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656個藏品
青花粉紅彩茶杯
青花粉紅彩茶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灣北部北投鶯歌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日治時期常見的圓腹矮茶杯(日語「丸湯吞」),型體略高。器型腹體下部圓弧折腹,上部器壁直上,直口,帶矮圈足,足牆寬厚,足尖圓,石膏壓模製作。坯體粉白略帶黃褐灰色,火候略低,通體施釉,釉色透明泛白,品質差。杯身釉下青花畫繪葉紋,並以粉紅彩繪花卉。
臺中師範學校大運動會附屬公學校體操
臺中師範學校大運動會附屬公學校體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中師範學校運動會情形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中師範大學運動會附屬公學校體操展演黑白照片,影像內容為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的學生,在操場上進行體操活動,學生雙手持著日本國旗進行體操表演,影像左上方以中文字標註「臺中師範學校 大運動會 附屬公學校體操」。
彩瓷黃閃光釉團花紋碗
彩瓷黃閃光釉團花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色彩亮麗繽紛花園般的餐具飯碗。施罩白釉高溫燒製,再上黃閃光釉與多彩裝飾二次燒製而成。全器施釉,圈足刮釉露胎,胎白堅硬,沾黏窯沙,圈足略有缺損。碗內面素面無紋,多有縮釉。外器壁上緣與近底處施作兩道金邊裝飾,外器壁環繞碗身一周,裝飾三組團花紋圖案,均以印花手法多次轉印彩料而成。
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臺北農事試驗場水牛耕種
臺北新高堂書店發行臺北農事試驗場水牛耕種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水牛耕地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水牛犁田黑白照片,影像中為一名戴著斗笠的農夫,以及拖拉農具犁田的水牛,影像下方標註「臺北農事試驗場水牛耕地」、「THE BUFFALO PLOUGHING FARM IN THE TAIHOKU EXPERIMENTAL FARM」。
生蕃屋發行臺灣總督府
生蕃屋發行臺灣總督府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灣總督府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灣總督府之彩色照片,可見臺灣總督府高塔與立面,明信片左方有多棵植物,其中一顆大樹擋住部分建築物。正面下方載有「台灣總督府」、「Formosa Gorvenor office」「(生蕃屋發行)2」字樣,為今臺北市博愛特區之中華民國總統府。
臺中神社
臺中神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臺北市國際情報社臺灣支局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府縣館
臺北市國際情報社臺灣支局發行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府縣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第一府縣館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為第一府縣館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其館場入口處樣貌,主建物上有「第一府縣館」字樣,其旁有森永特設館,有三兩民眾正要於進入參觀,右下有1段文字「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左下有1段文字「第一府縣館」;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木瓜
臺北生蕃屋本店發行木瓜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木瓜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木瓜樹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1棵木瓜樹矗直生長,且樹上有數顆圓厚肥美的木瓜;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黑色單色印刷,左上為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はかき」字樣,下方有3段文字,第1段「78 Carica Papayas.」,第2段「(臺灣果物)木瓜」,第3段
幾何紋青花陶碗
幾何紋青花陶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微侈口,弧腹,圈足碗,內底心一道澀圈。環繞外器壁以青花裝飾等距離押印三組幾何紋,胎質偏灰色,底釉偏暗灰色,青花鈷料呈色偏灰青色。除圈足著地處與碗心澀圈以外,全器滿釉,圈足斷面略作三角形,外底心有一突起。十九世紀後半葉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南方有青花碗製品,大量生產普遍流傳,也普見於臺灣。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製發行臺灣情調老人
臺北生蕃屋本店印製發行臺灣情調老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為以臺灣情調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老人彩色照片,影像中有一名坐在樹下,頭戴深藍色帽子,穿著綠色衣服,藍色褲子,留著白色鬍鬚的老爺爺坐在山坡地上的樹下,拿著長長的煙管,其後方可望見山下的重簷建築物,影像左下角標註:「16.
