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3個藏品
玻璃看花
玻璃看花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人在廳堂常擺設看花,用玻璃盤裝,一般用冰碗裝盛,看花是用刺繡成彩色的花朵,正面盛開朝上,五碗成一套,擺時呈梅花形。作為吉祥喜氣的象徵。昔日,織繡女紅亦是婦女賢慧的指標之一。因此,客家新娘必須於婚前繡妥「看花」,在大喜之日,當作嫁妝之一,攜至夫家,然後供於八仙桌上,讓祖先與親友品賞。
雕花衣櫥
雕花衣櫥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櫥與櫃都是傳統家具,收藏日用物品之用,櫥比櫃在體積上要小,樣式和結構各異,如碗櫥、書櫥、和衣櫥等都在正面裝門,比較接近於櫃。
礦物顏料畫之關公畫像
礦物顏料畫之關公畫像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關公是忠義之神,民間祭拜十分普遍,關公像旁有二神,一為關平,另一為周倉,站於關公的左右側,旁邊有對聯一副,左聯為「禮義廉恥」,右聯為「孝弟忠信」。
朱漆神佛龕
朱漆神佛龕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神佛龕是神佛居住的地方,因於家中供奉,所以是寺廟神佛龕的縮影,整座神佛龕是呈寺廟狀,供奉神佛於其內,神佛龕為木材製作,並旋以雕刻,塗朱漆成紅色,並在龕上的雕刻處塗以金色,以示尊貴。
東峰公太神像
東峰公太神像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東峰公太」是客家人信奉的神明,「公太」是永定話,意為曾祖父。客家人將屬於原鄉的東峰公太信仰帶來臺灣,並廣為流傳。
繡花布拖鞋
繡花布拖鞋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傳統皮鞋的製作方式是先將鞋底、鞋面都製作好,再將兩者縫合起來。製作鞋底首先要收集布料,層層疊疊粘合起來,再依照腳形剪下鞋底,與模型疊在一起,用錐子戳洞穿針引線縫合,因此,鞋底可清楚看見戳洞紮線的痕跡。拖鞋的製作也是如此,只是沒有鞋跟。
肚兜
肚兜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肚兜是古人穿著的貼身內衣,漢代已有,客家則稱「肚褡」或「肚圍」。穿著肚兜可防止風寒內侵,藏腹掩胸,通常都製作有口袋,可收置貼身的物品,隱密又方便。
廣東客家女上衣
廣東客家女上衣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人和福佬人習慣以「衫」稱「上衣」,上衣的形式若以開襟來分,有大襟與對襟。大襟則開右襟,習慣上以右為大故稱大襟,大襟中又有琵琶襟、直裾(襟)的變化。對襟衫因開釦在前中心易於敞開,故多為男子或孩童穿著,而婦女的對襟衫多用於外面的罩衫。
牛嘴套
牛嘴套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牛嘴套是半圓形的套子,用竹片編織的,因為用途單純,所以製作也比較粗糙,不需要用慢工出細活精雕細琢的方式去製作。一般牛嘴套的大小,口徑大約20-25公分,深度也差不多長。它的用途是套在牛嘴巴上,讓牠不能吃東西。
黑色大襠褲
黑色大襠褲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臺灣婦女穿著合襠褲子,與開襠褲不同,因結構襠寬大稱為「大襠褲」。客家婦女又稱其為「大襟褲」,其外型結構是直線剪裁的平面構成,寬鬆便於活動與舒適。
藍綢緞長袍
藍綢緞長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衣衫的名目很多,長短形制不同,可分為衫、袍和背心等,以有無襯裡來分,有眠衣、夾衣和單衣,如以開襟來分則有大襟和對襟之別,大襟中又有琵琶襟和直裾(襟)的變化,而衫的領式又有曲領,盤領和圓領的不同。
婦女背心
婦女背心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無袖的上衣,又稱「坎肩」、「馬甲」。臺灣稱「裌仔」或「褂甲」,罩於上衣之外,為有襯裡,或是夾有絲棉的棉背心,內皮裘的皮背心。開襟的方式和類型與外衣相同,有大襟、對襟、琵琶襟、直裾(襟)等不同的開襟形式。 本件背心為夾背心、對襟、黑色布縫製完成,整件完整。
南部婦女大襟衫
