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7個藏品
能面 邯鄲男
能面 邯鄲男
東京國立博物館
面具內側留有「春若作」的鑒定銘。春若作品的特色在於面具內側不留鑿痕,光滑平整。
能面 神體
能面 神體
東京國立博物館
青年男子的角色所戴的面具。容顏富有氣質,仿照寶生家(能樂表演世家之一)傳承的面具製成。
銅牌 無染原罪的聖母
銅牌 無染原罪的聖母
東京國立博物館
能面 鼻瘤惡尉
能面 鼻瘤惡尉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件面具在十八世紀時被鑒定為「文藏」所作,並出現了對其作忠實模仿的作品,可見其在當時人們眼中的重要性。
薬師如來坐像
薬師如來坐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奈良時代,木雕表面用混合了漆的膏體成形的技法一度流行。此像為在法隆寺附近覓得。
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像原本左手持水瓶、右手握錫杖。從握錫杖這點考慮,很有可能摹刻了古來著名的靈驗之像——奈良長穀寺的本尊十一面觀音。
不動明王立像
不動明王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呈忿怒相的不動明王。臉部表現略顯高雅,體現出平安時代後期雕像的特色。
能面 中喝食
能面 中喝食
東京國立博物館
「喝食」是指禪宗寺院中負責雜役的帶發美少年。這件面具使用了質地重實的闊葉樹材。
阿彌陀如來及二脅侍立像(善光寺式)
阿彌陀如來及二脅侍立像(善光寺式)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佛教中有許許多多名號、形象、作用各不相同的佛。阿彌陀如來就是其中之一,人們認為他居住在西方的極樂淨土,會在凡人離世時前來塵世迎接其靈魂。「如來」意為領悟了真理或大徹大悟之人。為了成為如來而修行的人,則叫做「菩薩」。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希望自己死後能夠往生到極樂淨土。
十二神將立像(戌神)
十二神將立像(戌神)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二神將是侍從藥師如來的十二名全副武裝的守護神,也即護衛隊。這尊像是十二神像中的戌神,代表著十二地支中的狗。
能面 山姥
能面 山姥
東京國立博物館
山姥獨棲深山、居無定所,是一種四處遊蕩在山嶽谷地間的鬼女。
聖德太子像
聖德太子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表情嚴峻的聖德太子小像。製作者高村光雲是日本近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刻家之一,其作品以基於實物觀察的高度寫實性為特徵。
藏王權現立像
藏王權現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藏王權現」是日本修驗道(在深山中修行的宗教流派)的本尊,形象為高舉持有金剛杵的右手、高抬右腳,以左腳立於岩座上,充滿動感。
耶穌像
耶穌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舞樂面具 陵王
舞樂面具 陵王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舞樂《陵王》中飾演蘭陵王的舞者所佩戴的面具。蘭陵王是中國北齊名將,傳說其為隱藏自己的美貌而佩戴面目猙獰的面具。
瑪利亞觀音像
瑪利亞觀音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馬
東京國立博物館
後藤在軍馬局任職並學習雕刻,為提升作品的寫實表現力解剖過馬匹。
舞樂面具 退宿德
舞樂面具 退宿德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面具用於朝鮮半島傳來的舞樂「退宿德」。退宿德由四位舞者身穿「常裝束」、佩戴面具翩翩而舞。
狂言面 空吹
狂言面 空吹
東京國立博物館
空吹(嘯)面具,用於《大黑風流》中的鼠、《蛸》中的章魚等動物精靈角色。
竹取物語人物
竹取物語人物
東京國立博物館
三尊像佛磚
三尊像佛磚
東京國立博物館
磚佛,指的是用粘土定型後燒制而成的板狀佛像。這種佛像于唐代自中國傳入日本,七世紀下半葉至八世紀上半葉期間在近畿地區等地甚為流傳。磚佛除了像瓷磚一樣被嵌入牆壁以裝飾寺院內部之外,亦存在將其放入佛龕之中供奉的情況。有些磚佛上能看到釘眼,有些磚佛還保留著彩繪與金箔的痕跡。
能面 舞尉
能面 舞尉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用於以老翁形象登場的神靈角色。舞者佩戴此面具,在幽玄的舞樂中徐緩悠然地起舞。
能面 黒髭
能面 黒髭
東京國立博物館
用於龍神的角色。下巴的凸出較小,弱化了「野性」的感覺。
人物像
人物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銅板油畫因耐熱耐濕,大航海時代由歐洲大量出口。本圖是模仿西洋銅板油畫於日本製作的作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