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74個藏品
陳繼光
陳繼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11年5月7日生,湖北省武昌市人。出身於上海明星公司的攝影組,受過嚴格的師徒制訓練。1936年,受聘於武漢電影製片廠 —— 後改名中國電影製片廠,奉派赴前線拍攝戰地新聞。
黃宗迅
黃宗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宗迅,1920年出生於湖北。曾經在陜西擔任過西北晨報以及通訊日報的校對、記者、助理編輯,移居台灣之後,從事過「華北新聞」地方版編輯,也曾參與舞台劇演出。1950,初登大銀幕,參與演出農教電影公司電影《惡夢初醒》。之後陸續拍攝《皆大歡喜》、《風塵劫》等片。
明驥
明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明驥,1923年出生於中國湖北。1978年,明驥從梅長齡手中接任中影公司的總經理,負責整個製片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擔任中影製片廠廠長及副總經理,負責擘建中影文化城。
穆虹
穆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穆虹,1924年12月18日出生於中國遼寧,本名白薇,自幼家境富裕。年輕時曾因家庭不合而負氣出走到北京,後來北京淪陷時又輾轉到青島,並加入部隊擔任政工隊員,隨部隊調動而至上海,再由上海赴台,並且在此時登上舞台,巡迴公演話劇。因為面容姣好、身材豐滿,遂在話劇界走紅。
張仲文
張仲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仲文,1936年8月10日出生於中國河北。父母早逝,國共內戰時,隨丈夫來到台灣,其後離異。初次登上大銀幕是在農教的《永不分離》(1951)。1954年,結束「中影演員訓練班」的訓練之後,簽約成為中影公司的基本演員,參演了《梅崗春回》(1955)和《歧路》(1955)。
盧碧雲
盧碧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盧碧雲,本名盧鵷,1922年2月22日出生於東北吉林,後舉家搬遷至上海。其兄盧志雲為劇運的前輩,因此盧碧雲從小就深受影響,喜愛戲劇,在高中時期即為校內的話劇健將。畢業之後,盧碧雲就正式在上海蘭心劇團作職業性話劇的演出,隨即快速地竄紅,當年在上海有「話劇皇后」之稱。
白景瑞
白景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景瑞,1931年出生於遼寧營口。十八歲時以流亡學生身分來台,考上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師範學院)外文系,後轉至藝術系;在大學期間認識同為話劇社的李行,兩人結為好友。
李翰祥
李翰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翰祥,192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及在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學戲劇電影。1948年底隻身赴港從影,於各片廠兼差打游擊,練就一身十項全能的本事,爾後於永華公司任職編劇、副導演,1954年,與姜南、古森林聯合導演電影作品《嫦娥》。
田豐
田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田豐,1928年出生於河南,本名田毓錕。學生時期,就因興趣參加了學校與當地的舞台劇演出。當時,河南的一位表演教授對他賞識有加,鼓勵他「不要侷限於舞台劇,應該多方向外發展,而且什麼角色都要能演,這才是真正的演員、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這番話帶給他深厚的影響。
鄭潔
鄭潔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鄭潔,1930年6月6日出生,河北省北京市人。祖父為富農,父親為國民小學教師兼任鄉長。 1959年,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第四期影劇戲後,台製廠長龍芳以軍職外調方式,將他調入台製廠擔任助理技師。第一部掌鏡作品為陳文泉導演的《樹的故事》,之後陸續拍攝了許多新聞片和紀錄片。
唐菁
唐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菁,1924年出生於河南鄭州,原名唐振青,又名唐治民。1946年自農校畢業後,曾經擔任牧場技士及管理員等職;因為愛好攝影,便投考空軍,擔任空中攝影員,未幾轉為地勤,1949年隨部隊撤退到台灣,因志趣考入陸軍劇團,後來經過漫畫家牛哥介紹到農復會當繪圖員。
陶藝家全東明照片集
陶藝家全東明照片集
全東明、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Dian(全東明)於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八月出生在南投縣信義鄉。現居於臺南市白河區除了是一位藝術家,同時經營了一間布農民宿工坊。
