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23個藏品
陽光照耀著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陽光照耀著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采用塔吉克民歌素材改編,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旋律优美流暢、熱情奔放、技巧華麗。
山風
山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藉由笛子音色的變化,及複雜的拍子變換,力度的強弱來模仿山風的變化。
包青天(18之18)
包青天(18之1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來自民間,是台灣民間文化的結晶,也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台灣的本土戲曲。根據文獻資料調查,歌仔戲約在百年前起源於蘭陽平原,初為歌舞小戲形式,後加入各種服裝、角色,逐漸成為大戲。
包青天(18之15)
包青天(18之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在福建漳州的都馬鄉,於抗戰時期,興起以演唱地方民謠為主的都馬戲,其歌調稱為都馬調,因為曲調經過改良創新,哼起來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所以很快的便被全省所有的歌仔戲團廣泛運用。
包青天(18之14)
包青天(18之1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七字仔調是以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的歌詞結構而得名,又稱為「歌仔調」,它不但具有濃厚的台灣鄉土色彩,而且使用的次數特多,幾乎在每齣戲中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一齣戲如果缺少了「七字仔調」,可說不能稱之為歌仔戲了。
包青天(18之17)
包青天(18之1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由於雜念仔每首句數不定,每句長短也不一,而且又以近乎說白的方式來演唱,所以才稱為雜念仔。雜念仔的曲調並不固定,而是隨著語言聲調的高低而變化,所以,聽起來是句句清晰,在戲中,若需要長篇敘述才說清的場合,大都演唱雜念仔。
包青天(18之16)
包青天(18之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哭調是由於台灣悲劇性的歷史背景,在長期遭受異族統治下所產生的具有民族悲涼情緒的曲調。多用於哭泣或哀傷的場合,尤其在某種特別悲傷的場合中,它是一曲又一曲連接不斷地演唱,猶如一套組曲。伴奏的樂器大都以大筒弦及洞蕭為主。
雙溪樂饗-【東吳樂饗】系列專輯(二)
雙溪樂饗-【東吳樂饗】系列專輯(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東吳大學音樂專輯─雙溪樂饗。曲目為八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國家音樂廳東吳大學音樂系二十五週年音樂會之現場錄音與八十七年五月一日國家音樂廳東吳大學”東吳之愛”音樂會現場錄音,然盧炎此首<七重奏>不在兩場現場表演中,錄音時間地點皆不詳。
十方樂集盧炎CD─2
十方樂集盧炎CD─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十方樂集轉烤錄製的盧炎專輯,並於CD內頁介紹作曲家盧炎:193年生。曾赴美多年,隨威廉‧西德曼,喬治‧克倫姆等音樂大師學作曲。作品內涵極具開創性,體裁類型多元,語言風格有前衛,有節制,且能呈現中國人文情操及個人之澹泊氣質,在美學思想上涵蓋東西文化之精髓,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十方樂集盧炎CD─1
十方樂集盧炎CD─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十方樂集轉烤錄製的盧炎專輯。”193年生。曾赴美多年,隨威廉‧西德曼,喬治‧克倫姆等音樂大師學作曲。作品內涵極具開創性,體裁類型多元,語言風格有前衛,有節制,且能呈現中國人文情操及個人之澹泊氣質,在美學思想上涵蓋東西文化之精髓,有極高的藝術成就。
經典金曲I
經典金曲I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多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包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俄羅斯舞曲>、周成龍先生的<草蜢弄雞公>王惠然改編之日本民曲<波浮的港>、崔洲順先生改編的<醜小鴨>以及劉寶琇所改編之<墨西哥民謠組曲>等五首,改以彈撥樂團演奏,呈現出活潑、動人的風貌。
Fantasy on Two Folk Songs
Fantasy on Two Folk Songs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原為俄羅斯三角琴與管絃樂團所演奏,名為「兩首俄羅斯民謠之幻想曲」,經改編由柳琴與彈撥樂團所演奏;樂曲共分(一)以強烈的節奏性及快速音符來展現樂曲(二)以優美旋律線條組成抒情真摯的慢板(三)華彩樂段(四)主題再現,更加鮮明主題。
