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0218個藏品
道本無言
道本無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樂器:嗩吶、堂鼓、小鑼、鈸、木魚。
經偈
經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道教傳統音樂、傳統齋儀唱詞 樂器:嗩吶、堂鼓、小鑼、鈸、木魚。
包青天(18之1)
包青天(18之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來自民間,是台灣民間文化的結晶,也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台灣的本土戲曲。根據文獻資料調查,歌仔戲約在百年前起源於蘭陽平原,初為歌舞小戲形式,後加入各種服裝、角色,逐漸成為大戲。
包青天(18之2)
包青天(18之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來自民間,是台灣民間文化的結晶,也是現存劇種中唯一源起於台灣的本土戲曲。根據文獻資料調查,歌仔戲約在百年前起源於蘭陽平原,初為歌舞小戲形式,後加入各種服裝、角色,逐漸成為大戲。
包青天(18之3)
包青天(18之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的特色在其通俗性,包容性與自由性。歌仔戲的音樂唱腔多為民間流行的歌謠小調,故事情節是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表演內容老嫗能解、雅俗共賞。
包青天(18之4)
包青天(18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青燕歌仔戲團所表演的歌仔戲「包青天」。歌仔戲音樂是建立於「民間歌謠」及「說唱藝術」的基礎上,通過無數民間藝人的創作發展起來,並將民間說唱音樂的戲劇性提高,最後加入身段及其表演元素,形成一個新劇種。故歌仔戲的音樂不僅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與地方的語言、民間音樂及風土民情皆有密切關聯。
蘇武在台灣
蘇武在台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曲以說唱音樂的方式開始,作為“蘇武在台灣”的敘述開端,並詳細解釋蘇武在台灣的內涵。巫永福的詞深刻表達台灣的社會環境以及政治演進,並以蘇武的例子成功的詮釋台灣人的心聲,且在曲末以“台灣才是你的故鄉”勉勵台灣人民。
田野調查(二)
田野調查(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此次拜訪郭芝苑,主要提問問題有以下幾點: 1.寫台語與中文藝術歌曲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寫台與藝術歌曲需要注意的是什麼? 3.歌詞與聲韻如何配合? 4.那段禁說台語的時代,如何進行台語歌曲創作? 5.第一首台語歌曲是哪一首? 6.涼州詞和紅薔薇的創作歷程? 7.與詹益川的合作狀況為何?
田野調查(五)
田野調查(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深談台語歌曲"紅薔薇"。
田野調查(四)
田野調查(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深談第一首台語歌曲"涼州詞"。
田野調查(十)
田野調查(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芝苑讀自己聲樂作品的歌詞,郭芝苑談到目前自己的創作與將來的計畫。 郭芝苑將此次數位化的79首歌曲的歌詞,親自將歌詞全部讀過,並就美一首作品作簡短的解說。最後並提到目前自己的創作情況,以及將來的計畫。
郭芝苑訪談紀錄
郭芝苑訪談紀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郭芝苑訪談紀錄。 學音樂之始 1.教會 2.學校 3.無聲電影之配樂 學音樂的過程 談江文也 談"小協奏曲"
江文也憶談-吳韻真
江文也憶談-吳韻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訪談內容摘要為: 1.回憶江文也與家人相處情景。 2.談及江文也對音樂的執著。 3.江小韻心中的父親。
江文也憶談-梁茂春
江文也憶談-梁茂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訪談內容摘要為: 1.談及江文也在北京情景。 2.文革時音樂家的遭遇。
梁在平〈琴箏之夜〉節目表
梁在平〈琴箏之夜〉節目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7
〈琴箏之夜〉,1987年11月13日、14日分別於中正文化中心國家音樂廳與演奏廳演出,由臺北市中國琴箏研究會主辦。此為節目表。
梁在平舉辦之〈箏樂觀摩會〉演出程序表
梁在平舉辦之〈箏樂觀摩會〉演出程序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4
〈箏樂觀摩會〉,1984年11月3日於臺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舉行,臺北市中國琴箏研究會主辦,旨為紀念梁蔣希嫻夫人。此為演出程序表。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1966年6月15日,蕭滋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指揮「蕭滋教授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演出曲目: 1.A大調鋼琴協奏曲 K.414 (作曲者:莫札特,演出者:汪露萍) 2.D大調鋼琴協奏曲 (作曲者:海頓,演出者:張瑟瑟)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節目表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節目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1992年8月31日於臺北市實踐堂舉行,由中華古箏學會主辦,臺北市立國樂團協辦。此為節目表。
梁在平〈彈箏七十年感言〉
梁在平〈彈箏七十年感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4
〈梁在平教授箏樂七十年回顧大展〉,由辜振甫、陳奇祿、陸潤康、申學庸、馬鎮方、郭為藩與夏功權等發起,以慶賀梁在平八十四嵩壽。梁在平特別發表〈彈箏七十年感言〉於演出節目單,以抒懷七十年來彈箏的經歷與心境。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1966年6月15日,蕭滋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指揮「蕭滋教授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蕭滋學生鋼琴演奏會節目單封面
蕭滋學生鋼琴演奏會節目單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5
1965年5月22日,「蕭滋教授學生鋼琴演奏會」節目單封面。
江文也與弟弟留影
江文也與弟弟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28年,江文也與弟弟文光於上野城蹟公園留影。右為江文也。
張錦鴻1927年留影
張錦鴻1927年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27年,張錦鴻擔任江蘇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教師時留影。
戴粹倫於日本東京音樂會_2
戴粹倫於日本東京音樂會_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6
1956年2月22日,戴粹倫應日本武藏野音樂大學校長福井直秋、議員大冶伴睦與北聆吉之聯合邀請,同夫人蕭嘉惠、張彩湘、林秋錦、高慈美赴日考察六週,舉行四場演奏會。此為戴粹倫於東京獨奏會現場,花圈為駐日大使董顯光贈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