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3個藏品
行道面具 神母女
行道面具 神母女
東京國立博物館
舞樂面具 納曾利
舞樂面具 納曾利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佛磚範
佛磚範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町田久成像
町田久成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玫瑰經念珠
玫瑰經念珠
東京國立博物館
祈禱串鏈
祈禱串鏈
東京國立博物館
黃銅踏繪 聖母子像(玫瑰經念珠聖母)
黃銅踏繪 聖母子像(玫瑰經念珠聖母)
東京國立博物館
黃銅踏繪使用於一六七零年以後。由於不是基督徒個人持有的信仰物,而是長崎奉行所訂制生產而成,據說基督徒在踐踏時心中的痛苦較輕。
能面 一角仙人
能面 一角仙人
東京國立博物館
觀音菩薩立像
觀音菩薩立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日本自飛鳥時代起製作了許多佛像,得到了人們的信仰。其中對認為將眾生從疾病和災害等危難中拯救出來的觀音菩薩,特別是對十一面觀音的期待尤其大。為此,不同時代和地區都有受歡迎的觀音菩薩像和十一面觀音像。
地藏菩薩遊戲坐像
地藏菩薩遊戲坐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許多以朝鮮半島為創作之地的美術品傳入了以九州北部為代表的西日本。特別是在高麗時代的佛教美術中不乏優秀作品,朝鮮半島的佛教美術史的行間因日本傳入品而得以填補的情況並不少見。這裡介紹的本像也是直到近幾年在長崎對馬島內精心地呵護下傳下來的寶物,在講述朝鮮半島的佛像雕刻史上,是一個多次被介紹過的著名範例。
女神坐像
女神坐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在佛教傳來以前就開始為人所信仰的日本固有的神明長期沒有來表現其形象的具體造型。到了八世紀以後,在佛像的影響下人們開始製作神像,從九世紀後半葉左右開始人們嘗試著對神像進行獨自的表現。這裡介紹的女神像,是日本確立神像獨自表現的十二世紀之作。
釋迦菩薩立像
釋迦菩薩立像
九州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尊在頭巾上戴著寶冠,低頭凝視著前方的菩薩立像。菩薩舉到胸前的右手為施無畏印,左手貼在腰間。寶冠前面的人物好像手捧著彩綢(花環)跪著。菩薩佩戴著許多裝飾品,有耳飾、項鍊、胸飾、裝飾上臂和手腕用的臂釧、腕釧等。下半身裹著裙子,腳穿涼鞋,左腿(支腳)用力支撐著身體重量,右腿僅輕輕點在地上(遊腳)。
琴納像
琴納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一面觀音菩薩坐像
十一面觀音菩薩坐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尊十一面觀音像代表的是白山神。基於「神是佛化身後的形象」這一信仰,將白山神還原成其本來面目的十一面觀音來表現。
狂言面 空吹
狂言面 空吹
東京國立博物館
空吹(嘯)面具,用於《大黑風流》中的鼠、《蛸》中的章魚等動物精靈角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