醬釉提樑注壺
醬釉提樑注壺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以粗質的紅陶土為胎,全器光素,並未飾以龍紋。器腹為略扁的圓形,上部略寬,下部微縮,拉坯的痕跡明顯。流嘴底部呈袋狀,口部縮小,修成斜尖形,以利引水。提樑粗壯,以土條彎曲後黏貼上去,未加任何修飾,蓋面凹陷,中間有紐。器蓋上釉,較為少見。茶壺內外施以褐色釉藥,以免茶水滲漏。
《東印度水路誌》之〈庭院〉
《東印度水路誌》之〈庭院〉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物件描繪的是一個庭院和各種植物,例如:憂愁的樹(Arbore triste)胡椒(peeper)、椰子,此圖收錄在林思索頓(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的《東印度水路誌》。
青花天馬紋碗
青花天馬紋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直口微斂,弧腹,圈足。碗內底心繪飾海螺和海水紋,碗內器壁近口沿處裝飾一圈青花弦紋,外器壁青花簡筆描繪天馬紋與捲草紋。除圈足著地處無釉之外,其他部位滿釉。
轉印金彩鶴紋蓋杯
轉印金彩鶴紋蓋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日本瀨戶美濃窯系製品,器型屬於日治時期最常見的圓腹矮茶杯(日語「丸湯吞」)。器型腹體下部圓、上部直,弧轉折腹,帶矮圈足,壓模製作。坯體潔白清脆,通體施透明釉。杯體上部與杯蓋釉上轉印金彩紅頂鶴高翔山巔圖案,作工精細。杯底款印「三貴謹製」。推測是戰後初期日本製品。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
聯勤測量署〈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二萬五千分一地形圖-安朔〉經建第一版,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一,圖號9517-I-SW,主管機關內政部,聯勤測量署製作,1988年9月調繪,1989年6月印刷。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本町街
臺北藤倉發行臺灣臺北市本町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臺北市本町街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本町街彩色圖像,畫面中可看出街屋多為巴洛克式或西式建築,且有些許人群在路上行走,右下有1段文字「臺灣臺北市本町通」,左下有1段文字「The Honchiocori Taihoku」;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藍色單色印刷,於左上處有郵票黏貼處,有
〈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
〈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件為〈臺灣省近海漁業水道圖〉4幅,包括圖號002、003、004、008,海軍海道測量局測繪,1962年刊行。
楊桃
楊桃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楊桃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有楊桃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3顆楊桃果實結於枝條上,左下有2段文字,第1段「(臺灣果物)楊桃」,第2段「Averrhoa carambola, Linn.」;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藍色單色印刷,左上有郵票黏貼處,上方有「郵便ハガキ」字樣,左側有「CAPTE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素燒帶蓋雙繫陶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子母口,束頸,圓腹,平底,兩側口緣各貼附直條繫耳。胎土呈紅橙色,以拉坯成形,器腹拉坯弦紋明顯,全器素面無紋,內器壁施作透明釉。附有蓋子,器蓋平頂斜壁,蓋身如倒斗笠器形,蓋頂中央有小土條捏製的蓋紐。臺灣各地窯場如南投、苗栗等地皆有燒造。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厚圓唇、溜肩、斜腹,平底,器身呈橢圓卵形。全器最大徑在器身中央腹部處,外器壁上半部肩部至器腹上方壓印直線細條紋,再環繞器身上半部等距陰刻?道縱向線紋,腹飾雙線刻陰紋所形成弦紋三圈。
臺中綠川
臺中綠川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本物件為以臺中市綠川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中市綠川黑白照片,照片上綠川兩側柳樹,中間有一座橋豎立在綠川上,橋右前方有數位婦人在河邊洗衣。左下角有兩段文字,第一段是用中英文書寫綠川「THE MIDORI–KAWA,TAICHU」(臺中)綠川。
國際情報社〈五百萬分一支那現勢要覽地圖〉
國際情報社〈五百萬分一支那現勢要覽地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支那現勢要覽地圖〉,比例尺五百萬分之一,國際寫真情報‧世界畫報新年號附錄,國際情報社出版,1937年12月20日印刷、1938年1月1日發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