陳澄三
陳澄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澄三,1918年出生於雲林麥寮,日治時期擔任過保正,家中經營雜貨店,家境富裕。少年時期在麥寮「拱範宮」的南管弟子班「拱樂社」學戲並登台表演。
李濟
李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濟(1896-1979)號濟之,湖北鍾祥縣人。1918年清華畢業後即留學美國,1923年獲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先在天津南開大學教授社會學及統計學,1925年應聘加入清華研究院講課,同時受聘於美國弗利爾主持之田野工作兩年,發掘山西西陰村遺址。
王鳳翔
王鳳翔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安陽縣人,村籍不詳,曾在專員公署做過廚子。殷墟第八次發掘時,經人介紹來發掘團做廚子,一直待到發掘結束,是廚房中服務最久的一位。
梁哲夫
梁哲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梁哲夫,1920年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就讀廣州市立美專兩年,遇戰亂返鄉教美術,後戰勢擴大加入軍隊,擔任文職工作,同時身兼劇團導演,執導舞台劇於校園、鄉間巡演。1950年赴港,於戲院負責設計電影廣告看板,日日在戲院看電影,啟發對電影研究的興趣。
陳榮樹
陳榮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榮樹,1940年出生於嘉義市。出身電影世家,父親陳忠義和三叔陳忠信合開忠義電影製片廠,包拍許多台語片。省立嘉義高商畢業後,因為對電器很有興趣,先到嘉義的光華電器行學習半年,後來跟叔叔陳榮森學習照相技術,經過一年打下基礎後,跟隨父親拍攝台語片。
何基明
何基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基明,1916年出生於台中人。畢業於東京寫真專門學校藝術學院編導科,TEK映圖研究所。他是第一位到日本東京學習電影技術的台灣人。16歲那年,原本家人希望他到日本學醫,但他在參觀了東京發聲電影製片廠(今東寶電影公司)之後,決定不顧反對改學習電影。
文英
文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英本名黃錦涼,日治時代名英子,1936年出生於台北。她家裡有九個兄弟姊妹,從小就是別人的養女,為了擔負家計,十七歲就加入黑貓歌舞團,正式展開演藝生涯,十九歲時嫁給演員方龍,方龍為她取藝名為「文英」。
葛香亭
葛香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葛香亭,1917年8月8日生,江蘇徐州人。師範學校畢業後於小學任教,教了一學期書後因抗戰而投身軍職,並加入軍中劇團,正式開始其演藝生涯。1940年,葛香亭進入上海著名的「金星訓練班」,與歐陽莎菲、謝晉等人結為同學,一年後畢業,留在公司參與《白雲塔》、《亂世風光》等片的演出,並兼任公司的化妝師。
唐寶雲
唐寶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唐寶雲,1944年出生於湖南壽安(今河南省宜陽縣)。1948年隨父親部隊自廣州遷台,定居於苗栗縣卓蘭鎮。1960年報名香港電懋公司演員招考,以五分之差落選。
李影
李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李影,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於中國河南。中學畢業後,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陜西支團部的歌詠隊話劇隊,後轉入中華劇藝社演戲。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參加演出《蝴蝶夢》、《天羅地網》。1948年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
蔡秋林
蔡秋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蔡秋林,1912年出生。出身歌仔戲班,擅長老生並擔任編劇。日治時期經營紅玉歌劇團,由妻子小桂紅(本名蔡水妹)擔任當家小生。戰後改組為美都歌劇團。1955年當選台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第三屆理事長,任職期間兼任《地方戲劇雜誌》的發行人,當時擔任秘書的辛金傳(辛奇)則身兼雜誌總編輯。
黃卓漢
黃卓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黃卓漢,1920年生,為著名製片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