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68個藏品
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的電波記錄
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的電波記錄
Wikimedia Commons
喬絲琳·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於1967年8月6日首度觀測到位在赤經19時19分的脈衝星PSR B1919+21,在電波記錄上標示為「CP1919」。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Wikimedia Commons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anadian Hydrogen Intensity Mapping Experiment,CHIME)半圓柱形的拋物面反射器。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電波望遠鏡
Wikimedia Commons
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anadian Hydrogen Intensity Mapping Experiment,CHIME)設計將電波訊號反射聚焦到中央的天線。
發現脈衝星的喬絲琳·貝爾
發現脈衝星的喬絲琳·貝爾
Wikimedia Commons
喬絲琳·貝爾(Jocelyn Bell Burnell)於1967年首度觀測到脈衝星,為天文史上的重大發現。。
艾約瑟 Joseph Edkins
艾約瑟 Joseph Edkins
Wikimedia Commons
倫敦會傳教士,亦是翻譯家、漢學家。
Stromatolites
Stromatolites
Wikimedia Commons
Stromatolites growing her in Yalgorup national park in Australia (there are also other stromatolithes in Shark Bay and in Western Australia.
圖版:金雕
圖版:金雕
Wikimedia Commons
圖版:哥倫比亞蜂鳥
圖版:哥倫比亞蜂鳥
Wikimedia Commons
壁畫:大角鹿
壁畫:大角鹿
Wikimedia Commons
從法國南部的拉斯科洞穴遺跡中,可以看見約兩萬年前的西歐動物。
圖版:美洲紅鸛
圖版:美洲紅鸛
Wikimedia Commons
虎克的木栓細胞與含羞草繪圖
虎克的木栓細胞與含羞草繪圖
Wikimedia Commons
木栓細胞(上)與含羞草葉子(下) 圖片上方的木栓細胞,是生物教科書在解釋細胞的概念時,常會使用到的圖像。
虎克的蝨子繪圖
虎克的蝨子繪圖
Wikimedia Commons
除了細胞的繪圖,這隻抓著毛髮的蝨子,也是羅伯特•虎克的經典之作。
照片:早田文藏
照片:早田文藏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羅伯特·斯文豪
照片:羅伯特·斯文豪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平瀨與一郎
照片:平瀨與一郎
Wikimedia Commons
照片:平瀨貝類博物館
照片:平瀨貝類博物館
Wikimedia Commons
壁畫:原牛與馬
壁畫:原牛與馬
Wikimedia Commons
法國南部肖維岩洞裡的壁畫,記載了三萬六千年前的人所看到的原牛與馬。
張邦傑
張邦傑
Wikimedia Commons
張邦傑,1899-1964年,原名張錫鈴。生於福建惠安縣秀塗村,其父張汝東攜家來臺經商,後定居高雄旗後。在家排行老三,為張錫祺(1898-1960年)堂弟。
一新會會歌
一新會會歌
Wikimedia Commons
1.  霧峰地土好 灌沃亦週到 豪華非所重 重在氣節高 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 大樹根底在 風雨掃不倒 2. 庄內土地井 冥日在湧泉 來源既然深 清新不變換 願咱眾兄姐 仔細檢點看 生活若合理 親像日上山 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