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93個藏品
武藏野圖屏風
武藏野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武藏野是位於江戶(東京)西部的廣袤原野。此地的風景自古作為和歌的主題為人詠唱,本圖便表現了這樣的詩情畫意。
過去現在繪因果經斷簡
過去現在繪因果經斷簡
東京國立博物館
唐朝出現了這種帶插畫的佛教經典,傳入日本後盛行於奈良時代。內容描繪了釋迦牟尼前世與現世的品行。
菊泉圖
菊泉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當麻曼荼羅圖
當麻曼荼羅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以視覺可見的具體形象呈現出抽象的佛教世界觀的繪畫,稱為「曼荼羅圖」。日本奈良縣當麻寺內藏有一幅絹絲織成的國寶《當麻曼荼羅圖》,據說製作於西元八世紀。圖中表現了阿彌陀如來所居住的極樂淨土。它將佛經中宣揚的極樂淨土世界與經文中講述的故事內容描繪在了同一畫面中。
山野行樂圖屏風
山野行樂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作是著名俳句詩人與謝無村的代表作之一,洋溢著詼諧幽默的詩情。
釋迦三尊像
釋迦三尊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畫面中央為釋迦如來,左右為普賢、文殊二菩薩。普賢和文殊分別以鬆弛的坐姿騎坐在蹲伏于地的白象和青獅背上,這一表現借鑒了中國宋末元初的樣式。
修羅道繪卷
修羅道繪卷
東京國立博物館
漁村富士圖
漁村富士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圖是東東洋以其擅長的柔軟筆致描繪的富士山和漁村風景。東洋于晚年成為仙台藩的御用畫家。
地獄草紙
地獄草紙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幅畫中描繪了倒在地上、鮮血橫流的人和因被烈焰焚燒而痛苦到面孔扭曲的人等,悲慘無比的畫面令人目不忍睹。佛教認為,人死後會根據其生前的行為而轉世投胎到六界之一。而六界中最為痛苦的就是地獄。這件作品描繪的就是講述佛教教義的經典之一《正法念處經》中所宣揚的地獄情景。
日月山水圖屏風
日月山水圖屏風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組屏風左右各有六扇。 右側描繪了櫻花盛開的春天景色,左側則是農田收割後的秋冬景色。 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左右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 右側屏風上的櫻花樹和柳樹盤虯臥龍,氣勢磅礴的瀑布奔流而下,畫面富有動感;而左側屏風則以規範化的水流為中心,描繪了遠方謐穩的田園風光和白雪覆蓋的山丘,顯得十分恬靜。
愛染明王像
愛染明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愛染明王是能夠將愛欲等強烈的煩惱昇華為追求開悟之心的明王。其形象正如這幅畫像一樣,擁有三目六臂,身體發紅,表情忿怒。愛染明王法力強大,其畫像一般在祈禱婚姻和睦或降伏敵人的儀式——愛染法中懸掛使用。
華嚴五十五所繪卷(文殊菩薩)
華嚴五十五所繪卷(文殊菩薩)
東京國立博物館
此繪卷描繪了主人公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勸誡下求取佛法的故事。
阿彌陀三尊來迎圖
阿彌陀三尊來迎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淺井長政像(摹本)
淺井長政像(摹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
戰國時代的武將淺井長政被時代的霸主織田信長所擊敗後自殺身亡。德昌寺住持為其繪製肖像用以祈禱冥福。
溪山春色
溪山春色
東京國立博物館
第三代阪田半五郎演繹的藤川水右衛門
第三代阪田半五郎演繹的藤川水右衛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描繪了擅長飾演反派的演員在歌舞伎中扮演壞人時的姿態。
佛涅槃圖
佛涅槃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幅作品描繪了釋迦牟尼涅磐也就是離世時的情形。頭朝北,向右側臥的釋迦牟尼身邊圍滿了佛教諸尊及其眾弟子。樹上方則描繪了乘雲而來的釋迦牟尼之母——摩耶夫人。 畫面最前方描繪了為釋迦牟尼之死而悲痛不已的人群以及五十多隻包括哺乳類動物甚至還有鳥類、昆蟲在內的動物。
春日鹿曼荼羅圖
春日鹿曼荼羅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以綠樹與日輪象徵武甕槌神,表現了武甕槌神騎著白鹿從常陸國鹿島來到春日之地的場景。
白狐
白狐
東京國立博物館
色調平穩的森林景色與白狐交織相容,將抒情色彩濃郁的下村觀山藝術表達到極致。
惡鬼草紙
惡鬼草紙
東京國立博物館
餓鬼是因生前隨心所欲地作惡而遭報應,死後總是苦於饑餓和口渴的亡靈。這幅繪卷以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淨土信仰為創作背景,精細地描繪了餓鬼們令人毛骨悚然的容貌和姿態。《餓鬼草紙》出典于《正法念處經》,但對畫面進行說明的詞書已在傳承的過程中散佚,因此今日對於各個畫面的解說眾說紛紜。
不動明王像
不動明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
長門峽
長門峽
東京國立博物館
作者用仿佛微微顫抖般的纖細墨線,描繪了山口縣萩市名勝阿武川。這幅作品曾在第一屆帝國美術院美術展覽會上展出。
馬休·佩里肖像(摹本)
馬休·佩里肖像(摹本)
東京國立博物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