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752個藏品
双面情人
双面情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65/11/23-1965/11/27(※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5/12/7-1965/12/10 大觀:1965/12/7-1965/12/10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5/12/7-1965/12/10
三八新娘戇子婿
三八新娘戇子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7/2/22-1967/2/27 大觀:1967/2/22-1967/2/27 建國(原三重戲院):1967/2/22-1967/2/27 松都:1967/5/20-1967/5/21
三聲無奈
三聲無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語言登錄為國語,但台北市在台語院線上映,電影廣告上也寫台語片。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7/10/8-1967/10/13 大觀:1967/10/8-1967/10/13
泰山寶藏
泰山寶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1964年11月25日《聯合報》報導,台聯影業公司於11月2日在在屏東縣恆春鎮開拍國台語雙聲帶的《泰山寶藏》,由梁哲夫導演,高鳴(飾 泰山)、夏琴心(飾 泰山情侶)、柳青(飾 泰山之妹)等人主演。該片是台灣第一部以泰山為主角的原創作品。預計30個工作天完成。
《晚間新聞》工作照
《晚間新聞》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左為秦祥林、右為唐若堯。劇中秦祥林飾演新聞主播唐世彥、唐若堯飾演唐世彥的情人吳小姐,此場景為吳家。 1980年完成的《晚間新聞》是由李美彌執導的國語片,當年並未在戲院上映。
陳忠信(獲獎)
陳忠信(獲獎)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5年,陳忠信以《少女的祈禱》榮獲第一屆台語片金鼎獎的「最佳攝影獎」。 手握的即是金鼎獎獎盃。 台灣日報主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頒獎典禮暨影星大會於民國54年(1965)6月22日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舉行。由台灣省政府主席黃杰上台致詞勗勉並頒發獎。
原鄉人
原鄉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電影從1940年鍾理和與鍾台妹由高雄港坐船輾轉前往瀋陽開始——兩人相愛,卻因同姓遭家人反對,決定遠走高飛。經過六年貧窮卻幸福的日子,兩人回到台灣。理和以寫作為職志,且身體欠佳,由台妹擔起家計。
《煙雨》劇照
《煙雨》劇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翁倩玉(右,飾愛蓮)和谷名倫(飾王仁泉)。 由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出品,劉家昌編導的《煙雨》,1975年3月在台灣上映。
黃帝子孫
黃帝子孫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首部公營片廠出品的台語電影。 ※僅巡迴放映,未在戲院上映。 ※1955.10.25 開拍,1956.6 完成。 ※以國台語雙聲帶配音,由呂訴上翻譯台語。(※台影五十年:歷史的腳蹤)
基隆七號房慘案
基隆七號房慘案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根據社會事件改編。大台北地區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光明:1957/7/13-1957/7/31。 大觀:1957/7/13-1957/7/28。 明星:1957/7/30-1957/7/31。 大明(現三重區):1957/8/28-1957/9/3。
豬八戒與孫悟空
豬八戒與孫悟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本片典藏拷貝由國家電影資料館於1999年6月複製典藏。 【劇情大綱】
西遊記下集完結篇 豬八戒救美大戰金錢豹
西遊記下集完結篇 豬八戒救美大戰金錢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大台北地區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 大觀:1959/10/30-1959/11/3。 大光明:1959/10/31-1959/11/3。 建國(原三重戲院):1959/12/2-1959/12/6。
燒肉粽
燒肉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又名《脫褲風波》。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與《台灣電影百年史話》(黃仁、王唯,2011)。
危險的青春
危險的青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與《台灣電影百年史話》(黃仁、王唯,2011)。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大光明:1969/10/18-1969/10/20 大觀:1969/10/18-1969/10/20
阿西父子
阿西父子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與《台灣電影百年史話》(黃仁、王唯,2013)。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員林國際戲院:1969/3/1(※民聲日報)
《第十一誡》工作照
《第十一誡》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協助《第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拍攝時,指派洪慶雲與林贊庭擔任隨片助理,該片採同步錄音,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連同隔音棉罩跟著一起出租。拍攝現場由洪慶雲(右)負責跟焦,林贊庭(左)負責拍板兼攝影記錄。
《第十一誡》工作照
《第十一誡》工作照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中影協助《第十一誡》(The Eleventh Commandment)拍攝時,指派洪慶雲與林贊庭擔任隨片助理,該片採同步錄音,35mm Mitchell NC攝影機連同隔音棉罩跟著一起出租。拍攝現場林贊庭(左)負責拍板兼攝影記錄。
林贊庭
林贊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贊庭,1930年出生於台中縣豐原神岡鄉,1949年自台中一中畢業後即進入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為第一期練習生,學習攝影、錄音、剪接、燈光、沖洗等電影專業技術。
再會十七歲
再會十七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盧非易,1994)與國影中心典藏影片。 ※本片送檢紀錄:案名: 再會十七歲閩南語電影片檢查申請書。 首輪上映紀錄(資料來源:聯合報、民聲日報): 台中五洲戲院:1970/2/20-1970/2/23(※民聲日報)
再見台北
再見台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文夏流浪記》系列 ※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以及工作人員主要參考《台灣送檢影片暨短片片目》與《台灣電影百年史話》(黃仁、王唯,2013)。 ※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查有相關片名送檢紀錄。
中國針灸
中國針灸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劇情大綱】 清末明初,東南沿海一帶經常受到日本海盜的騷擾,官府和居民束手無策。
《王哥柳哥遊台灣》現場合影
《王哥柳哥遊台灣》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58年,台聯出品台語喜劇電影《王哥柳哥遊台灣》在外景拍攝地合影。 左起:李冠章(飾王哥)、導演李行、矮仔財(飾柳哥)。 右側的是 35mm Arriflex 35 ⅡA 攝影機。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還我河山》現場合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66年6月,由李嘉、李行、白景瑞聯合執導《還我河山》,於台中清泉崗拍攝外景。 攝影師賴成英(左)在拍攝完火牛陣的場景後,與導演李行(右)合影。 後面是火牛陣的牛隻和臨時演員。 ※籌拍期間原名《雙城復國記》、《田單復國記》,開拍前更名為《還我河山》。
1989年金馬國際觀摩影展票券存根
1989年金馬國際觀摩影展票券存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1989年,也是最後一次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圖書館(國家影視聽中心前身)主辦金馬國際觀摩影展,在台北戲院放映。 這是金馬影展首次舉辦「台語片影展」專題,共放映《兩相好》(1962)、《地獄新娘》(1965)、《雨中花》(1968)三部台語片。 門票80元。

頁面