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14個藏品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二連杯,杯之一柄首部略斜,有一洞用以繫繩,洞前柄之二面各彫一人頭,杯之另一柄首部也略斜,此柄靠斜處之一面,彫有二人頭,一長蛇繞二人頭上,另一面彫一人頭向上,一人頭向下之並排二人頭,一蛇頭向柄首部,蛇身繞過一人頭頂,在繞至第二人頭上,二連杯之中間柄上,一側刻有二人頭,並有二蛇各在左右側繞過頭頂,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木製,二杯,口均呈菱形。杯間橫截面上有線條,竹節紋,杯二側縱剖面有雙手上舉,雙腿正面表示的人像。杯間縱剖面二側,二花鹿對稱站立,二鹿頭下有一無耳人頭。二柄有跪著,戴帽著衣的為體人像,其正面朝大,頭為柄端。藏品圖案部分呈立體狀。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為木原色,上塗有腊,連杯兩側中央各有浮彫人頭一,兩段挖空,兩柄端各有浮彫人頭像,一端杯內鑲有白鐵小片(似釘狀),另一端杯外緣鑲有長約3.0cm、寬約1.0cm之白鐵片,片的兩邊釘著細鐵絲,平均排列得很整齊。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匙身無紋飾,為木材原色。柄的正面共分五段,第一段無紋飾,為木材原色,第二段為細小浮彫的圖案,為木材原色,第三段無花紋,塗有紅色,並釘有兩個銅釘,第四段的圖案與第二段的相似,第五段無紋飾,塗有紅色。柄背無紋飾,塗有紅色。
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木製,距柄末端6.5cm處彎曲,柄正面,有部分邊似葉邊形並有刻線,波狀紋,樹枝,樹葉與花朵,花分三瓣刻後以紅色塑膠片用釘子釘上,現僅存一殘瓣。柄末端有日文(mi-na-sa-ma,「皆樣」?[疑似為「各位」,「大家」的意思]),全器背面有一稜線。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黃褐色連杯.杯柄兩端以蛇啣尾的造型構成兩個圓形,蛇首五官分明,蛇身鱗片花紋精細.杯身浮雕有四個造型類似的人頭,兩兩對稱.連柄上刻有兩個相對的全身男人像,雙手高舉與肩同高,雙腳打開,人臉在額頭的部分有瀏海,五官也很詳細
雙人形柄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二柄都各浮刻一人像,一人像左手放於前裙,右手放胸前。另一人像二手放左右兩側,似做立正狀,此人像刻有留海及長辮子拖在背後。二杯聯接的柄上,刻一條二頭蛇,柄二側各有浮刻三人頭,額上各刻有三個三角形。
籐編飯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附有上蓋的藤編飯盒裝著農人們到田裡工作的糯米糰或米飯。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單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rutailj係為神靈或部落領袖所專用之杯子,單杯表示地位崇高無可取代,而連杯則講求的是分享。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有蓋圓木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雕花有蓋木罐,蓋上刻二背對的鹿,木罐腰部周圍浮刻人面像共十二個,在人面像上下各一蛇盤成一圈,蛇頭為浮刻,身上紋為陰刻。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頭部最寬為平板狀,頭部斷面呈三角形,匙柄為扁平。另有三個小形木匙長約21.0cm寬4.0-2.0cm木匙之柄末端用火燒成一個小洞。
雕花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製著紅,黑,綠三色漆部分脫落,匙部呈葉形,柄末呈V形帶一小孔。柄身平直柄端二面均刻葉形文,柄身色面與匙背面均刻節紋與線條紋,柄身正面近匙處刻葉文。
雕花方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方盤有九個足,上面有二方形凹入,凹入的深淺不同,第一的方凹第二要深,較淺之方形內部有花紋(一棵樹)方盤表面邊緣都刻有花紋。
飯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早期煮飯並無專用的鍋子,煮完飯將飯用飯籬舀到飯桶中盛放,方可繼續使用鍋子。飯桶形狀如斗,故又可稱為飯斗。飯桶多由杉木製造,木材可吸溼保溫,保留米飯香氣,亦可增加木材的香味。
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呈紅褐色,柄刻有人像,五官簡單只有眼鼻的輪廓,雙手垂放於身側.連柄實心,上面刻有雙腿張開,雙手舉起與肩同高的人像,人像腳下則是盤旋成一圈的百步蛇。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匙端稍平,柄首為一人頭,戴額飾,左耳突出,有頸。柄部為人身,頸下彫二乳,二手在二側作半舉起狀,二腳略張開,手臂,下肚,及腳上都彫有鋸齒紋。刻有日文字樣。
雕人頭盤蛇木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雕花木盆的周圍上下各有浮刻的蛇一個,盤繞盆一圈,蛇身刻有紋,二蛇之間(盆的中部)浮刻十四個人面像,額上各刻有三個橄欖形紋。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為一碗端平的木匙。柄首端為一蛇頭。蛇身也浮雕在柄端部,蛇身上雕有菱形花紋。並在花紋的凹下處塗上黑色。柄部花紋兩面一樣。
有柄木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瓢柄成倒三角形長條,柄首端之面部及側部各刻一人面像。瓢碗四周刻有三個並排人面像,每二人像之間,又刻一有眼、眉、鼻及口的人像。
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木質,正面柄身刻有日文ライ子(ra-i-ko,應為日本女子名,若是漢字可能寫作「禮子」、「澪子」),背面有一稜線。距柄末端8.5cm處微彎曲,自該處到末端寬度逐進減少,末端僅寬0.6cm
竹編飯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呈碗形,橫截面為斜紋編,器口圈一籐條以夾條紮縫法修緣。底以籐皮圍圈,用籐條作八字紋紮在器身上。縱剖面呈斜方格與斜紋。器身有損壞處。
雕圓環雙連杯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連杯為木材原色,全器無任何花紋,連杯的中央為一圓形,直徑約6.5cm,兩端為長方形,柄的一端已被砍斷,杯也有損壞的地方。
竹編飯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藏品呈碗形,橫截面為斜紋編,器口圈一籐條以夾條紮縫片條緣。底以籐皮圍圈以籐條做八字紋紮在器身上。器縱剖面呈斜方格文與斜紋。有一麻繩紮在器口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