陽光照耀著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陽光照耀著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曲采用塔吉克民歌素材改編,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旋律优美流暢、熱情奔放、技巧華麗。
經典金曲II
經典金曲II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由阮德君與劉寶琇共同為室內樂團量身訂做,將多首耳熟能詳的曲目加以改編,加上演奏家們極富動感的演出,藉由音樂以及肢體的展現,讓觀眾們盡情地享受這場夏日的音樂饗宴。
國樂龍虎榜-妙音樂
國樂龍虎榜-妙音樂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首河北音樂風格的二胡齊奏曲,樂曲表現農民辛勤工作迎來好收成之喜悅心情,及呈現農村一片豐收景象。全曲分為四段:第一段:喜悅、活潑的快板。第二段:以歌唱性的旋律,描寫麥浪滾滾的景象。第三段:以「數板」的節奏加上休止符的間歇及滑音的運用描寫讚美好收成,笑語歡歌,迴盪田間。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群七年級生用音樂所共築的新樂園。有著像彩虹般的團名,好像是時下青年衣著鮮豔的嘻哈風。但,他們有著七年級生所少有的沉穩,卻也有著當今七年級生天馬行空的創意。而當這些特質匯集在他們的音樂專業時,所撞擊出的火花相信會是令人期待與激賞的。靛樂團,以靛為名代表著藍色與紫色的中間色彩。
雙聲恨
雙聲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群七年級生用音樂所共築的新樂園。有著像彩虹般的團名,好像是時下青年衣著鮮豔的嘻哈風。但,他們有著七年級生所少有的沉穩,卻也有著當今七年級生天馬行空的創意。而當這些特質匯集在他們的音樂專業時,所撞擊出的火花相信會是令人期待與激賞的。靛樂團,以靛為名代表著藍色與紫色的中間色彩。
北管演唱(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北管演唱(七○年度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新竹民俗音樂欣賞會的表演。
才子佳人(17之17)
才子佳人(17之1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種「歌仔」很快就普及到各種廟會去,慢慢變成有組織的樂團,也以「醜扮」方式載歌載舞演唱起來,所謂的「醜扮」是簡單的化妝,由男生反串的旦角,頭帶珠串紗巾再加上當時臺灣衫(唐裝,一般稱為「大陶衫」)的女裝,男的生角則頭戴斗笠,也是一身臺灣衫,以絃、管及打擊樂器配樂,表演時非常機動,行進時可以演,也可以定
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一)
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9年6月6日由十方樂集製作之”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一)”系列音樂會,於十方樂集演出,演出曲目有:<七重奏>,<浪淘沙>,<長笛與鋼琴二重奏>,<月>,<給梅湘的名信片>及<鋼琴前奏曲>。其中<給梅湘的名信片>一曲為世界首演,<鋼琴前奏曲>為十方樂集委託創作。
雙溪樂饗-【東吳樂饗】系列專輯(三)
雙溪樂饗-【東吳樂饗】系列專輯(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東吳大學音樂專輯─雙溪樂饗,為了慶祝東吳大學建校百年,校方特別邀請盧炎作曲,英文系教授林建隆作詞,完成<東吳百齡頌讚>,內容包括有合唱,獨唱,重唱及管絃樂部分。<東吳百齡頌讚>共分為四個部分,合唱與管絃樂團在其中交互應答。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921賑災音樂會系列之八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921賑災音樂會系列之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十多年前由劉賽雲委託盧炎為「當代名家詞曲篇」獨唱會而作。這是詩人戴洪軒描寫對死亡的嚮往,在盧炎不疾不徐的節奏下,鋼琴部份以豐富的和絃色彩、無隙的連接,與人聲對話,交織成戲劇性的張力。時而高亢、時而低迴,樂句線條很美,無論在聲音或技巧上,都讓歌者的才情儘量發揮。
台灣情‧吹笛人
台灣情‧吹笛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成立於1998年的吹笛人室內樂團,由樊曼儂女士擔任音樂總監。<憶江南>一曲原是替一位主修長笛的學生畢業演奏所寫,後來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改編為管絃樂曲,並命名為<憶江南>,在改寫過程中即將樂曲的架構重新整理,因此比原曲更加完美,所以又將管絃樂版本改編為現二重奏版本。
台北人樂集(一)
台北人樂集(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收錄於台北人樂集(一)的作品<浪淘沙>,是民國84年1月26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現場錄音,<浪淘沙> ─為女高音與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與打擊樂是1972─1973年之間的作品,是作曲家第一次嘗試以中國藝術語法創作的作品,憑著自己的想像,在節奏上,曲調上,裝飾上,也揣摩中國詩的吟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