命。五十年來,上揚成為臺灣音樂家發行唱片的主要合作夥伴,藉由國際化的唱片行銷系統,將臺灣的聲音帶向全世界。

Sunrise Records, founded by LIN Min-San and ZHANG Bi, is one of Taiwan’s key local record companies. It won the Special Award for Publication in 2015 at the 26th Anniversary of the Golden Melody Awards for Traditional Arts and Music. Founded in 1967, Sunrise Records originally acted as an agent for imported audio equipment. Later it became an agent and distributor for imported records from such major international record companies as RCA, DGG, and Philips. Sunrise was the main record agent at that time in Taiwan. In 1985 it issued its first local album The Whisper of the Wind. Since then Sunrise has issued the music of many Taiwanese and Chines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including MA Shui-Long, WUT Man-Chung, JIANG Wen-Ye, SHUI Man-Pan, and WONG Fu-Tong. It was also the very first record company to orchestrate Taiwanese folk music, endowing Taiwanese music with new vitality. Sunrise Records has been the main partner record company for Taiwanese musicians. Through its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Sunrise Records endeavors to bring the sounds of Taiwan to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第26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

生平: 

從家電行到音響公司
上揚唱片的創辦人林敏三畢業於日治時期的臺北工業學校建築科,原本是從事建築營造業,但之後進入大同公司電器部門工作,後來自己開電器行賣家電。由於學建築的背景,林敏三將對於建築結構的拆解組合知識,轉化為電器結構的知識與技巧,各種家電器的維修組合拆解都難不倒他。他的妻子張碧則是他生活中、事業上的好伴侶,兩人在經營生意的過程中,一路不斷的自行摸索學習,一步步開拓出上揚唱片的事業版圖,在臺灣音樂的發展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上揚唱片現在的店址,在1960年代以前,是日治時期興建兩層樓的舊店面,原是張碧家族的房產,兩人婚後不久即在這裡開起光陽電器行。1967年由林敏三自己設計,重建成現在的四層樓建築。改建後,一樓仍是電器行的店面,但開始擴充音響業務並開始少量進口唱片。二、三樓由張碧開起加樂麗餐廳(Bakery)。1973年代初期餐廳歇業,只暫留下一樓的麵包店交由張碧的二弟經營,但也維持不久就停業。二樓餐廳空下空間,在1975年改裝成為唱片部門,此時亦開始大量進口卡帶和黑膠。
此時林敏三看上當時進口音響市場的高利潤,也有意將家電行轉型成音響公司。由於林敏三自小即受到父親的薰陶,非常喜歡聽音樂,尤其是當時的音樂唱片,大部分都還是古典音樂,因此自小累積而來的音響及音樂方面的知識,也成為他做音響生意的助力。於是原本做家電的上揚在1972年轉型成為上揚音響唱片公司,專門進口國外音響器材。
當時為了代理音響廠牌,林敏三和張碧常常必須出國洽談代理權,因此小孩常常都是托親戚照顧。由於林敏三的個性較沉穩,不太喜歡到處與人交際談判,而張碧則具備了創業家的冒險性格,久而久之,最後往往是由張碧主導國外代理及業務項目,而公司內部的管理營運乃至於音響器材的裝設維修,則由林敏三包辦。1979年,他們將原本作為餐廳的二三樓重新改裝,將三樓改為音響試聽室,並取得英國大廠Rogers的代理權。為因應音響試聽的需求,亦開始賣起古典發燒片的黑膠唱片。在當時國外音響與唱片取得都很困難的年代,上揚成為音響發燒友的聖地,試聽室常常聚集了音響及音樂愛好者。

唱片進口、代理與發行
1970年代由於各種進口、著作權的法規都未健全,而臺灣的本土音樂環境也還未發展,因此國外音樂的盜版片非常氾濫。美國此時開始逐漸要求臺灣處理盜版片的問題,因此開始出現國外唱片代理的觀念。由於店裡的消費者對於黑膠唱片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張碧決定直接去談唱片的代理,將唱片業務擴大。
1970年代,張碧談下了DG的獨家代理權,上揚成為臺灣第一家獨家代理DG的唱片公司,為臺灣的古典樂迷提供取得國外唱片的第一管道。在取得唱片進口代理的同時,張碧也同步進行臺壓版的唱片業務,他從香港太平洋唱片公司,間接取得RCA的授權,能夠在臺灣直接壓片。由於當時臺灣古典音樂唱片的市場有限,因此從RCA取得授權在臺壓制的片子,主要都是以西洋流行音樂為主,選片經授權取得母版後,找臺灣的壓片廠製作;而古典音樂的唱片則都還是以進口為主。除了銷售量的考量外,古典樂迷對於唱片品質的要求較高,也非臺壓片所能滿足。
1970年代中期開始,卡帶也開始逐漸興起,為了提供逐漸成長的卡帶市場,林敏三自己買了一臺製作卡帶的機器,放在公司四樓,自行製作錄音卡帶,當時上揚發行的卡帶,幾乎都是從這一臺機器做出來的。