南部婦女大襟衫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傳統服裝,一般稱為「長衫」或「大襟衫」,長衫是指其衣長及膝,大襟衫是開右襟的上衣,徐珂《清裨類鈔》:「俗以右為大手,故名右襟為大襟」。一般客家婦女喜歡穿藍色,所以有藍衫之稱。 本件客家婦女上衣,在材質上是棉布,色澤為淺藍色,一般通稱藍衫。
插秧手指套
插秧手指套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一套防護器具─「護指套」,插秧手指套是由銅片製作成兩端斜尖的管狀器,在插秧時將其套在手指上,用以與秧苗一起插入田土中,以保護手指。
朱漆斗燈(水燈斗桶)
朱漆斗燈(水燈斗桶)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斗燈是禮斗法會及醮典中供信眾認捐消災祈福之物,分公斗和私斗,公斗又稱總斗,由廟方所設,代表境內所有居民,可為境內民眾消災祈福,私斗由信徒認捐,代表信徒一家,可為全家植福。 斗燈為斗形器,漆成紅色,內設置物品有斗燈籤,斗燈傘、白米、油燈、鏡、剪刀,劍、秤、尺等物,各種器物都有避邪納福的意義。
義民廟之相片
義民廟之相片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相片為褒忠亭民國四十六年輪值溪南聯鄉慶讚中元祭典紀念而攝。獎狀是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新竹郡新埔庄(今新竹縣新埔鎮),新埔人陳阿貴先生參與當年褒忠亭中元普渡神豬比賽,豬重六百三十二斤,獲得第九等獎之證明,由總炉主頒發獎狀在日治時期稱為「賞狀」。
三腳採茶戲劇本(複製品)
三腳採茶戲劇本(複製品)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三腳採茶戲是民間小戲,反映民間生活,初始並無劇本,靠說戲先生口傳心授,流傳下來的內容經過歲月的淬練,產生不同面貌,致使戲齣不盡相同,或者戲目相同,道白、對白、唱腔未必全然相同。故事由《上山採茶》開始到《茶郎回家》、《盤茶盤賭》,最後呈現大眾喜好的一家團圓的喜劇收場。
粄模
粄模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製作粿時所使用的模具,主要在粿上壓出所需的圖案。長方形木板雕刻而成的粿印,一頭有木柄以便提拿,粿模前面刻有龜形可做紅龜粿,另一面刻桃可做桃粿,兩側有金錢紋或魚紋,龜和桃象徵長壽,錢和魚表示財富。
幸福客家音樂(雨夜花)
幸福客家音樂(雨夜花)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早期的歌曲黑膠客家音樂,由歌星灌唱,如「客家之音」、「八音」等等的時代歌曲與山歌,也有客家戲的戲曲及地方民謠,還有一些笑話的蒐羅大全等等,俱以客家話來作演出,並收錄成客家音樂。
陶甕
陶甕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可以搬運、儲存水和食物,也可以用來醃漬食物,譬如酸菜、醬料、酒類,也用以烹煮食物、祭祀,人類使用陶甕可追溯至史前時代,世界各地先民居住之處皆可挖出陶甕及其碎片。
鰻魚剪
鰻魚剪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鰻魚剪剪刀呈鋸齒狀更方便使用。
茶簍
茶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客家稱其為「茶簍」,閩南人則稱「謝籃」。茶籮有大小之分,大茶籮直徑約一尺五寸至一尺六寸兩隻一對,用肩來挑。以前訂婚禮餅都用大茶籮盛裝,由男方挑至女方家中。嫁娶、祭祀時也用大茶簍。
魚簍
魚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魚簍是捕魚或釣魚的裝魚器具,又稱魚籠,形狀有如人體上身之胸肩部份,底為平底,呈長方形,可平置於地面上,中間較寬,肩部向上斜至口部,口呈圓形,有一倒刺狀的蓋子,以避免漁獲入籠後從入口處跳出,頸部可綁上繩子,作為繫在腰間之用。
泥磚木模
泥磚木模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製作土角磚之模具。土角(塊)是由四塊木片隔板組成長方形板模,板的內側漆成黑色或紅色,或內襯銅片以防止木板因受潮導致木板腐壞。製作土角磚時,用土將磚模填滿,脫模之後,再陰乾,即成土角或土塊磚,可用來砌造房屋及牆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