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個藏品
02.kama的肩膀
02.kama的肩膀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970年,第一波來到臺南永康的古華部落族人,透過親人的介紹進到「大成長城公司」工作,以勞動力謀取生計,而後透過家人及族人間的相互介紹,在1970至1972年間,陸續又有為數不少的青年進到大成公司工作。
03.kina的手
03.kina的手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第一批來到臺南隻身打拚的族人,面臨到適婚年齡,也在父母的期盼下返回部落結婚;結婚後,因為生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的考量,陸續將妻子及兒女帶往都會區生活,多數族人外移到臺南永康的大成公司近郊一起居住,這當中也包含部分女性青年,為了生計而選擇帶著甫出生沒多久的幼兒離鄉謀生。
04.聽vuvu的歌
04.聽vuvu的歌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從原鄉到永康,兩地所處的時空與距離,形構了截然不同的生活場域與差異的集體經驗,但並未影響第一代移居的族人對原鄉的記憶與認同。在原住民族傳統的生活領域,存在著與山林相互依存的機制。任何食物的取得,多數仰賴著山海的供給,維持族人的生活與文化,但也從不過度獵取,以維繫生態平衡發展。
05.小星星的願望
05.小星星的願望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古華部落族人移居到臺南永康後,大都在大成公司近郊租屋,逐漸形成永康小古華聚落,族人先後遷出與移入的居住模式,當時位在永康的傳統三合院紅瓦厝,便成為共居聚會、維繫情感的空間。
06.小古華下班後集合
06.小古華下班後集合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族人離開部落到都市謀生,為了適應都市生活與職場環境,需要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像是語言、飲食及文化習慣等。在原鄉都以母語作為主要使用語,儘管有些族人曾在學校學過一些國語,但剛到永康工作時,使用國語溝通還是有些吃力;除了國語外,當時生活環境又是充滿閩南人,生活中也常會因為語言溝通發生各種趣事。
07.太陽的叮嚀
07.太陽的叮嚀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vusam」一詞在排灣族原意為小米種子,是用作隔年播種的上好種子,排灣族也相傳:「一對夫妻結合以後,第一個看到太陽的孩子,就是繼承人,就是vusam。」
生命鄒紀紀錄短片
生命鄒紀紀錄短片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本片以探究兩位傳統領袖的生命故事作為起點,透過其親屬及部落族人的共同記憶鋪陳兩位傳統領袖的生平事蹟與部落貢獻,進而看見鄒族傳統政治制度與社會組織運作方式,以及部落面對近代外來文化,傳統領袖職權與現代選舉制度產生的矛盾、衝突與部落傳統文化復振、傳承議題。
鄒族女子服飾
鄒族女子服飾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飾品部分
鄒族男子服飾
鄒族男子服飾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頭飾: (1) 皮帽(ceopngu no hici)及尾羽裝飾(mum`u no zomx):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送神祭
鄒族特富野社mayasvi:送神祭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 與祭者從會所移到廣場,成為半圓形,逆時針走唱送神曲,恭送戰神。 2. 唱祭歌(先唱慢板、再唱歷史頌)。此時由汪家、石家兩位婦女持火把進場,象徵氏族之火與會所之火合而為一。隨後其他婦女亦加入儀式隊伍。
吉貝耍夜祭祭儀
吉貝耍夜祭祭儀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Kabua Sua(吉貝耍聚落)位在臺南市東山區,於每年農曆9月4日深夜11點開始舉行夜祭,隔日農曆9月5日下午舉行「孝海祭」皆為祭拜其信仰中心「Alid(阿立母)」及緬懷祖先、並勉勵後人勿忘傳統。
「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特展17族人物插畫
「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特展17族人物插畫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本次依據17個臺灣原住民族群服飾與配件進行繪畫創作,邀請的插畫家為「rong`s二次方」(張容容),從小在台東生活長大的孩子,所接觸到族群非常的多元,也因此熱愛原住民族的文化,並多次配合原住民相關單位進行創作,在本次展覽中也特別邀請她一起合作創作,希望以清新活潑風格插畫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臺灣原住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