事業版圖的擴展
由於唱盤的逐漸普及,在1970年代末期,上揚在唱片的業務已經和音響勢均力敵,約各佔一半的營業規模。在此時,上揚也逐漸建立起經銷體系,進行唱片的批發,和音響的其他銷售管道,旗下有一百多家的經銷商,成為當時營業規模數一數二的音響唱片公司。
1980年代起,由於當時平行輸入法尚未制定,而國外旅遊的解禁,使得水貨音響開始出現,影響了上揚在音響方面的業績,另一方面在唱片方面的業務卻是快速成長,因此在1980年代末期,林敏三決定結束音響代理業務,專心做唱片市場。1980年代同時也是CD開始發展的年代,上揚從1980中期開始進口CD,由於張碧的獨到眼光,在90年代CD逐漸取代黑膠之時,她毅然決定將上揚轉型為CD專賣,將原本的黑膠庫存分批清斷。
1990年代開始的CD時期,是上揚的另一個黃金時期,旗下不僅有「上揚有聲出版有限公司」,還有「上揚樂訊雜誌社」、「上揚錄音室」,並跨足流行音樂市場。雖然當時許多跨國性的大型唱片公司紛紛自行在臺設立分公司,原本代理的DG唱片也收回代理權,但上揚積極開發其他國外品牌代理,例如德法的許多獨立唱片公司Orfeo, Telarc, Wergo, Hyperion, Harmonia Mundi, Chandos, Bis等,而後以低價特賣的方式拓展市場。當時國外的唱片廠商如要探詢臺灣市場,一定是找上揚幫忙代理。90年代中開始,上揚也開始代理世界音樂廠牌,例如Playasound, Putumayo, Naive, Rough Guide等品牌。

臺灣音樂唱片的製作
上揚開始製作唱片的動機,源自於70年代最初與太平洋唱片合作時代理的一張唱片「懷古名曲」。這張唱片選取中國民謠與早期藝術歌曲,經由日本音樂家重新改編為管弦樂曲後, 委託香港愛樂管弦樂團演奏。這張唱片由上揚代理進入臺灣,銷售狀況出乎意料的好,因此張碧覺得臺灣的音樂資源遠多於香港,應該也可以自己製作此類的唱片。於是在1980年開始製作了第一張專輯「西風的話」,內容包含了當時的流行歌曲、中國與臺灣民謠,委由戴洪軒編曲。但當時臺灣兩個最好交響樂團都隸屬於公部門,無法涉入民間的商業出版,因此張碧只好捨臺灣樂團,而循著與香港製作相同的方式,到日本或新加坡找樂團錄音。
當時唱片製作的內容選擇,雖然主要是以銷售市場做考量,但因為張碧著眼於華人地區的音樂,因此無意中竟開啟了臺灣音樂製作發行的先機。第二張製作的「梆笛協奏曲」是首次臺灣首次自行製作臺灣作曲家交響作品唱片,這張唱片引起廣大的回響,上揚也自此成為臺灣音樂製作發行的主要唱片公司。從製作第一張「西風的話」到最後一張「臺灣之歌」,上揚在二十餘年間總共自行製作了一百多張臺灣音樂專輯,其中包括臺灣、中國、香港作曲家作品、民歌交響改編曲、臺灣音樂家演奏專輯,甚至包含國語流行歌、臺語老歌等,合作過的作曲家包括戴洪軒、馬水龍、黃輔棠等人,甚至在譚盾尚未揚名國際之前,就已與上揚合作錄製他的《西北組曲》;合作過的音樂家包括西崎崇子、陳秋盛、早川正昭、陳澄雄、邱玉蘭、鄭德淵等人,亦曾與倫敦愛樂管弦樂團、東京愛樂交響樂團、NHK交響樂團、莫斯科國家音樂院管弦樂團等國際知名樂團合作錄音。除了以積極的唱片市場來推動臺灣音樂的發展,更提攜了許多臺灣年輕的音樂家,如陳中申、呂紹嘉、陳必先、林佳靜、胡乃元、葉樹涵、黃好吟等人,都曾與上揚合作。
此外,憑藉著在國際唱片市場的經驗,上揚也將臺灣音樂帶出臺灣,直至現在上揚每年仍參加MIDEM國際唱片展,致力於臺灣音樂的宣傳,並與瑞典BIS公司合作,進行臺灣音樂的國際發行,2011年開始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至今仍持續發行新專輯。
有鑑於上揚唱片成立50年來,無論環境如何變遷,總能將豐富、多元的音樂資訊帶給臺灣,豐富臺灣的音樂環境,而百餘張臺灣音樂唱片的錄製,更是對臺灣音樂的推廣與發展貢獻良多,因此2015年第26屆傳藝金曲獎,頒發出版類特別獎給上揚唱片的林敏三與張碧,是特別獎成立以來,第一個獲獎的公司團體,成為臺灣音樂界的一大盛事。林敏三與張碧年事已高,近年已將公司交由下一代接手,雖然面對當前數位環境,全球唱片事業皆面臨衝擊,上揚唱片仍本持著50年來對於發展臺灣音樂的初心,順應新時代的趨勢進行數位媒體的發展,穩健地持續走下去。

感謝:林晉賢先生
撰寫:黃于真 2016/6/30

領域: 

音樂行政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2
逝世時間: 
2018.11.10
識別碼
M13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