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93個藏品
義民廟之獎狀
義民廟之獎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獎狀是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新竹郡新埔庄(今新竹縣新埔鎮),新埔人陳阿貴先生參與當年褒忠亭中元普渡神豬比賽,豬重六百三十二斤,獲得第九等獎之證明,由總爐主頒發獎狀,在日據時期稱為「賞狀」。從獎狀可以得知當時參加神豬比賽的盛況。
義民節之版印
義民節之版印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本組文物是祭拜義民節的版畫和義民節的過程之版印,一張為紅紙黑墨印刷,為民國卅八年慶和宮慶贊中元,新埔聯庄輪值年四座里爐主與會首名單。另一為彩色印刷天公座之版畫上有「一心誠敬」和「叩答恩光」諸字。
內外八句詩匾額
內外八句詩匾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內八句與外八句是客家人祖先對子孫的訓詞,對自己與待人接物做人的道理。如同於朱子家訓。
木製對聯
木製對聯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木製的對聯,黑底金字,懸掛在廳堂的柱上,分左右相對懸掛。
日據時期臺北州地圖
日據時期臺北州地圖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日治時期的地圖,當時的臺北州範圍包括大桃園地區。
族譜隴西家乘
族譜隴西家乘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影印族譜屬李氏家族,隴西堂。
神豬畫像
神豬畫像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中元祭典中的神豬最高記錄有超過千斤,這種養豬的風氣在客家地區最為盛行,神豬飼養相當困難,由於豬的發育到了三、四百斤之後,因為過於肥重,所以行動懶怠,食慾不振,飼主為了增加豬重,而隨時要調換飼料,增加營養、裝填設備,以及改善環境衛生,維護豬隻健康,例如加裝電扇,沖涼,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人說:「侍候神豬
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祖先牌位是標示祖先名諱和生辰忌日的木製立牌,又稱神主牌,代表祖先接受祭祀的名牌,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為題書的粉面,一為安裝木牌的跗座,粉面或牌面正面為往生者姓名,背面寫生卒日期。神主牌兩側一般會刻上梅花、雀鳥及草仔花等圖案,跗座則刻麒麟、貼金箔。
朱漆燭臺
朱漆燭臺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蠟燭與燭臺是祭祀必備的物品,蠟燭為照明用,一般來說,祭祀神明時使用蠟燭,祭祀鬼魂時使用油燈,蠟燭要用燭臺固定,放置在神龕的兩側,燭臺有各種不同的材質與形式,民間一般用錫製作,稱為錫燭臺,蠟燭點於神明前以紅色蠟燭為主。
分家契約
分家契約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一個家自核心家庭發展到擴大家庭,兒子眾多,兒子們又成家立業,也許父母往生,大家族就要面臨分家的問題,分家是請母舅來主持,分家契約是律定一個家族分家後,將各人的權益義務加以載明,大家共同簽署合約,有了白紙黑字的契約形式,日後大家亦不致於反悔,肇生家族間的嫌隙。
灶神畫像(印刷)
灶神畫像(印刷)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灶神稱為「司命灶君」,彩色印刷圖像,該圖像是貼在灶邊牆壁,或煙囟壁上,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上天就再換貼新的一張。臺灣民間相傳灶君是玉皇大帝的弟弟,很年輕,手持如意,監察一家人的行為並呈報上天以定來年之禍福。
老時鐘
老時鐘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大型的老時鐘分為壁鐘和臺鐘,壁鐘是掛在牆壁,臺鐘則是按放在桌上。大時鐘形如鎖匙孔,上圓為鐘面,顯示時間,下為方形懸掛鐘擺,滴達滴達擺動計秒。 本件老時鐘為懸掛式的壁鐘,一般掛在廳堂左側牆上醒目之處,一則報時,再則也是客廳擺飾的要件。
佃戶執照
佃戶執照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佃戶執照是民間文書,內容以業主收取租金證明完納,給佃戶的證明文件。這張執照是許姓業主於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發給其佃戶,名為林富的一張執照。
燒金紙架
燒金紙架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燒金紙架為家庭在燒金紙時,將燒盆器置於架上,架子由木條釘成,腳下有四個輪子,可轉動,不用時放在神案桌下,要燒金銀紙時移到外面,十分方便。
客家芭比娃娃 (創新客服)
客家芭比娃娃 (創新客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除了保有客家文化特色外,更強調創新,並以「都會客家」為經營主軸,特別藉由芭比娃娃的時尚流行性,讓傳統的客家服飾在設計師加入客家藍染、花布等元素下,展露出時尚客家衫、襖、掛甲、褲裙等配件的混搭風,更運用了斜襟、盤釦、大襠褲等特點,增添了衣服實穿性外更賦予客家服飾新的生命與意義。
客家芭比娃娃 (傳統客服)
客家芭比娃娃 (傳統客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除了保有客家文化特色外,更強調創新,並以「都會客家」為經營主軸,特別藉由芭比娃娃的時尚流行性,讓傳統的客家服飾在設計師加入客家藍染、花布等元素下,展露出時尚客家衫、襖、掛甲、褲裙等配件的混搭風,更運用了斜襟、盤釦、大襠褲等特點,增添了衣服實穿性外更賦予客家服飾新的生命與意義。
客家芭比娃娃 (改良客服)
客家芭比娃娃 (改良客服)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除了保有客家文化特色外,更強調創新,並以「都會客家」為經營主軸,特別藉由芭比娃娃的時尚流行性,讓傳統的客家服飾在設計師加入客家藍染、花布等元素下,展露出時尚客家衫、襖、掛甲、褲裙等配件的混搭風,更運用了斜襟、盤釦、大襠褲等特點,增添了衣服實穿性外更賦予客家服飾新的生命與意義。
挑秧苗擔
挑秧苗擔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秧擔是由竹或木造成,一般長約二尺七,寬約一尺,做成長方形的擔座或置秧架,秧架是用來放置秧苗的,架邊用兩根粗鐵絲做成提把,即成為挑秧苗的擔架,兩根竹子的末端看起來有點尖,那是為了方便把它插在田裡而設計的。兩個架子用一扁擔挑起,就是挑秧苗擔。
客家歌曲客家音樂
客家歌曲客家音樂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早期的歌曲黑膠客家音樂,由歌星灌唱,如「客家之音」、「八音」等等的時代歌曲與山歌,也有客家戲的戲曲及地方民謠,還有一些笑話的蒐羅大全等等,俱以客家話來作演出,並收錄成客家音樂。
小窗花
小窗花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小窗花是用來作窗的花磚,首先先將陶土壓入製作花磚專用模子中,成型後再將之取出,經過陰乾的程序,再置入窯中以高溫燒成鏤空的窗磚。
臺灣鳥瞰地圖(複製圖)
臺灣鳥瞰地圖(複製圖)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日據時期印刷的臺灣地圖,地圖方位上西下東,左南右北,將臺灣橫放,與清代黃琡璥的臺灣古地圖相似,作立體呈現。圖中有標明山岳、丘陵、河海等,是一張觀光地圖。
五齒鋸
五齒鋸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五齒鋸是長的手鋸,長約四尺許,一長鋸中有十排鋸齒,每排約五齒,此鋸是用來鋸較厚的木材時所使用。
大板鋸
大板鋸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大板鋸又稱開剖鋸,民間俗稱剖仔,主要是用於開剖樹木或木材。
唱機組
唱機組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早期的唱機與收音機結合在一起,仍具有留聲機的原形,將唱針放在唱片上,隨唱片的轉動而發出聲響,播送音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