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7個藏品
貯穀籃
貯穀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Bahu 貯存小米的藤籃,此件的特點在於籃內另外再編織的一圈收口,這是較為少見的藤編。由形製來看,與過去婦女背負物品的藤籃(kiri)非常相似。為了使藤器更加耐用,族人都會採取煙燻的方式,讓燃燒的灰質、油質附著於藤器上,經過長期的煙燻與使用,便呈現出深褐色又具有微微的光澤。
苧麻肩揹帶 (附弓箭型織具)
苧麻肩揹帶 (附弓箭型織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Wakin(肩揹帶、腰帶) 常用於男用的揹籃(雙肩揹帶)或是婦女的織布機(腰部固定支撐),使用苧麻線編成。本藏品的製作者WilangMawi先生採用的是家屋後方自種的苧麻,從照顧苧麻田開始,歷經採收、刮麻、搓麻繩等階段,累積一定質量的苧麻繩後,再同樣以自製的傳統弓箭編器編織而成。
女用藤編揹籃
女用藤編揹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女用揹籃,日常搬運使用的編器,女性自頭頂或額頭頂住藤編帶,將地瓜等農作物或是小孩子置於背後的編籃中,在農忙時得以空出雙手進行勞作。
毯子
毯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 1.賽考列克:Balus Snuyu 2.澤奧利:Balax Cnuyu。 此布在南澳泰雅人為被單或床墊,此布的編織技法為Snuyu/Cnuyu(斜紋織)。 (以上說明由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泰雅語:Tutux Baku(煙斗) (武塔國小策展人Wilang Mawi及 Pisuy Poro提供。) 《南澳的泰雅人》(1964: 420):
盛衣大型籐簞
盛衣大型籐簞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之蓋,底及身都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藏品之底周圍用縫片以夾條縫紮法繫著,口邊3.5cm,寬較深入0.5cm,身條緣及蓋修緣都是8字形編邊法。
籐帽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半圓籐帽(邊製中)及籐條夾,是簡單合縫螺旋編法,修緣法為加蔑繫編法。
貯穀籃
貯穀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底部是四部分斜紋編法,四周籐片筐繫。籃身為斜紋編法,修緣是夾條縫繫法,籃身兩相對處,有二條籐長19.0cm分三處即底,身及口與籃繫牢在此兩籐頂處一條繩子長30.0cm,互相連成一提耳。
盛肉笲
盛肉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盛內笲為六角形,六邊大致相等,口緣各邊長26.0cm,身高4.4cm之足圈。底為六角形編法,足圈及笲身為三角形編法,笲口修緣為夾條縫紮法,足圈修緣為剩蔑倒插法,底部中央及笲身均稍有損壞。
盛肉笲
盛肉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盛肉笲為六角形,有高5.7cm之足圈。底為六角形編法,足圈及笲身三角形編法,足圈修緣及笲口修緣皆為夾條縫紮法。口緣相連處及足圈圈緣相連處,各繫以小環。
編網針
編網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針頭銅製,長4.8cm尖端為一小圓球,針頭套於一長5.9cm之銅質頸部,末端線刻菱形花紋,柄為木製,修製精細,有二長5.0cm,寬2.5cm之橢圓形洞末端有一製縫。
調餐木槳
調餐木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槳頭為長方形,前部較薄,後端較厚,最厚處約0.9cm,全槳黑色,削製不光滑,柄上略有製痕。長度47.5cm,寬度3.5cm,厚度1.0cm鏟頭長度13.0cm,鏟頭寬度6.5cm煮小米粥攪拌。
提水用葫蘆
提水用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褐色葫蘆瓢,整個是橢圓球體,近口部較細,口上有一蓋,蓋之上部圍一棒狀之柄,口緣下兩側各有二孔繫二竹環以便麻繩穿過,繩長30.5cm,整個瓢為一葫蘆做成。
提水用葫蘆
提水用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扁球形葫蘆瓢,頂端挖一直徑8.5cm之洞,挖出部份作蓋,口緣部有二籐編小環,穿一長23.0cm之籐繩為提樑以麻繩繫之,提蓋一邊有一黑色小玻璃珠白貝片,銅片之串狀物,並釘一白磁鈕及一小銅鈴。
乾粟籃
乾粟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籃底為方格編法,籃邊為透孔六角編法,修沿為夾條縫紮法。籃底以兩粗竹正交撐於底部,一竹已斷缺,籃之四角以藤條兩根各繫兩角為提耳。
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黑褐色葫蘆瓢,整個呈橢圓球體,上部較細,頂有一直徑7.5cm之洞,挖下之部份作蓋,口緣有二籐製小環,穿一長30.0cm之籐繩為提樑,蓋上穿有一孔,以藤條與小環連之。藏品為葫蘆製的瓢。
瓢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瓢為一葫蘆,褐色由上到下周漸大,口上凹下一塊與蓋上凸出一塊相吻合,近口處兩側對稱各有二口,繫二籐編製之圈,過二圈插一籐條,籐條二端打結,蓋上亦有一小孔,經小孔有一籐條,繫於瓢身之一圈上。藏品為葫蘆製的瓢。
破笊
破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橢圓形笊,為一長條編物二端縫合而成者,以籐皮縫二道。以褐色竹皮編成,斜紋編成法,以八字形編法修緣,底部整個破損。藏品為樁粟時用的破笊。
貯穀籃
貯穀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貯穀籃,底為四分斜紋編法,底周圍用竹片以夾條縫紮法繫者,身為斜紋編法,修緣為夾條縫紮法,口邊上有二耳,各長9.5cm提耳用綑紮法。
籐包
籐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籐包,是斜紋編法,籐包扁而長,寬,蓋套在籐包身上,籐包一狹側上,蓋及身有一條繩子連繫,使得打開蓋子時蓋還與身連著。
手提籐包
手提籐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手提籐包是長方形底是方格編法。底邊及口邊修緣是8字形編法,提耳有一對在籃的二長邊上,在口以下4.5cm處繫住,提耳是用籐片繞起來。
貯穀籃
貯穀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籐製貯穀籃是四分斜紋編法,底周圍以竹片用夾條逢紮法。身斜紋編法,口呈長扁形,修蔑緣為剩蔑倒插法。口之兩寬的一邊中央,各繫一繩長6.0cm,24.5cm一邊繩處更有一布袋,內有用麻線兩頭,各繫兩竹1.0cm長之木頭。
糧食盒
糧食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盒為斜紋編法,籐製,修緣是8字形編法,近邊有4.5cm寬沒有編起,只是直的。另外一竹編法形狀與前一樣,只是大一點為盒之蓋,直徑22.0cm,底直徑21.0cm。藏品為籐製糧食盒。
陶片(抵百葉社)
陶片(抵百葉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